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以后,伴随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型,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自然描写对现代小说叙事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化特征,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画"特征,小说叙事以"自然"为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2.
袁进 《社会科学》2007,(5):181-186
韩邦庆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开风气者,他是近代最早描写中国现代都市的小说家;更重要的,在当时描写现代都市的小说家中,他是唯一一位为了探索这一描写还提出了相应叙述理论的小说家。这一叙述理论一直到现在为止,还常常被作家们所运用。韩邦庆最大的贡献在于运用了“穿插藏闪”的叙述方法,用以表现现代都市的时空,拓展了小说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学者大多认为西方小说擅长心理描写,中国古典小说缺乏同西方小说可相媲美的心理描写艺术。实际上,中国古典小说并非如此,只不过同西方现代小说静态心理描写大相径庭。《金瓶梅》与《红楼梦》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们代表了中国小说独特的心理描写艺术。  相似文献   

4.
王平 《东岳论丛》2007,28(3):65-68
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中,以较多笔墨描写婚俗,始于《金瓶梅》,继之以《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三部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婚俗描写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婚俗描写在三部小说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婚俗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创作主旨、构思故事情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在婚俗描写方面的异同,也可为解决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略论五四时期的写意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起 《齐鲁学刊》2001,1(5):123-126
五四时期的写意小说是体现着中国现代小说诗化革新倾向的另一种小说体式。写意小说以意绪或情趣为内容表现的核心,以写意为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代小说中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从体式类型上看,写意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叙事内容的诗化倾向和描写方式的写意性。写意小说在五四时期的出现,显示出现代小说艺术素质的改变和小说审美意识、文体意识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的战争场面描写,五彩斑斓,雄浑大气。以史传与战争小说为参照,《史记》战争场面描写呈现出以下特征:峻洁简净,不枝不蔓;战斗描写,泄郁抒愤;自然描写,点到为止;小说倾向,实中有虚。《史记》战争场景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与司马迁敢于打破史家"潜规则"密切相关,也源自他对前代艺术经验的广泛汲取。司马迁叙战除了以史为鉴,还有要把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活灵活现地再现于笔端的自觉意识,描写英雄们酣畅淋漓的战场搏杀也是他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还乡》中自然与人物的描写体现了哈代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高度契合的观念:尊重自然规律,敬畏生命,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难民与精神生态失衡的人物在小说中的出现也反映出哈代超前的生态意识。然而,过分强调自然对人类的工具性价值所表现出的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及宿命论观点,却折射出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唐人小说文本中承载大量诗歌的现象,可称为小说对诗歌的接受。唐人小说接受诗歌主要有三种方式:小说作者或人物创作诗歌、引用其他人的诗歌进入小说、描写同一对象的小说与诗歌相互搭配。这三种方式的特征及作用相异,但它们共同印证了唐人小说与诗歌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小说(也包括诗歌)的创作、流传以及不同文体的融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訏爱情小说中有一种崇尚描写超越凡俗的性灵之爱的净化倾向,这与他青少年时代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历大有关系。这种倾向贯穿于徐行小说创作的始终,是徐訏小说中独具个性的爱情描写的特征,也是使徐訏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中,乔治·艾略特以其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面貌,发展了属于现代小说特征的心理分析,被誉为英国“心理小说”的先驱.艾略特的心理描写艺术特点,是在她的道德伦理观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从表面上看来,艾略特是一位标准的古典作家,她的心理描写注重道德伦理的探索、运用传统的写实手法.但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包括意识流作家,都对艾略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从她那里得到极大的启发.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艾略特的某些艺术特点以及文学成就,可以看到英国文学演变发展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蔚然  文革红 《江汉论坛》2003,(2):112-114
《红楼梦》取得了中国古代小说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历来为评论家激赏。然而人物容貌描写却存在明显的不足。《红楼梦》中人物容貌描写沿袭前代小说,以“只见”引出骈偶句,生硬插入文中,阻断行文的流畅自然,而且描写时大量袭用陈旧意象,缺乏个性特征。虽偶有精彩之笔,但前代小说中也不乏此例。因此《红楼梦》人物容貌描写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作品整体艺术成就相比,可谓碧玉微瑕。  相似文献   

