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1 987年 ,自他执导的首部影片《红高粱》一炮打响后 ,一直执著于电影创新探索的他在 1 999年 ,又以《我的父亲母亲》向中国世纪末影坛投入了深情一瞥。在“初创——发展——成熟”这三个阶段划分基础上 ,结合张艺谋 1 3年来的代表影片 ,分别从主题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 ,阐释了这三个时期以“反叛—回归—整合”为主的创作特征 ,以期在新世纪初对张艺谋电影的创作走向作出一个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是一位独特的电影人。他不仅在本专业──摄影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个和八个》、《黄士地》);同时在表演方面(《老井》)显示出身手个凡;特别在导演领域,《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在国际上连连获奖,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这与他电影创作中独特的电影语言是分不开的。张艺谋在导演《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时,从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原作进行再选择、再提炼,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审美体验,使改编后的剧作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见…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通过对张艺谋艺术创作的全新观察和独特阐释,在深刻揭示张艺谋确立电影大师地位的同时,探讨他如何超越电影导演身份,从而树立其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大师的“新张艺谋现象”.文章主要从三个维度对张艺谋“另类身份”进行“言说与解读”:一是张艺谋的影像身份:电影界内创造的辉煌;二是张艺谋超越影像的视觉艺术大师身份——“跨界”的勇气、追求与成就;三是张艺谋“跨界”创作中“相同”与“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张艺谋电影看我国“第五代”导演文化观念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作者在主编《第五代导演丛书》后,对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文化观念转换特征与原因的一些思考,主要通过张艺谋电影创作“通变”、“象征”、“求俗’等美学风格,联系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勃兴与文化经验的裂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翔 《可乐》2010,(9):49-49
《绣花女》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其中《冰凉的小手》选段难度极高,被称为男高音试金石。世界第一大男高音帕瓦罗蒂曾导演这部歌剧,他“钦定”的男主角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艺谋突然“失去”了合作伙伴巩俐和国外投资後,张伟平出现了,他慷慨自掏腰包让张艺谋拍片,并迅速从电影外行修炼成高手,写下2.5亿的《英雄》票房神话,开创了中国电影“制作-营销”新模式,成为中国电影梦工场的最大“买家”。2005年,张伟平和张艺谋一起联手高仓健,打造艺术大片《千里走单骑》。  相似文献   

7.
董景玲 《21世纪》2007,(1):24-25
在当今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全球化市场的时代,中国电影也不甘落后,以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为首的中国导演,拍摄华语大片,并逐渐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在北美地区电影票房排行榜上连续两周稳居榜首,开创中国电影百年纪录。《华尔街时报》报道:“《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从《卧虎藏龙》开始,李安打开了华语大片开始登上世界电影舞台的新通道。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十面埋伏》,再到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功夫》,成龙的浪漫爱情剧《神话》以及陈凯歌的魔幻武侠电影《无极》、冯小…  相似文献   

8.
“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他正是这样一位拍“看不到的东西”给观众的电影导演戛纳电影节将2000年的最佳导演奖授予杨德昌,用以表彰他在电影《一一》中展现的才华。《一一》是杨德昌的第八部作品,此时,距离他投身电影事业整整20年。2007年6月29日,与结肠癌搏斗了7年的杨德昌在洛杉矶去世,享年60岁。年轻时代的  相似文献   

9.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有话好好说》问世以来,在京城内外引起阵阵喧哗与骚动,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张艺谋执导电影的一次滑坡,他根本把握不了当代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进了城”也是个土八路;有人则认为此片体现了张艺谋导演风格的突破,是一次成功的“进城”。的确,这部影片一改张艺谋过去关注厚重的文化内涵,拍农村生活题材的路数,把镜头焦点由农村转向了城市;从史诗性的、庄严的艺术格调转变成一种游戏性的、闹剧式的风格。然而,应当看到,影片题材的改变和艺术格调的变换,并不是评价影片成败、艺术价值高低的标…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曾指出,真正有价值的形式,“最能恰当表达艺术家所强烈希望表达的东西,形式反映着每个艺术家精神,打上了艺术家个性烙印。”张艺谋作为离经叛道的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接受过国外先进的电影美学和其它文化哲学思潮的理论滋养,对电影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苏童的小说迄今已有四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分别是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红粉》(李少红,1994),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黄建中,1995)以及改编自《妇女生活》的《茉莉花开》(侯咏,2004)。其中除第四代导演黄建中改编的《米》之外,其他三位第五代导演改编的均是苏童“女性小说系列”中的作品,横向看来,其艺术理念和创作心态的异同颇值得回味。本文仅以张艺谋和侯咏这两位男性导演改编的作品为代表进行比较,探讨一下他们在将小说转换成影像时不同的处理手法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争论.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第三世界文化”理论的讨论中,张艺谋电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说张艺谋电影是开放的能与世界文化对话、具有民族特色的、属于“第三世界文化”的好作品;有人说是受西方话语制约的,投合西方中心权威需要的,取媚于洋人的作品.究竟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笔者不揣浅陋,略陈愚见.一、先给个”说法”:张艺谋电影属“第三世界文化”“第三世界文化”理论首先是在第一世界的西方提出来的.美籍巴勒斯坦学者爱德华·萨伊德写了两本轰动的著作——《东方主义》与《文化和帝国霸权主义》他发挥了福柯的权力/知识话语理论,以极其激烈的态度对西方殖民主义进行了谴责,批判了西方的“东方学”,论述了西方近代文化与帝国霸权主义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说:现代西方文化的主线,就是为帝国霸权主义张目.美国白人左派理论家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撰写了《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正式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或“第三世界文学”的字眼.杰姆逊以东方“他者”的眼睛来反视西方文化,对西方后殖民文化  相似文献   

