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有着自己的国情。我国社会保障的进程除应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外,同时还应考虑到我国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等,并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效率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体制对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社会保障水平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抑制劳动力需求和劳动供给,损害经济效率;更重要的是,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使社会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形成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和信息不对称的恶性循环,最终阻碍经济发展。应当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选择最优的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关于加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些重大原则,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作了明确规定,无疑这将会极大地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决定》中关于“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  相似文献   

4.
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国家已经确定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今年改革的重点。这些基本原则是:首先,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其次,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第三、城乡有别。第四、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第五、发展商业性人身保险和各种社会互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第六、政事分开。据了解,今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加大,养老福利服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开始对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针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现状,通过国际比较提出了在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等方面与发达国家70年代还有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北京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有密切的关联性.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走过了计划社会保障、准市场化社会保障两个大的阶段,两个阶段的社会保障模式都与当时的农地产权制度有关.随着农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新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形式的出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将会迎来第三个阶段:自助餐式的社会保障.自助餐式的社会保障模式以农民持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权为前提,以财政投入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屏障,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并且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依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和分类实施,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分层,力求符合村情、民情.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化,而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步伐滞缓。本文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性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  杨晶晶 《社会》2007,27(1):164-164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优先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19982003年分省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各省之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这两个宏观经济因素与基本养老金给付标准和财政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这两个政策因素共同决定的。基于这些发现,考虑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市场化改革深化的趋势,我们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认为在目前,“低水平、高覆盖”仍然是一个符合国情、必须坚持的合理政策选择,地方政府应当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增加对社会保障事业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公共支出省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依据中国31个省份的年度截面数据对影响各省社会保障公共支出水平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省级政府的社会保障公共支出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政府力量是造成各省社会保障公共支出水平差异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单位体制因素,再次是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石晶 《社科纵横》2007,22(1):19-21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随着甘肃省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甘肃省农村社会保障的要求迫在眉睫。本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下,探讨甘肃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想法。  相似文献   

12.
该书以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深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贫困问题的若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郑功成教授,近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并即将出版《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探索》一书。经本刊特约,作者将有关主要观点重组成四篇论文,题目为:《论中国贫困问题的若干规律》、《论中国新型贫困救助制度的政策取向》、《论中国传统福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原则》、《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本刊从该期始,将陆续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要在我国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和社会救济工作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民政部决定首先在我国大中城市逐步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并把这项工作作为1995年的工作重点,这是我国社会救济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决策。根据这一要求,民政部救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原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必须深入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应当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相配套、相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进行改革时,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借鉴外国经验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了在农村初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这项工作,根据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主要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发展,坚持自愿,量力而行和把好事办好”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从实际出发,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在确定险种和标准时,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大胆推进,首先要分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加重农民负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同时,正确理解自愿的原则,认识到自愿不是自流,不强制不等于不组织引导,关键是把政府行为与  相似文献   

17.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从19世纪初开始出现,到20世纪中期逐步完善,逐步发展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是私营行业保险制度,1930年,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初步建立了对劳动者的普遍保险制度,1945年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在前苏联保障体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前苏联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例》、《残恤金条例》、《退休金条例》等社会保障条例,以及《国家退休法》(1956)、《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1965)、《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莹 《社会》2003,(11):55-57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日本颁布了《看护保险法》,并于2000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继日本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最新出台的社会福利保险项目,是一项社会保障式的家庭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这说明了日本的社会保障模式正在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袁青年 《社科纵横》2008,23(12):36-37
邓小平社会保障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他指出办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力;他强调社会保障工作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提出社会保障工作要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