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资产负债管理做法的探讨刘小飞,刘道森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货币中正确处理和平衡资产、负债关系,深化和处理资产、负债内部结构关系的管理机制,是我国工商银行企业管理改革中保证银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不可缺少的机制之一,目的是为了促使银行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产权因素分析王钰,刘晓莹招商银行宝安支行武汉大学国际金融系专业银行商业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资产负债管理是我国银行经营管理的必由之路。决定和影响银行经营管理的内外部因素很多,本文旨在从根本上分析影响我国银行经营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促进城市合作银行发展吴蔷自1994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城市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方法介入城市信用社的日常管理,在城市信用社向城市合作银行的转化进程中成为衡量城市信...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银行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建设银行将面临着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的重新选择。根据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论,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建设银行走向商业化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经济制度及经营环境毕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既要按照商业银行的通行惯例。考虑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又要探索一条我们自己的改革之路。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涵义所谓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将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扩大负债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与国外商业银行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银行从自身改革入手,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管理理论。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安全性管理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人将针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安全性管理在资本率、信贷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社会自然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商业银行用于自律和央行用以监管商业银行的基本方法。它是在负债与资本之间,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对银行资产与负债组合进行协调,约束规范银行业的经营行为,谋求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最佳组合。我国《商业银行法》的实施和人总行《关于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贯彻,资产负债比例管  相似文献   

8.
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总的情况是好的,反映存贷款余额比例下降,贷款资金自给率上升,多年形成的超负荷经营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实际推行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应该注意研究和解决。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的难点和问题1.历史包袱沉重,使银行难以达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受近几年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这种趋势目前尚无有效措施予以遏制,且呈继续上…  相似文献   

9.
建设银行筹资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考彭庆怀,董理,潘绿德,贺国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势在必行。壮大资金实力,是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建立以最大利润为第一考核目标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建设银行打破原有经营模式,筹资业务迅...  相似文献   

10.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与对策钟建梅按照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从1994年起开始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对于我国参与国际银行业竟争,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抵御资产风险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资产负债比例...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石泉,建平目前在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中,银行贷款均占总资产的80%以上,是最主要的资产形式,贷款风险即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主要的风险。本文针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认为应采限以下防范措施:一、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相似文献   

12.
卢文鹏 《齐鲁学刊》2001,(4):135-139
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我国银行和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平等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我国银行和企业在发展跨国经营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制度性和技术性的障碍,当务之急是加大制度改革的力度,政策上鼓励,技术上扶持,促成银行和企业的联合,造就协同发展、跨国经营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一是转变信贷观念,由单一的存贷款余额比例管理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科学内涵上转变。商业银行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内涵和精髓,树立以效益为中心观念,进一步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讲究更为高超的资产负债总量、期限和利率搭配技巧,使商业银...  相似文献   

14.
曹圣希  胡峰 《阴山学刊》2004,17(6):71-74
虽然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内金融领域的并购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相比较而言,这段时间的跨国银行并购数目则少之又少。通过对1978~2001年国际银行业产生的2357起跨国并购案例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出银行跨国并购的发展脉络。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很多,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对银行跨国并购的趋势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研究跨国银行国际化过程中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集中于银行在金融服务贸易、FDI过程中绿地投资与M&A之间的选择决策,分析了银行异质性对跨国银行国际化及市场进入模式决策的重要影响.沿着与Helpman et al.(2004)相同的逻辑,我们研究结论显示,高效率银行将更倾向于国际化,并且相对于跨国金融服务,他们更倾向于进行FDI;在同样的逻辑下,当细分FDI投资决策时,将得出跨国银行不会选择M&A的悖论.最后,本文从事前信息缺乏导致的固定成本不确定性的角度对悖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原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彭建刚教授承担的1997年度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一般项目《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主要成果是30余篇学术论文和两本专著《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这项成果就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维持或趋达资金“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平衡的有效方式──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运用系统论原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地有独创性地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科学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中介人在存、贷款和投资以外,代替客户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等收取手续费的经营活动,它与资产负债业务一共构成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此项业务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又称表?..  相似文献   

18.
跨国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茜 《理论界》2005,(6):201-202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显示出与国外金融业很大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我国放宽了对金融的管制,特别是在有发展前途的跨国银行业务中,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经验,尽量减少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等,促使我国跨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多创外汇,努力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的原因 1.不良资产的剥离是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有银行真正实现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客观基础。不良资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部分是由政企不分产生的行政命令贷款。首长工程等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银行经历了一个盲目扩大贷款的粗放经营时期积累的。其庞大的数目已经超过了银行的自有资本金,这些贷款最严重的已经不可能收回。再不对其清理,依赖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将无法最终建立。 2不良资产的剥离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银行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资信严重下降后导致的挤提,…  相似文献   

20.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自1989年起我国开始在各商业银行陆续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这种管理对于我国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商业银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经营目标及其协调统一,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