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平台资本主义利用数据生产资料进行资本增殖,数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核心。资本的平台化,使生产主体逐渐完全依赖平台生产,同时依赖平台生活,从而造成主体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相互交织。平台的资本化,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突破了固有的时间结构,造成资本对主体闲暇时间的剥削,无酬的数据生产劳动充斥主体的日常生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与行业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平台资本主义加速了新的生产劳动形式生成,主体为维护在平台中的声誉,必须被迫从事“情绪劳动”,接受资本的情绪剥削,并逐渐成为“情绪怪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并未改变其服务于资本剥削的本性,反而使这种剥削愈发强烈。在资本的宰制下,平台成为资本控制、监视、剥削主体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第一阶段”的初始理论模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深刻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种种设想。他们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1)在所有制关系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消灭了剥削;社会是一个由劳动者全体成员组成的统一的联合体,联合体的劳动是借助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的,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企业主 ,既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又是资本的所有者。他们既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又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即具有一定的剥削性。对于私营企业主的剥削行为 ,必须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5.
把职工的劳动报酬同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联系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物。它的根本特点就是反剥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小撮剥削者独占劳动的物质条件,不劳而获;而广太劳动者则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终日劳动而饥寒交迫。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后,解决了这个矛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时曾经指出:“要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久的自然法则’,要完成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耍在一板,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对极,使人民大众转化为工资劳动者,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这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某些人手中集中一定数量的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把它转化为用来剥削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另一方面,还必须使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使他们成为没有生产资料的牵连,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象鸟一样自由的自由劳动者。他们一无所有,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而自由劳动者的出现,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资本由幼虫变为蝴蝶的发展,正是由劳动力的被剥削这件事来完成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关系就是把这件事当作前提:劳动者与劳动实现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基本原理,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消灭剥削”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依法允许合法剥削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消灭剥削问题上具有不同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商品是实现按劳分配的要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未建立之前,理论上就已确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采取按劳分配原则。人们一般都认为,按劳分配代替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标志之一。的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摆脱了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处境,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主人。劳动性质的变化,使人们理应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劳动,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  相似文献   

9.
股份合作制是一项制度创新龚金国(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一长期以来,我国集体经济传统形式的根本缺陷是集体资产不与劳动者个人直接联系,劳动者入股分红被看作是私有制的残余、“资本主义的尾巴”,似乎只有财产统统归公而又不与劳动者个人相联系者才是社会主义的。这...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股份制就是要通过“股东——工人”一体化,来实现这种结合。通过这种结台,第一、,消除了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剥削),这时的“资”(股份资金)都是劳动者自已的劳动成果,即自身劳动的物化。因此,这时的股息同社会主义银行利息是一个性质。第二,消灭了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因为这时劳动者同股东是同一个主体。他们不会也不可能片面追求v或片面追求m,即片面追求消费或片面追求积累。前者会使其积累减少而削弱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自  相似文献   

11.
张媛  许成安 《江汉论坛》2022,(12):13-19
信息技术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必然会带来新的颠覆性革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劳动正在不断地改写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数字资本为载体的数字劳动也是驱动数字资本增值的动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数字劳动的治理体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数字劳动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符码逻辑和物化逻辑,被技术拜物教捆绑的数字劳动者在主体性发展方面陷入能动式微、发展失衡和建构混乱的困境。将数字劳动者置于资本主义体系中可以发现,数字劳动者只有彻底脱离异化和剥削,回归到以劳动为第一目的、以交往为第一需要的主体发展状态中,才能真正实现对个人本质的全部占有。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的批判并不意味着拒绝数字技术所引发的科技革新和社会进步,而是在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克服数字劳动者的异化状态,充分促进劳动者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奖金发放的数量比较多,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已经大大超过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平均先进定额和认真执行合理的平均先进定额是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制定劳动定额的必要性 制定劳动定额,就是规定每个劳动者必须为社会提供一定量的劳动。从每个劳动者来说,为社会提供一定量的劳动,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社会主义社会,是由摆脱了剥削的劳动者联合起来的社会。每一个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必须为社会提供一定量的劳动,生产出足够数量、品种和合乎质量的产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在社会分工和协作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时候,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属所需要的消费品,不可能都由劳动者个人生产出来,而是整个社会其他劳动者的共同劳动成果。因此,每个劳动者都必须在总生产过程中提供出一定量的劳动,他才能取  相似文献   

