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公元八年,他代汉称帝,建立了“新”王朝。此后,他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王莽改制多是全盘否定。十年动乱以前,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曾在《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①一文中,提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正> 康有为(1858—1927)这位近代维新运动的主脑,思想界的巨子,一生写了十五个诗集,共存诗1572首,数量非常可观,比起他所崇拜的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不遑多让.尽管他的大弟子梁启超(1873—1929)对他的诗击节赞赏,许为“元气淋漓,卓然大家.”与金和  相似文献   

3.
王建,字光图(公元八四七年—九一八年),许州舞阳(今河南)人。出身低微,先世为饼师,年轻时曾以屠牛、盗驴和贩私盐为业。为避官府追捕,逃到武当山寺庙隐藏,和尚处宏见他“骨法甚贵”,劝他“从戎、别图功业”。公元八七○年后,他投到忠武军节度使处当兵。因他“机略拳勇,出于流辈”,“从讨王仙芝有功”,不久就被选拔为“列校”。韩符元年(八七四年),二十八岁的王建随从忠武军节度使进攻黄巢义军。广明元年(八八○年)二月,黄巢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奔四川,王建被整顿勤王队伍的  相似文献   

4.
张载(公元一○二○——一○七七年),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于北宋中期,当时大官僚大地主凭借特权,加剧土地兼并;西夏、辽金又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达到了尖锐化的程度。内忧外患,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这对于张载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他少年时代,听到西夏常常侵扰西北边境,曾使他“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宋史·张载传》)。  相似文献   

5.
<正> 吴廷翰(公元1490——1559年),字崧伯,号苏原,南直隶无为州(今安徽省无为县)人。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中举人,十六年(公元1521年)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户部主事,吏部文选司郎中。在吏部任职时,因荐选直言敢谏的人才,与当事长官争执选簿,以此忤长官意,外补为广东佥事,更巡岭南,兼督学政。他不畏权势,“弹治时责,风裁矫峻,人不敢干”。迁任浙江参议,均徭役,并建立社学、义仓等规约,以利黎民。调任山西参议,正值荒年,请求贷款,赈济灾民,得救者几十万人。  相似文献   

6.
苏轼(公元1037——1101年)、苏辙(公元1039——1112年)为北宋时期蜀学代表人物,其学术虽以文学见长,但在哲学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二苏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与其它诸哲学范畴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二苏哲学的理论体系。由于二苏的“道”多来自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原,是非有非无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规律,故本文重在论述二苏最有特色的其它方面,下面依次述之。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已集》)曹操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公元一五五——二二○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里,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当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小官。从政以后,他敢于同当时豪强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南宋史论家叶说:“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无出其上”。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说:“他(李渊)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这个新朝代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兼并来求得全国的统一。在兼并战争中,李世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是我国古今历史学家所一致肯定的。 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世民在晋阳力劝其父李渊起兵反隋,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最后消灭梁师都割据政权,十年之间,特别是618——624年的六年统一战争中,唐朝所取得的一连串胜利,都是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分不开的。唐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咏史诗的历史,从现存资料看,可以从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算起,他是最早以“咏史”名篇的人。但咏史题材的萌芽,还可以上溯到更远的年代。比如屈原的《天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对社会历史、神话传说发出富有怀疑精神的咏叹—咏史因素在这里已开始萌动了。  相似文献   

10.
<正> 说宋代有所谓“戏文”,到现在为止,还不曾在宋代人的著作里找到较多较详的记载,目前只知道有过两位由宋活到元初的词人约略提过。一是周密(公元一二三二——一三○八年)的《癸辛杂识》载温州乐清县一个恶和尚祖杰的事被编成戏文(详后);二是张炎(公元一二四八——一三二○年)的《山中自云词》中有一阕《满江红》说: 赠《韫玉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傅粉何郎,比玉拊琼枝漫夸。看□□东  相似文献   

11.
唐代杰出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后避玄宗隆基偏讳,改以字行,名子玄),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诞生于公元661年(高宗龙朔元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玄宗开元九年),到今年,正是他一生一死的1300和1240周年纪念。从他二十岁入仕、授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主簿起,至六十一岁贬死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别驾任所止,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其中足有二十年时光是在史馆“掌知国史”(《旧唐书》本传。按公元702年——武后长安二年,知几始“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时年四十二。《新唐  相似文献   

