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原型理论框架下,认为及物性是一个语法原型,根据及物性典型和非典型特征,把英语句子划分为三大类:典型和非典型及物性句子,典型和非典型不及物性句,典型和非典型无及物性句。同时,根据Croft的事件观,动词所表示的事件可分为致使性事件、自发性事件和状态性事件,分别对应于及物性句子,不及物性句子和无及物性句子。论述表明,原型理论能更好地解决复杂的语言现象,充分说明原型理论的理论优势与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所有概念的建立都以原型为中心.原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纲领性文件,对时态范畴的阐释有更强的解释力,二者的结合能促进人们对时态范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轭式搭配是指用一个词来支配或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而这个词通常只和其中一个事物搭配,然后顺势把它连用到另一事物上。在原型理论的观照下,拈词界定了一个语义范畴,在此范畴中,本体成为原型成员,拈体因为和原型成员之间具有一定家族相似性而成为边缘成员,拈体和本体通过拈词连接起来。通过一定的家族相似性构成的搭配没有超越特定的语义范畴,因而并不牵强。这种顺势搭配由于拈体和本体之间距离远、家族相似性低,产生了新奇、生动、简洁和幽默的修辞效果。运用原型理论对轭式搭配进行新的分类,可以更好地解读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语料库统计分析法,从语体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期刊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进行语体特征的数据收集及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摘要长度、字系结构、时态、语态等句法上与英语母语学习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简短句子,时态上一般过去时使用比例明显低于英语母语学习者,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也偶有使用,同时,受直译和传统观点的影响,使用被动语态的比例明显偏高。提出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要在内容上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结构将科技论文的内容交待清楚,时态上多使用一般现在时,语态上常使用主动语态。  相似文献   

5.
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标注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名词搭配错误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对于动词+ 名词搭配错误,由于搭配的意义主要是由名词决定的,忽视或违背搭配的固定性并不影响对整个搭配意思的理解,但缺乏地道 的搭配会影响写作的准确性。对于形容词+名词搭配错误,L1干扰是主要的原因。词语搭配运用是否得当,会影响到写作的 准确性和地道性。帮助学习者掌握搭配类型,利用语料库学习和探索搭配,能有效地解决学习者写作中词不达意的问题,提高 写作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词汇量的大小事关英语学习的成败,而对所学词汇能不能使用则直接影响英语的应用水平.英语学习者要加强词汇在语篇功能上的学习,如词语间的搭配、衔接和排序,尤其要关注并学习固定和半固定的单词组合,它们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但实际上是一个个语言板块,也可理解为"多词组合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今先生提出的原型模型论和Rosch提出的原型范畴论都使用原型一词,都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解释力,二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就共性而言,原型模型论的"型"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具有大致相同的内涵;原型模型论的"模拟"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化"具有大致相同的意义;相似性在原型模型论和原型范畴论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拟主体和认知主体都是语言阐释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模型和非典型成员都可以转化为原型。其差异性表现在:它们对原型的理解和界定并不相同,原型模型论中的"原型"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原型范畴论中的"原型"有时是不固定的;"模型"和非典型的意义不同;原型与模型之间具有生成性,原型与非典型成员之间一般没有生成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常用时态的意义和区别可以通过图示直观表示。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体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时间参照点,而现在完成体和过去完成体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存在不同的时间参照点。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有没有"体"这个语法范畴?如果有,又和"时态"关系如何?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探讨和争论的问题。首先是试图参照B.Comrie的见解,基于"内部和外部视点"的理论,认为时态是指示性的,是说话者从外部捕捉事情发生的时间;而体则是窥视到了事情发生时间的内部,了解事情的发生呈现着怎样的状况,等等。因此,观察时态和体两者的立脚点有所不同,也就有必要设定"体"这个语法范畴。在这个前提下,对历史上各家有关的理论作了探讨,认为目前有不少人提出的"两时两体"系统是良好的,但也发现这"两时两体"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学术"漏洞",因而提出英语动词应当分析为具有三个"体"(零位体、完成体、进行体)和两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以弥补"两时两体"系统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0.
法语所有的时态都可以归纳为aller+inf,inf+将来时的词尾,所参照时态,venir+de+inf和avoir或être+p.p五种时态的形式,其中的aller,venir,avoir和être需变成所参照的时态。在时态的理解与应用中参照时间的确定十分重要。同一参照时间下的五种时态间可以互相搭配使用,有时亦可与其他参照时间下的时态搭配使用,但有其特定的规律。如若打破此规律就出现了时态的非常规用法。  相似文献   