13.
依据海德格尔哲学理论,从"非本真向死而在"和"本真向死而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张艺谋电影《活着》和黑泽明电影《生之欲》中主要人物的死亡观,可以发现两位电影导演在死亡观方面和哲学境界方面的不同。张艺谋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是"非本真生存",对待死亡的态度是"非本真向死而在",即中国人的世俗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而黑泽明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先是"非本真生存",直接面对自己的死时,对待死亡的态度转变为"本真向死而在"。两部电影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体现了电影艺术家在死亡观维度上的追问与反思,更反映出了黑泽明导演比张艺谋导演的哲学观念要深刻。  相似文献   

14.
电影导演的文学观是电影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选择方式、选择手段,处理方式、处理手段,以及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格追求。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摒弃原创,以‘我’为本”。文学作品是他电影创作的源;在他人的作品中安顿自己思想的魂;凸显个性,强化女性形象,喜好北方环境。  相似文献   

15.
8年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热映,来自河北的山村少女魏敏芝因主演了这部“原生态”的电影而一夜成名。但魏敏芝没有像与张艺谋合作的巩俐、章子怡一样大红大紫,耀眼的光环似乎转瞬即逝,银幕上再难见其踪影。就在大家感觉她似乎已“泯然众人”之时,奇迹发生了:这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女已身在美国,拿着全额奖学金成为杨百翰大学的一位留学生。魏敏芝和巩俐、章子怡等“谋女郎”一样,开始走向国际,并获得不小的成功,但不同的是,她的轨迹似乎更加独特。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24日晚,中国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公演。虽然时至今日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其中的感动仍让人暖彻心扉。这是国家大剧院现实主义题材力作。这部歌剧脚本创作分别由编剧刘恒、作曲家郝维亚共同完成。著名戏剧家陈薪伊担任导演。这是大剧院当年继原创歌剧《西施》后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7.
电影《红高粱》的问世,成就了以张艺谋为代表的具有先锋意识的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恰逢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电影市场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他们所拍摄的电影由先锋性向市场化转型,转型后的电影由于商业化过于浓厚以至掩盖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电影在转型时期遇到的种种不安和困惑,这种不安和困惑在向世界电影市场接轨时出现了巨大差异性。而张艺谋商业化倾向的电影让我们深思中国电影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8.
燕子 《中国农村》2009,(12):20-23
凭借一部小品《不差钱》而家喻户晓的小沈阳,如今被张艺谋生生地搬上了大银幕。对于一个二人转演员来说,他的演技是否足以征服大银幕的观众还是个未知数,但他鬼魅的喜感和爆红的程度足以成为张艺谋选择他的理由。喜剧片成为今年一通跟风的电影题材,张艺谋一改张氏大片的人海战术,用一种简单、轻松的调性加入了这场抢钱热战。  相似文献   

19.
叙事风格只是导演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张艺谋拍摄的影片,从《红高粱》到《十面埋伏》,经历了戏剧性的浪漫传奇、故事性的理性纪实、影像性的虚幻诗意的嬗变过程,一步一步从中国电影传统的叙事风格迈向目前世界具有现代性的电影叙事风格。张艺谋在嬗变中逐渐强化了以影像语言为叙事元素的地位,同时也完成了自己向影像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正1.周冬雨周冬雨是90后女星领军人物,顶着"谋女郎"的光环出道,是文静娴雅女星的代表,少有的文艺片女青年。被张艺谋导演发掘,出演了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女主角静秋,凭借《山楂树之恋》荣获年度电影新人奖,拿下了一堆奖。张艺谋曾评价她说:"如果有人说她不会演戏,我第一个不同意,要么是恶意要么是成见。"出演的电影作品:《山楂树之恋》《倾城之泪》《湘江北去》《宫锁沉香》《同桌的你》《包打探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