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树写信     
正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首府,是南半球最负盛名的文化名城。墨尔本城市环境优美,绿化面积非常高。从2011年开始,连续五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不过,随着墨尔本遭遇干旱、缺水、热浪等极端天气,以及人口的增长,墨尔本的树木老化并不断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墨尔本的空气质量和宜居性将受到影响。炎亚纶木是墨尔本的环境投资主席,他非常  相似文献   

2.
正4月,一则"上海将正式开展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申报"的新闻引起关注。据相关报道,"已有20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近百个风貌保护街坊、近20条风貌保护道路进入了备选名单"。对城市遗产而言,增加保护对象是有必要的,但接下来,如何避免走"仅仅挂个牌子"的老路,显然也十分重要。墨尔本的城市遗产不仅包括历史建筑和遗址等物质实体,也包括城市肌理、公园水岸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空间环境。为了管理和维护好这些城市遗产,各级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对保护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具体措施。此外,为了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进社会文化活力,墨尔本相关部门还会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旻昕 《科学发展》2021,2(2):68-77
上海应积极借鉴全球城市提升吸引力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实际,以"三引、三提、三增"为抓手,以满足人才"优质美好生活需要、健康安全保障需要、良好文化氛围需要、深层包容发展需要"为核心,增强对全球创新人才的磁力与黏性,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形成"人与城市和谐共进"的合力,助力上海早日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4.
徐旻昕 《科学发展》2021,2(2):68-77
上海应积极借鉴全球城市提升吸引力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实际,以"三引、三提、三增"为抓手,以满足人才"优质美好生活需要、健康安全保障需要、良好文化氛围需要、深层包容发展需要"为核心,增强对全球创新人才的磁力与黏性,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形成"人与城市和谐共进"的合力,助力上海早日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5.
徐旻昕 《科学发展》2021,2(2):68-77
上海应积极借鉴全球城市提升吸引力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实际,以"三引、三提、三增"为抓手,以满足人才"优质美好生活需要、健康安全保障需要、良好文化氛围需要、深层包容发展需要"为核心,增强对全球创新人才的磁力与黏性,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形成"人与城市和谐共进"的合力,助力上海早日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6.
徐旻昕 《科学发展》2021,2(2):68-77
上海应积极借鉴全球城市提升吸引力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实际,以"三引、三提、三增"为抓手,以满足人才"优质美好生活需要、健康安全保障需要、良好文化氛围需要、深层包容发展需要"为核心,增强对全球创新人才的磁力与黏性,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形成"人与城市和谐共进"的合力,助力上海早日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7.
徐旻昕 《科学发展》2021,2(2):68-77
上海应积极借鉴全球城市提升吸引力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实际,以"三引、三提、三增"为抓手,以满足人才"优质美好生活需要、健康安全保障需要、良好文化氛围需要、深层包容发展需要"为核心,增强对全球创新人才的磁力与黏性,吸引创新人才、留住创新人才,形成"人与城市和谐共进"的合力,助力上海早日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实现让所有人共享城市经济成果的包容性发展,成为全球城市的共同发展理念和目标。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发达国家全球城市建构包容型城市的相关举措和经验,提出了我国超大城市积极建设包容型城市的基本战略选择,旨在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知识城市:中心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婧  李燕 《城市观察》2009,(2):155-162
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城市危机发生的宏观背景下,知识城市的发展模式诞生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本文首先介绍知识城市的先进理念,引进知识城市的完整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国外著名的中心城市墨尔本、伦敦、曼彻斯特等为案例介绍其向知识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讨论我国大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生活》2003,(11):14-21
1980年,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说的“住房要进行商品化”之语,启动了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之旅。房地产业由此在中国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成为中国近十年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数十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城市随之发生巨变。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更是震撼了整个世界,外国人惊呼:“我们几乎来到了另一个星球,又好像是相隔了几代之久。”事实上,巨变的城市面貌包容的是中国社会更深刻的变革。居住状况的改变,推动了中国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行为和精神状态;激发了中国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何雪松 《科学发展》2016,(12):112-118
为了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城市社会架构,迈向2050年的上海需要在社会治理、社会政策与文化融合等方面作出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而"活力、仁爱、包容、和谐"将成为迈向2050年的上海的全球城市愿景.上海作为一个全球城市,其社会治理架构的核心要素应是开放、流动、多元、参与,这是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杨冠军 《安家》2006,(10):157-158
2006年,康城又一次火了,这一次的不同在于行业已经日趋成熟,原来意义上的郊区正在演变为城市的核心,率先倡导Townhouse类产品的康城,已经胜利升级为"城市独栋",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别墅新政的出台,这种综合城市居住和别墅居住的至高居住形态,稀缺的价值已经昭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0月,在强大的民意支撑下,美国匹兹堡市再次被联邦环保局评为"美国十大绿色城市"之一,难能可贵的是,匹兹堡和其它旅游城市不同,它是一座古老的工业城市!自从1990年"美国十大绿色城市"开评以来,匹兹堡市年年榜上有名,然而,一座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凭着钢铁、药业、汽车配件等工业而闻名的城市,又是如何保持"常绿"的呢?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城市旅游形象.雅安被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之后,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景观建设,旨在呈现"魅力城市"的城市魅力.本文尝试分析雅安的魅力特征,并以此为导向提出雅安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几最原则.  相似文献   

15.
意义深远的"垃圾购买项目" 巴西巴拉那州的州府库里蒂巴市地处巴拉那高原,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已成为巴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全市面积432平方公里,人口160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身为著名建筑师的市长雅依梅·莱尔内尔就高瞻远瞩,着手规划.在他的领导下,城市布局和建设更加合理,清除垃圾,增加绿地,改善环境,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生态环保城市.1995年,库里蒂巴和巴黎、悉尼等城市一起同时被联合国首批命名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有"世界生态之都"的美誉.时至今日,这座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闻名遐迩,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16.
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五年来,以弘扬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来定位天津角色、展现天津作为、做出天津贡献。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以此为契机,以落实落地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新举措,开设名优培训专题,开展名优培训师资活动,在2019年吸引了多所兄弟党校带班来校考察交流,通过交流,启迪思想,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肖林 《科学发展》2015,(2):5-12
上海面向2050年城市发展愿景目标的关键表述可以概括为:到21世纪中叶,上海将迈向世界级综合性首位全球城市,成为全球最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世界主导城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的全球治理典范城市,成为环境友好、宜居包容、文化多元、富强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8.
王征 《城市》2014,(4):66-68
正产城统协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轨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城"最初的含义是"划地为城","市"则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于是城市里就产生了产业,可见城市与产业之间天然地存在一种相伴相生、"不弃不离"的关系。在城市居住的人群要想生存,就必须先劳动,其他社会活动才能有所依托和附着。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明 《城市》2008,(2):51-54
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人口管理体制下.农业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与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被分割为两个不相衔接的过程。这样,“城市农民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阶层就出现了。在我国城市现有的住房保障体制下.“城市农民工”的特殊身份.相应产生了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试图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