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即颁令将清末的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并由原来的省立改为国立,在全国六大师范区各设一所高师(其中四所由优级师范学堂改成)。1922年“新学制”颁布规定“依旧制设立的高等师范学校应于相当时期内提高程度……称为师范大学”。事实上,...  相似文献   

2.
1985年《光明日报》八月十六日三版“教育史谈”栏,刊载了雷克啸同志写的《张謇与师范教育》一文,发现违反历史事实的明显错误: 雷文中有七处提到“通州师范学堂”(另两处单独提“学堂”,也是指通州师范学堂),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张謇创办的师范学校,最初称为“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后来改为“私立通州师范学校”,1952年改今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从来不曾有一天叫过“通州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同治初),为政治外交方面的需要,洋务派官僚陆续创办了一些培养翻译人才的专门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始祖。但是,直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朝廷才正式发布“上谕”:“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著名该督抚学政切实通筹认真举办。”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2004,(2)
历史上,东南大学曾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誉,这是对东南大学百年来兴学创业的最好诠释。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 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从两江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一种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东南大…  相似文献   

5.
庚子五月二十九日粤督李鸿章致盛宣怀电文中所谓“廿五矫诏,粤断不奉”,并非针对清廷五月二十五日“宣战”诏书,而是针对同日所发“集义民御外侮”谕旨。该谕经袁世凯电转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及盛宣怀后,盛宣怀立即致电刘、张、李,主张不必“拘泥”该谕,同时提出与各国互保东南的“补救”方案。张之洞率先对该方案表示支持,并加以补充,刘坤一随后跟进赞成,李鸿章则仅复以“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未对互保方案表示意见。而后经过盛宣怀居间在刘、张与李鸿章之间密集沟通,再加上刘坤一直接电李征询意见,李鸿章终于在上海道余联沅及盛宣怀等与各国驻沪领事最后协商东南互保约款前,表态愿意与刘、张采取一致行动。中外互保东南原则达成后,刘坤一方收到荣禄寄来“宣战”电旨,并传给余联沅、盛宣怀。在盛宣怀建议下,刘、张、李均主张坚持原议,东南互保大局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6.
《徽州社会科学》2005,(10):F0002-F0002,I0001
徽州师范学校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校址即原徽州府学遗址。学校渊源于是1905年的徽州府立紫阳师范学堂,现用校名定于1934年,它开创了安徽近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先河。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师范学府,遥接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新安文脉,近师故乡先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盛宣怀集官僚、买办、资本家于一身,是一个“亦官亦商”,联络“中外”的复杂人物.过去,经济史学界对盛宣怀的评价,大多是否定的,尤其他大借外债的行径更是被斥责为“卖国”和“投降”.其实,盛宣怀是一个矛盾性格的人物,他在借用外债方面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因此,对他在这方面的言行应当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因大力创办中国早期民用工业企业而享有“实业巨子”的美誉;也因曾充当中外反动势力的走卒而留下了“买办官僚”的骂名。他的政治地位同他的经济业绩一样显赫,如果不是“四川路案”使他一夜之间成了革命与反革命双重打击的对象,他可能会在“办大事”、“做高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盛宣怀不过是一个悲剧人物:正是他所办的“大事”,加速了他所竭力维护的那个制度的灭亡。辛亥革命后的盛宣怀虽已离开政界,但并没有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派与封建专制势力…  相似文献   