12.
(一)熊伯龙,字次侯,号塞斋,晚年别号钟陵,湖北汉阳人(今汉阳县(?)山人民公社红升大队燕子咀小队)。据康熙九年王清所撰《谷诒堂全集·序》,他卒于清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年五十三岁,推其生年应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伯龙早慧,九岁能诗文,青年时与江汉之能文者二十有二人朝夕磨砺,结“寻社”,“声譟东南间”。顺治五年戊子由拔贡举顺天乡试,顺治六年(公元一六四九年)中榜眼,同科状元系湖北黄冈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从丙戍(公元1646年,时年二十八岁)始有志于研究《周易》,至于已未(公元1655年)开始写作他的奠定体系的哲学巨著《周易外传》。而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内,他曾奔波于民族救亡图存的运动,满腔热血而又屡受挫折,直到南明瓦解,才决定“退伏幽栖”,以“亡国孤臣”之悲愤,在“志无可酬,业无可广”的情况下,倾心于研究《周易》之道。先有《周易稗疏》、  相似文献   

14.
李邕,字太和,唐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为盛唐著名书法家兼文学家。生于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卒于公元747年(玄宗天宝六年)。官至北海太守,故自唐迄今人称“李北海”。云麾将军碑系他为盛唐著名山水画家李思训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 李思训,字建,唐宗室,生于公元651年(高宗永徽元年),卒于公元716年(玄宗开元四年),有文才武功,曾历官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品秩正二品。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号“昭公”。思训擅长绘画,子昭道亦善画,与父齐名,时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思训山水之道继承隋展子虔,笔法工细,设色艳丽,为我国工笔山水北宗之祖(王维水墨山水为旁支,称南宗,当时地位低下),首创金碧青绿山水,有富贵气象,为后世所宗,成为画坛承先启后的巨匠。  相似文献   

15.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吐蕃”一词的语源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拜读了牙含章同志在《民族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的《关于“吐蕃”、“朵甘”、“乌斯藏”和西藏的语源考证》后,深受启发。牙含章同志通过丰富的汉藏历史语言资料,在深入研究以上问题的同时写道:“唐朝人在‘蕃’字前为什么又加了一个‘吐’字,到现在还弄不清楚。”我们根据突厥和维吾尔文献资料,对牙含章同志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考证,并提出我们的一点浅见,以供研究藏族史的同志们参考。藏族人民自古以来把自己的族名称为“bod”或“bodba”。最早记录藏族情况的汉文《甥舅联盟碑》(又称《会盟碑》),公元823年立。后晋(公元936——946年)、宋代(公元960——1279年)成书的《新唐书》、《旧唐书》中“吐蕃”的‘蕃’字,  相似文献   

17.
<正> 瞿式耜(公元1590—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千载做完人”是他一生始终坚持不渝的远大志向。公元1616年,瞿式耜赴京应考,中进士。第三年,受任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令。任职期间,他积极整顿吏治,扫除奸役,平反冤狱,积储粮谷,还修葺了县中学宫和恩江书院,重修了恩江大桥。初步显示出他的政治才能,因而受到永丰人民的称颂。公元1620年,父亲瞿汝说分巡江西,式耜以令甲回避,调任江陵。永丰人民纷纷挽留,“攀轩号泣,执香奔送者,自永丰至南昌,亘四百余里,遮道不可遏。”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地方官吏能如此受到人民的拥戴,确是少见的。次年四月,他又复任永丰县令达一年之久。  相似文献   

18.
在二程后学中,号称高弟者有所谓“程门四先生”(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临)。作为四先生之一的谢良佐,是洛学的重要传承者。 谢良佐(公元1050—1103年),字显道,上蔡(今河南汝南县)人。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程颢知扶沟县时,谢良佐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程颢问学,亦师事程颐。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登进士第,历仕州县。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官京师,上殿面君,见“上意不诚”,乃求监局,得监京西竹木场。因预言徽宗“不免一播迁”,而以蜚语坐系诏狱褫官,废为民,不久而卒。著有《论语说》十卷。门人曾恬、胡安国所录《上蔡先生语录》,经朱熹编辑为三卷。学者称上蔡先生。 由于长期受到二程洛学思想的熏陶,谢良佐的理学思想,理所当然地保持着洛学的特色。但他受佛学  相似文献   

19.
济宁·铁塔     
<正>铁塔位于济宁市铁塔寺内。铁塔寺又名崇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武定七年(公无549年)、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铁塔。铁塔原为七级,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重修时又增建二级,形成九级阁楼式铁塔。铁塔呈八角形,通  相似文献   

20.
外国资本入侵与上海沙船业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夕,上海沙船业十分兴旺发达,拥有沙船三千五、六百艘,总共雇佣在船水手十余万人,总资本约达白银二千四、五百万两。同时,在其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鸦片战争后,在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上海沙船业拥有的沙船只存二千余艘,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锐减到“四百号”,到了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不过二、三百艘”。是什么原因促使上海沙船业在短短三四十年中迅速衰落下去的呢?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