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偃武修文"呼声高涨.在地方政治层面,"文治"倾向表现明显.中央政府也采取措施,恢复"文治".不过,对于北伐前夕北方军阈统治区域内文武关系的变化,尚不宜估计过高.军阀标榜"文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姿态.在实际政治操作中,主张"文治"的人往往是将实施文治的希望寄托在具有"文"的色彩的军阀身上.中国政治因此出现了相当普遍的军阀政客相互为恶的局面.与北方形成对照,南方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则出现了顾维钧所说的"文武合流"的重要变化,"民军"、"党军"乃至"国军"的概念被慎重提了出来,"文治"开始有了某些实质性内容.国民革命军北伐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应该能够从这一差别中获得部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回顾和评述,归纳出其缘起、发展的学术逻辑和历史逻辑,即以义为本、形音义研究相辅相承和文本解读、文化阐释;同时认为这是受制于又服务于中华文化和汉语汉字的必然的结果;因此中国传统语文学得以成为中国古代人文学科的领先学科和基础学科。文章指出,鉴于中国现代语言学漠视这一逻辑而抛弃中国传统语文学,最终不能不陷入困境的教训,迈向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要能为普通语言学做出它应有的贡献的话,当务之急是要研究、梳理、接续以及深化、拓展中国传统语文学的这一学术逻辑和历史逻辑,而中国文化语言学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政治文化对当前以及未来政治秩序的形成与变迁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政治文化孕育了共同的意义体系和伦理规范,建构了社会同一性,奠定了政治秩序的社会基础。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层结构赋予中央以内在的权威性,同时通过“家”与“国”的密切联结,培育了对中央的信任感和亲和感。传统政治文化建构了权力本善的政治认知,赋予公权力执行者以“贤”与“能”的角色期望,形塑了对公权力及其执行者的政治信任。这些因素塑造了特定的政治价值、情感、评价,生成了特定的政治认同,是促成和维系政治秩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人性论的逻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暴力、知识与财富历来是政家必争的中心场域,三者整合成总体统治优势.知识统治与暴力统治、经济统治始终相互交织,知识流散导致权力流散,知识极权推动政治极权.故而,既不存在无知识基础的纯粹暴力、纯粹经济,也不存在独处于政治真空的纯粹知识.就政治的知识逻辑来看,统治秩序与知识秩序同构、政治神秘化与知识抽象化同构.就知识的政治逻辑而论,政治主题规定了知识主题、政治征用决定了知识兴衰.故惟有参照知识逻辑与政治逻辑,才能把握当代政治文明的脉搏.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西周经历了从战争法则的弱化、分封制的产生、宗法等级制的产生等发展环节 ,完成了从礼治的产生到法律制度的产生之间的逻辑承转 ,西周完整地建立了中国传统法律整体秩序精神的价值内核。也正是在此意义上 ,西周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地方主义的行动逻辑——一种传统政治文化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从个人到群体的行事理路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是颇深的,如果把这一行事理路放在考察中国人的优势群体(即地方组织、政权机关等)上,则可以发现,该群体行为也充满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复杂的行事谋略。本文旨在分析长期存在于中国的“地方主义”背后的传统政治文化动因。一、地方主义的涵义及表现地方主义是我党长期以来反对的一种危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错误倾向,我们党几代领导人都曾号召全党在工作中反对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地方主义并没有完全肃清,一些地区借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向地方放权让利之机盛行地方主义,…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进的逻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发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发展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有着自身的演变轨迹,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政治发展道路也是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应基于具体国家的政治生态系统,遵循着自身的演进逻辑,具有独特的动力推进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取向,必须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政治发展理念,必须探索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发展模式,必须培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伦理,必须构建适应网络时代的民主政治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从先秦开始发端,经过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各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以“新民本”思想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正义理念是指政治权力持有者———“王”运用某一特有的被当下的社会成员所一致认同的次序及规则使整个社会生活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与和谐的境界之中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相继表现为:“自然物理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宗族血缘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顺乎人性”的政治正义理念与“‘大一统’的官僚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环境治理现代化逻辑延伸的环境精细化治理,目前正在中国多个地方蓬勃展开。