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中国的民族矛盾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二是国内的满汉矛盾。对这一复杂的课题 ,孙中山着重强调解决满汉矛盾的重要性 ,梁启超则强调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性。从国家民族理论的角度讲 ,梁启超的观点更具合理性 ,但从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要求来讲 ,孙中山的观点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外交思想,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争取中华民族完全获得解放并努力“促成世界大同的实现”,为此主张“一定要唤起并组织广大的民众”“使其觉悟的参加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联合“平等待我的革命势力及民族”即苏联和“被压迫民族的势力”,并且强调在同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斗争时要注意外交策略,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总体上来说,邓演达的外交主张不仅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外交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邓演达的确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同时表明邓演达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当然,邓演达在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外交思想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矛盾发展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格。但孙中山通过他的革命实践,在矛盾的斗争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发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他丢掉了对帝国主义某些幻想,公开高举反帝大旗,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斗争。他坚信中国人民能够通过自己的斗争,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也能同世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他的爱国反帝思想,至今对于我们还有许多教益。总结和研究孙中山的反帝思想,对于当前反帝、反霸斗争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孙中山的反帝思想,粗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时代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孙中山要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同列强打交道。在此过程中,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列强的同情和支持到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论和主张,如: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干涉内政;倡导睦邻友好,实现亚洲民族大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国际平等,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联合被压迫民族结成联合战线,争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等等.反霸维和是孙中山外交思想的核心.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不仅开创了中国争取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和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关系的理论宝库,而且影响和推动了毛泽东、邓小平在更高层面上提出"两大阵营"、"三个世界"、"东西南北"的外交战略理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时代的局限,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也存在对于帝国主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包含着对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经验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争取中国独立平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孙中山先生的反帝思想和实践是其政治思想和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形成和发展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一面镜子,它大致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前的直接反清、间接反帝到辛亥革命后的反对帝国主义在华部分特权和五四运动后反帝思想与实践的高峰等三个阶段。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是一个饱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地位,最重要的根源是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反帝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正基于此。近代中国遭受外国的侵略,经历了从资本主义侵略到帝国主义侵略的发展过程。与此同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中一个有价值的部分。本文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及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提出粗浅看法,以就正于史学界同志们。(一)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规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而奋斗终生 ,他的废除西方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是他谋求祖国独立和强大斗争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有关孙中山思想的研究领域 ,少有涉及此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对孙中山“废约”思想的萌芽、形成、成熟过程作一简略叙述和分析 ,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并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濒临危亡时期,孙中山揭橥民族主义的战斗旗帜,为反帝救亡,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帝救亡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一、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当时民族主义面临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的双重任务。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点是反满还是反帝救亡,这是史学界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资料     
袁世凯的八十几天皇帝梦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一条忠实走狗。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直接推翻了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了当时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施展了反革命两面手法,赶走了孙中山,从清朝“内阁总理”摇身一变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使辛亥革命流了产。  相似文献   

13.
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提出了"平均地权"、"兴办实业"的民生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因其理想主义成分太重而止步于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传承与发展孙中山等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协调,成功地化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了民生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列宁全面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论证了帝国主义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学说。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所阐明的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原理今天仍然适用,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重新学习列宁的这部光辉著作,是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帝国主义所特有的腐朽性,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被当时大多数关于帝国主义的言论忽略了的这个方面,列宁作了深刻的论述,揭露了帝国主义腐朽性  相似文献   

15.
“五族共和”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到1920年以后,孙中山便扬弃了它,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旗问题的纲领,孙中山主张的“五族共和”是有着深劾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在我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到辛亥革命时为止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指出它是中国社会斗争的产物,深深打上当时世界矛盾、冲突的烙印。它是发动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伟大变革,它不愧为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进思想代表。从列宁的有关评述,认识它对无产阶级运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是随着整个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的现状,经过革命实践长期过程中的反复检验、核实,不断补充、修改、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其具体分期如下: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1915—1919年) 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顶、困难深重、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促使他在1910年秋十六岁时就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受到几方面进步思想的影响: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后,对他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同时,也是一个对自己祖国有着深厚感情的坚定爱国者,正是出于这种对祖国和人民真诚的爱,使他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为挽救祖国的危难,为拯救人民于水火,为振兴中华民族而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并激励他在种种挫折、艰难、落难与失败面前,仍能不屈不挠为救国救民而追求和奋斗。这凝聚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渊源和行动准则。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宏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今天,研究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既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着…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大亚洲思想是在日本“大亚洲主义”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日本“大亚洲主义”的主要目的是要主宰亚洲;孙中山的大亚洲思想主张亚洲各民族平等、友好,并呼吁亚洲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侵略亚洲的帝国主义国家,最终实现亚洲各国的独立与解放。  相似文献   

20.
《英德扬子协定》签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它是当时帝国主义激烈争夺中国的一个产物。不过该协定暂时缓和了列强在长江流域的矛盾,延缓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