12.
邵明 《晋阳学刊》2006,(3):106-109
“新乡土小说”以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往返于城乡两域的农民为表现对象,描写的笔触广涉城乡,从而扩大了乡土小说的叙事空间;由于作家的文化价值立场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游移不定,所以这一创作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价值含混的特征;“新乡土小说”的价值困境表明,只有充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融汇,才能在准确把握当下的基础上提供关于未来的明确想象。  相似文献   

13.
李小杰 《理论界》2009,(7):121-124
对于高晓声的评论,一般认为他是描写当代农村的高手,又或是继承了鲁迅批判社会的笔触.不过如果纵观高晓声的全部作品,就显得不够中肯.其实高晓声的小说根据其迥异的风格可略分为两类:除<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这些典型现实主义小说外,他还创作了具有<山中>、<鱼钩>、 <绳子>、 <钱包>、<飞磨>、 <心监>等现代意识的小说,这部分的小说才是他文艺理想的真正的体现,而这恰恰是高晓声小说研究者一直忽略或语焉不详的部分.正是因为这份现代意识,高晓声的小说才会从写实描写农村的生活转而描写人物,从描写人物转向深入人物灵魂和处境,故他不仅农村小说卓有成就,而且还写出了一系列呈现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这篇论文试图从他的文艺思想和作品来研究他小说所蕴含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4.
徐訏爱情小说中有一种崇尚描写超越凡俗的性灵之爱的净化倾向,这与他青少年时代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历大有关系.这种倾向贯穿于徐訏小说创作的始终,是徐訏小说中独具个性的爱情描写的特征,也是使徐訏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婚恋风俗描写为媒介,通过对儒教文化区和非儒教文化区婚恋风俗的描写分析,揭示了民族精神生活的一个侧面,并进而发掘了现代小说的文化学内涵。以上述本文分析为基础,文章又对沈从文、王鲁彦、许杰等的创作动机作了另一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是深化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设置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结构形式之一,在其特有的群象塑造、叙述视角、氛围构造、人物场境描写中均有体现,它统一于鲁迅小说内在意蕴的特殊要求,是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一个有力视角。这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情境设置也是鲁迅小说异于其他作家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靳明全 《东岳论丛》2004,25(1):109-112
郭沫若小说创作以描写自身心境、身边琐事为主要特征,他小说所描绘的世界,多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体验,倘若将日本私小说以之进行比较分析,郭沫若小说借鉴私小说的匠心则明了。郭沫若留学日本的感受、文学观、创作个性是他借鉴私小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小说创作的真正难点是人物描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从总体上说,是处在"人物性格化的展示阶段",塑造出一批各类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人物塑造的方法上,由于描写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形成了性格小说、情感小说、心理小说。其中,性格小说是主体,也是最有成绩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书写知识分子、塑造其形象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憾。  相似文献   

19.
晚清吴趼人的<恨海>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它在中国小说的古今演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介绍了故事梗概后先从内容上分析<恨海>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特征,认为它有三点突破:首先,在其取材上.其次,<恨海>中为言情小说介定了新的"情"观.再者, <恨海>在主题上有创新.接着文章分析了<恨海>的形式特点, <恨海>不同于以往小说的鲜明特色体现在心理描写、叙述时间、打破大团圆的结局、环境描写这些方面.在指明内容、形式的现代性之余,文章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传统性.  相似文献   

20.
邱诗越 《兰州学刊》2015,(1):42-45,88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有大量的对各种疾病的叙述和描写。在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对疾病的叙写不仅是对疾患的确指,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与隐喻功能,疾病往往与国家民族的痼疾和社会现实的颓然相关,被赋予了一种现代化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性的思想内涵。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疾病叙事关涉国家、民族、阶级、人性等多种叙事因素,蕴含丰富复杂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