13.
有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存在”,其“理由”是,国有制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不能决定、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从而,他们提出了“劳动和劳动产品必须掌握在劳动者手中”的要求,并且声称,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就不能实现,甚至会变质”。这种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所有权就是通过生产劳动而自然享有并使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所有权.起初劳动所有权是劳动者集体因其劳动而享有的集体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占有支配权和享有享受权力,脱离集体所有权的个人所有观念得不到大家承认,因而也就不存在与集体公共所有相分离的个人所有权问题.财产所有权是与劳动所有权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权力,但它们在历史上由于个人关系的演变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只有在私有制社会才有个人所有权与劳动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取代劳动者劳动所有权规律的社会,是资产阶级的个人所有权取代和消灭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社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才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的否定”确立和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成果、在个人收入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合法享有不可剥夺的劳动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之权利.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以及劳动市场的需求下,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逐渐被品牌企业纳入麾下,非正规就业市场开始出现正规化趋势。本文基于“不稳定劳动”的理论范式,采用田野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围绕品牌带货主播当下的劳动现状,探讨标准化就业下数字劳动者的生存问题。研究发现,在团队竞赛、劳客矛盾、升级游戏的物竞法则下,主播们会通过再技能化、过度劳动等自我剥削的方式规避淘汰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丧失对于主播职业的认同感,易出现恐惧、焦虑和不安等负面情绪。此外,“适者生存”已不再是当代劳动市场的生存密钥,标准化就业下的品牌带货主播依旧处于一个多变、流动且未知的劳动环境。他们被迫频繁换岗,他们深知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出现自发性跳槽等“自我去稳定化”现象。对此,笔者提出“另类不稳定劳动”的概念,以概括这些标准化就业下依旧置于不稳定状态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反对按酬付劳的雇佣劳动观点”,这是一些报刊中经常见到的一句话,其用意是让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劳动,反对“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这点无可非议,理所应当。但是,把按酬付劳看成是雇佣劳动观点来批评,我认为是不妥当的。雇佣劳动不是按酬付劳,二者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本质上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典型的雇佣劳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实质时明确指出,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即是说,劳动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人的复归的人类发展基本进程。《资本论》将这种哲学思辨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将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作为异化劳动的现实形态,而异化劳动向人自身的复归的实现途径则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主要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而在于使被分割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支配与奴役劳动者的异化力量。把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从而把剩余价值向人自身的复归作为"消灭剥削"的途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于是成为实现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柯亨认为,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主义理想是消除资本主义的阶级剥削,代之以经济平等和彻底的民主,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看,我们都距离马克恩的理想有很大距离。即使作为当前的合理目标是最好的选择,市场社会主义至多仍然是次优的选择。鉴于历史发展的进程要求,即过渡特征,我们必须对结果意义上的各种不平等采取包容政策。但在社会主义机会平等的条件下,收入差异在仅仅反映了不同的收入、闲暇差异时才是可以接受的。社会主义平等并非“机械的平等”或“结果的相同”。  相似文献   

19.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使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领域、社会形式及性质、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劳动者队伍的构成等发生了重大的乃至根本性的变化 ,呈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许多特点。认清这些特点 ,才能正确坚持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突出特点有三 :一是劳动的扩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扩大 ,商品生产的领域大大拓展 ,创造价值的劳动者队伍大大扩充 ;二是劳动的自主——劳动者成为自己劳动的主人 ,按照自己的意志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并占有和支配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应按照“劳动力产权论”使劳动自主权力完全落实到位 ;三是劳动的联合——既是对自然经济中个体劳动历史性大进步 ,又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资本统治劳动那种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劳动者以自愿平等为原则组织起来 ,以财产“个人所有 ,共同占有”的形式联结为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的劳动集体、经济实体 ,并逐步向劳动者自主的“自由人联合体”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