在特定的政治生态中,环境精细化治理依据的是技术逻辑、政治逻辑及其互动。其中,环境精细化治理的技术逻辑具有"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精准治理优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治理优势和"资源占用少、治理成本低"的简约治理优势。但环境精细化治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更新问题,其背后有着明确的政治考量。通过环境精细化治理,能够复归"以人为本"这一环境治理的根本目标,能够在培育生态理性中形成政治动员,并在维护环境正义中形成"国家趋近社会"的态势。环境精细化治理的技术逻辑和政治逻辑之间既存在内在紧张,又具有兼容性和可调适性。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革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以来虽历经冲击,但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成为中国走向全面 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在对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作—历史反思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建构、文化 启蒙、商品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久化的科学评价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实现传统 政治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和转换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汉后开始以儒家为核心和主线,但是,其逻辑源点和演绎进路却在汉前,汉前政治伦理经历了“神教→宗族→诸子→法家→道家”的重心转移过程,这一辨争、探索和筛选过程,对于后来儒家的胜出至关重要。“夏商→西周”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奠基期,神教政治伦理向宗族政治伦理过渡,完成了政治伦理“天道”向“人道”的转变;春秋时期虽然天崩地解,但是,政治伦理仍在沿用宗族伦理;战国时诸子伦理兴起,宗族政治伦理开始松动,在诸子伦理的政治纷争中法家最终获胜;面对秦二世而亡的残酷事实,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反省后开始真正走上了历史合理性的路径:阳儒阴法———儒法两家软硬、外内结合共同维护传统社会政治秩序,结束了漫长的摸索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逻辑形态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从两个逻辑形态的理论基础、灵魂还是立足点和文化基因等具有本质规定性的核心要素来看,它们是具有同质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源流发展审视,无论基于实践视角还是理论视角,两个逻辑形态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关系;从微观视角考察,两个逻辑形态在内容方面的逻辑关联,以及形成背景、条件、基础等方面的历史差异,体现了它们既联系又区别的规定性,证明了它们是并列的而不是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近代遭遇空前和全面的整体性危机,非简单的修补和调整所能自救,最终不得不进行全面的革故鼎新,以一种新的政治文化替代之.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次第演生了三种替代运动,即"三民主义"替代运动、社会主义替代运动和"新传统主义"替代运动.本文逐次分析了此三种替代运动的基本思路及其历史命运,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往往以西方现代政治学为标准,忽略了中国传统中具有自足性的政治学体系,忽视了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学科建构。事实上,传统中国有其对"政治"的独特理解,应以传统中国自身的政治发展特点为基础,建构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学——中国传统政治学。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数理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关系的争论中,大致有4种观点取代论,统一论,吸收论,永恒论(并存论)。吸收论不过是权宜之计,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吸收下去。永恒论不应该是吸收论的终点,吸收论理应向取代论转化。大学里还是需要讲传统逻辑的,它是西方逻辑史的内容,不是普通逻辑,即逻辑概论的内容。 中国传统学术缺乏逻辑精神。本文把逻辑精神归结为两点一、只管推理形式是否有效,不管命题是真是假。二、亿万次证实不能代替证明。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中国王朝体制的瓦解,制度危机与信仰危机成为思想家们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主张否定传统,其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反传统主义倾向,而以梁漱溟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们则对此提出审慎的批评。这两种启蒙逻辑为20世纪早期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范式。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崛起的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惠及世界的国际战略。这一战略着眼于地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和合作共赢,立足于各个国家之间的长远发展和现实关照,绝非落入大国地缘政治权力争夺的窠臼。与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相比,一带一路战略超越了传统的霸权思维和权力决定利益的地缘政治思维,具有普惠性、包容性和平等性。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剖析比较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构建合乎中国逻辑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而且对于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