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乐曲"、"诗歌"、"歌曲"以上称谓既相关联,又有区别。辨别分析其各自的形式特征和规律是研究音乐艺术的重要手段。在探索海西民歌的风格与特征中,笔者着重从语、息、腔、调这四个方面全面剖析和考证了海西的民歌艺术,并对构成民歌歌曲的主要要素加以分析,从而使我们更接近其音乐的风格与特征的本源。  相似文献   

2.
贾佳 《南方论刊》2010,(10):96-9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鉴赏更是获取其美妙绝伦之所在的艺术。本文通过加强音乐学习中的"听觉感知"、引导培养"音乐的耳朵"、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感受与鉴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聆听和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德彪西《月光》的音乐分析和李赫特与阿劳两位演奏家的版本对比,可以加深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速度表情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在演奏处理、情感表达上也会有更深的体会。《月光》的演奏,需要在"意会"作曲家所要表现的美好意境的同时,用恰到好处的音乐语言把它"言传"开来。将属于西方的钢琴音乐文化演绎成中国化、东方化,也是广大中国钢琴工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柳青 《云梦学刊》2010,31(4):116-118
近年来,有关"同宗民歌"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但它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辨析的问题。同宗时调民歌的主要研究核心当为"民歌类俗曲",但研究对比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戏曲、曲艺音乐当中保持民歌形态的小调音乐;同宗时调民歌之"源"民歌的确立应有力证,同时应注意同宗时调民歌的音乐流变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地方风格子体民歌取样的代表性以及民歌研究历时性研究视角的重要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现状进行反思,从西方音乐研究中国学者的学术角色再定位、方法论选择的开放性以及对音乐生活的现时性关注等三方面展开探讨,阐明从充满"科学"精神的实证主义传统到强调人文关怀的当代学术走向,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群体正在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突破传统思维的疆域,在围攻之中寻求着历史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著作等身,生前即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活字典"。其《中国音乐文学史》虽非专门的戏曲研究著述,但学术观点却生面别开、独树一帜,似有开风气、辟领域的作用。综括该书在戏曲研究史上的意义,最主要的乃是作者在考究音乐与文学共生关系的同时,着意在民族音乐形态的嬗变中找寻古代戏曲潜伏于历史表象之下"草蛇灰线"般的发展印辙与演进规律。这一革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戏曲的音乐属性,具有特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斯克里亚宾,一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独辟蹊径找到自己的音乐和声语言,用"神秘"的思想创作思维,诠释着他的作品。他所创作的前奏曲,因为有了"神秘"的贯穿而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陆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将"感物"理论引入到文学创作论中。"感物"说以《易经》的阴阳之学为哲学思想基础,并在《礼记.乐记》中以探讨音乐的产生方式被正式提出,随后文人学者在文学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广泛应用。陆机继承并发展前人经验,明确提出"感物"理论,并作了详尽阐发,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9.
任何形式的廉政文化都由"事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次构成,而以时代条件所需要的廉洁目标贯穿其中。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事物"体现在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等方面;廉政文化中的"制度"是维护社会等级结构、保障君臣民各安其分、对廉洁自律的官员进行补偿的制度;廉政文化中的"心理"主要是以民为本的心理、厚德载物的心理和知恩图报的心理。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构成状况,可以为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你的生活有趣味吗?每天除了工作,你会感到无聊乏味吗?当年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所学建筑专业比较枯燥,父亲梁启超写信建议他选一两样"娱乐项目",比如音乐、文学、美术等。这样,生活不至于单调乏味。梁启超是一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他希望孩子学会他的"趣味主义"。过有趣味的生活,人才能够获得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11.
浅草 《家庭科技》2014,(9):49-49
很多人都听说过,人的思维方式分为"左脑型"和"右脑型",因而人就可以据此分成"左脑人"和"右脑人"。"左脑人"和"右脑人"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控制着不同类型的思维。左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数字、推理等能力,右脑主要负责音乐、颜色、图像、经验等认识。在一个人身上,一种类型的思维比另一种类型的更占优势。在心理学上,这种流行说法来自于大脑科学上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该理论源自1960年代美国医生罗格·斯佩瑞的研究,他因此项研究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电影"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对白为例,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对英语语调所蕴含的各种意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晓骊 《兰州学刊》2011,(5):113-117
宋代山水词在整体上体现出以"清"为美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超然脱俗的意境铸造、单纯优美的意象选择、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流畅明快的音乐节奏。宋代山水词的"清"美风格是宋人超越性审美追求的体现,清冷素淡的意境营造既体现了词人对高尚人格的企望,也沉淀了他们凄苦沧桑的心灵体验。"清"美构成了宋代山水词的主要艺术特色,但也使之多少带有单薄纤弱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对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同的两个音乐教学班进行考察,证明强化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必要而且有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设不同层次的音乐课,是解决当前"素质教育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美的嬗变——论当前民族声乐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声乐是大众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而不同类型民族声乐作品的普及与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众对于民族声乐的欣赏取向。我国当前的民族声乐形式,既有前所未有的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发展背景,又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以"土洋之争"、"原生态之争"作为切入点,通过"争鸣"来回顾建国以来民族声乐审美的转变;其次,通过阐述当前流行音乐文化对于民族声乐各个艺术层面的良性影响,试论当前民族声乐所包含的多元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乐感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条件,而良好的乐感源于教师的指导训练与学习者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没有良好的音乐感觉,音乐的学习将举步维艰,音乐的表现更无从谈起。而听觉是音乐控制的总指挥,如果没有一双能够正确而敏感地鉴别音色的耳朵,"美"的音色就成为了空谈。这种能力虽然有一部分是天生具备的,但更多的是在大量的学习与欣赏中建立起来的。本文通过音乐欣赏与教师教学两个大的方面,对如何培养音乐的感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与讲解。  相似文献   

17.
诗歌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造成了翻译的困难甚至不可译,相对于内容而言,诗歌翻译过程中流失更多的是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字和语音差异导致的形式流失。"诗人译诗"作为一条挽救"翻译之失"的途径确实有其价值所在,诗人在语言的敏感度和诗歌音乐性方面的悟性和表现力远远超越非诗人译者,诗人译诗可以根据原诗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甚至创造新的形式,尽可能实现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8.
《旅心》和《红纱灯》是穆木天和冯乃超旅日生涯的结晶,不仅情感特征更多地带上了日本"物哀"色彩,而且在朦胧幽玄的情调,对自然界声色的高度敏感,对音乐美的探索以及其象征主义中包孕浓厚的唯美色彩等等方面,都表现出对于日本文化的广泛吸收与交融。  相似文献   

19.
卫绪华 《理论界》2012,(5):46-47
表演是表演者思想或情感的表达,具有作品所要求的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属于作品的一种类型,即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这不仅适应了著作权制度体系化的要求,而且符合艺术理论与生活常识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小提琴是西洋演奏乐器中的"皇后",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学习和演奏的难度。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门乐器也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并在交响乐队中占有重要比重。在实际演奏中,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音乐表现都需要有较好的基本功底;在学习过程中,首要阶段就是技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