9.
吴仰湘 《船山学刊》2005,(2):44-49,43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人.他14岁考取秀才,24岁获选拔贡,43岁中式举人,但四次会试不中,遂绝意功名仕进,专心于讲学和著述,曾长期主讲南昌经训书院.他还早有经世大志,主张通达古今之变来经世救时,1898年出任南学会学长,1902年创办善化小学堂,此后相继在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师范馆、湖南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等处授课,并兼任善化小学堂监督、湖南高等学堂代理监督、湖南省学务公所图书课长、湖南省图书馆纂修等职.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分析了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的成因,重点阐述了其主要内涵:创办师范学堂、制订相应规章制度,“讲究次序,突出重点”的办学理念,重视师范生的全面教育等,并就其对当今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礼茂 《云梦学刊》2006,27(2):56-59
盛宣怀操纵着早期中国通商银行的具体业务,包括为该行招揽存款,重视押款,反复要求降低汇费,规范银行帐目,强调“自家生意自家做”。在中国通商银行遭遇几个金融案件困扰之际,盛宣怀努力进行疏通,以减少该行的损失。盛宣怀对中国通商银行的操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它使得该行随着盛宣怀的命运而起伏,并往往偏离业务经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盛宣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大家所熟知的辛亥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他之所以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本文拟对盛宣怀作较为全面的论述,以见其发展的过程。盛宣怀是怎样起家和发迹的?答曰是办洋务起家发迹的。李鸿章在盛宣怀洋务活动之初,即说盛“欲办大事,兼作高官。官既未操左券,事又无从着手”。事实上,在李鸿章讲  相似文献   

13.
武艳敏 《兰州学刊》2006,(7):50-51,58
在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末,盛宣怀作为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官僚实业家,力主采取借洋债的办法解决开办实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致富”、“抵洋”、“保权”的思想支配下,盛宣怀主持并参与了多次借债活动,创办并经营了多个近代企业,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因借外债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木瓜之役”的本事乃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风潮。之前学界对“木瓜之役”个案的探讨,大多将其作为一个“事件”,并以围绕作家生平研究的模式展开,以期补足鲁迅在杭州任教期间的生平经历。本文试图打破“事件”的边界,从近代史研究的路径入手,对“木瓜之役”的本事“师校风潮”予以还原,进而勾勒被作家生平所遮蔽的政治文化语境,管窥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是湖南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略志》载:“湖南之有学堂,以此为最早,丁酉、戊戍(897~1898)间,有最高学府之称。”时务学堂既是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又是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还是戊戌维新期间全国屈指可数影响较大的几所学校之一。梁启超说:“国中学校之嚆失,此其一也。”时务学  相似文献   

16.
首先我想对盛宣怀与戊戌维新的异同点作一概述。 盛宣怀被加上“大买办”头衔而予以全盘否定有年矣!这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准则的条件下,把盛宣怀划分在中国人民对立方面——“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  相似文献   

17.
(一) 纵观近代,中国的近代学堂酝酿于鸦片战争之初,发轫于洋务运动之时,风行于戊戌维新之后,呈应时、顺势、梯进势态。然而严格地说,江西的近代学堂实际拖到本世纪初才迟迟问世,落后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至少有60年之久。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中国的近代学堂是以鸦片战争为契机得以酝酿的。当时林则徐在抗英斗争中,透过英军的“船坚炮利”,从深层看到了西方近代化学堂的优长,并得出了“制夷”尚须“师夷”的醒世之论。所以,他早在使粤之初就身体力行,“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着意汲收适用的西学?并在广州亲自主持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翻译西方学识的团  相似文献   

18.
盛宣怀 ( 184 4 - 1916)这个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人物 ,其是非得失在生前就存有很大的争议。一般的结论是将其划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阵营一边 ,视为“大买办官僚”、“洋奴买办”而加以否定。久而久之 ,盛宣怀几乎成了一个盖棺定论、无可争议的人物。夏东元教授为这样一个人立传 ,看似无识 ,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史识。诚如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教授在对《盛宣怀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初版 )所作书评中说 :写人物传是难事 ,“重新评论久有成说或定论的人物 ,并为之写出一部全传更是难上加难 ,而《盛传》正解决了这样一个难点。”(来…  相似文献   

19.
大林牙院初设于辽太祖时期,当时还设有文班司.文班司与创制契丹文字有关,是早于大林牙院而设的机构,两者的关系值得注意.“制契丹大字”与“制契丹国字”在含义和意义方面都有区别.辽代在北面官系统中广泛设置林牙,当与“以国制治契丹”有关.辽代铨选林牙的条件与出身于契丹文化世家及文化水平等有关.大林牙院是一个把契丹本族文翰事务作为主要工作的部门.辽代的林牙也有承担军务、作为使者出使他国等职能.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11,(7)
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大学。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占地1222.87亩,馆藏图书327万册。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