11.
介词的研究对于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料库研究方法在语言学词汇研究领域的有效性也日益突显。通过检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搜集介词over最典型的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据此来分析英语母语者对介词over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发现,over的语义可分为12项,其中非空间隐喻语义的使用比例要大于空间语义的使用。在空间语义中,“覆盖某物或遍及某地”的语义使用最为频繁;而非空间隐喻语义中,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的分析分别以“对某人或某物有控制权,优越感或负责”和“在……过程中”语义的使用比例最大。此项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作为介词over的英语母语使用参照数据,通过对照和分析,为语言教学者及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搭配问题是外语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言语输出时所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母语和目标语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词语搭配规范。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中介语动名搭配模式和Collins COBUILD语料库中检索的相应动名搭配模式,发现汉英中介语动名搭配大多不符合目标语的搭配规范。造成动名搭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将汉语的搭配知识和已经掌握的英语搭配知识迁移到中介语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英汉搭配的不同特点,进而指出跨语言搭配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这一语言事实,从而得出这一结论:英语学习者必须顺应英语搭配特点,避免用母语的搭配方法去套译外语的搭配,才能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If条件句是由原型和非原型构成一个原型范畴。If条件句范畴中原型和非原型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条件句中条件的弱化来体现的,这是If条件句范畴中非原型产生的具体表现。转喻是理解和生成话语的基本的认知方式,它所涉及的突显原则和经济原则是If条件句范畴非原型产生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因为中日文述语的形态变化、时态和动词体的体系、述语的时态和动词体机能等方面存在差别,而人们学外语往往受母语影响,所以中文母语者学日语时容易说中国式日语。本文通过对日语学习中时态和动词体的一些误用现象的分析,帮助日语学习者正确掌握和运用日语。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英语动补结构是一种能产的构式(Construction),其构式具有独立于具体词汇的语用语义。本文以原型-构式理论及母语迁移理论为理论框架设计了实验研究方案。研究工具以综合英语能力测试和个人访谈为主要手段,考察了来自三个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9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动补构式的习得情况。实验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与他们对英语动补构式的习得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晰的因果关系;第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动补构式的习得遵循一定的习得顺序;第三,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同时发挥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荣格原型理论与古代文学批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缺陷是过分强调原始的本能冲动对个体与社会的作用,而这成为荣格一个良好的突破口,荣格基于对潜意识实质及其结构的不同理解,提出了原型理论。我们认为如能把原型理论正确地运用到古代文学批评,将有益于丰富和拓展我们的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形容词+名词搭配是英语学习者最早习得且广泛应用的搭配类型。本文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L2.0)一至四年级英语专业学生限时议论文中提取形容词+名词的显著搭配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学习者的形容词+名词搭配能力的发展模式及其形成原因。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的产出性形容词+名词搭配能力并没有呈直线上升模式:随着学习者对于低频词使用的增加,非典型性搭配也在逐渐增加。本文提出应在英语教学中自始至终重视提高词语搭配能力,应在大学阶段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把接受性词汇搭配能力向产出性搭配能力转化。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者常犯词语搭配的错误。本文试从母语负迁移、近义词代用和词汇记忆模式三方面来探讨英语词语搭配错误的主要原因,并尝试用语义学中语义场和语义成分分析理论来探索有效的词语搭配教学。  相似文献   

20.
英语动词的“时”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英语语法认为,英语动词有16种时态,而现代英语语法则主张英语动词有两时和两体。两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时间(time)和时(tense)不同,时间是一个概念,而时(tense)则是语法上的称谓。两体:进行体和完成体,体必须和时连用,也可以互相结合。一种特定的动词时的形式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