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标题中出奇制胜地使用标点是大有学问的。对于写作主体而言,标点的作用重在表情、达意,增强语法修辞效果;对于受众而言,便是接受领悟其思想内涵。在新闻标题中用得比较普遍的是问号、叹号、破折号、引号、省略号,它们各自都有恰当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诗歌中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这是在当代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标点手段,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其特点在于: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偏离语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在诗歌中少用标点符号,最有效地利用诗歌出现的极为有限的标点符号来实现作者的修辞意图。  相似文献   

3.
论《三寸金莲》的标点手法曹石珠中篇小说《三寸金莲》不仅在内容上别具特色,而且在超常运用标点符号方面机抒独出,产生了积极的修辞作用。本文就该作品超常运用标点符号谈一点看法。一《三寸金莲》超常运用标点符号的突出特点是,匠心独运地运用标点符号的相对零形式①...  相似文献   

4.
公文语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公文写作中修辞运用的特色。比较不同时代的公文在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方面的运用可知,我国古代公文的积极修辞运用比较频繁。而现当代公文的消极修辞运用比较多,主要体现在特殊词语的选择、短语的使用和句式的选择上。从公文修辞方面的变化可窥见当代公文的变化,即越来越强的理性诉求是决定公文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当前和将来的公文写作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修辞价值重估——论修辞的认知奠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逻辑是哲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修辞似乎与哲学无关 ,甚至是某种应予拒斥的东西。本文以修辞理解为核心 ,以西方哲学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有关状况为背景 ,讨论哲学对修辞的理解以及修辞在哲学中的运用 ,力图表明 :修辞是不可回避的 ,它不是纯粹的文饰技巧 ,而是塑造思想认识的原初性活动。只有在修辞成果的基础上 ,逻辑活动才能进行。而且 ,如果说逻辑主导着人的理性活动 ,那么 ,在一定意义上 ,正是修辞为逻辑提供了基本的起点和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汉语修辞学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汉语修辞学的走向胡性初一、近百年来汉语修辞研究流变“汉语修辞逐渐从古代文论,古代诗话词话中分离出来,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是本世纪初的事情。”①20世纪的近百年间,可以看作是汉语现代修辞学从草创、形成到普及、发展与开拓的时期。(一)19...  相似文献   

7.
《墨子》由墨翟及其弟子所著述,是中国古代一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宝典,在数学、物理学、哲学、军事学和文学方面书写了光辉的篇章。近年来《墨子》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对于《墨子》的修辞理论和修辞方法,却很少有人问津。是《墨子》中无修辞可言吗?不是。《墨子》中有关于修辞理论方面的精辟见解,《小取》中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它具有较为系统的修辞理论形态,为我们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修辞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思想资料。本文从修辞原则,字、句、篇、章的修辞,以及修辞方法三个方面,结合当前文章写作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论述了刘勰修辞理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丽梅 《理论界》2010,(11):150-152
修辞活动是修辞主体为了实现一定意图而运用语言文字的言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修辞主体主导作用的发挥,对修辞效果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而影响修辞主体主导作用的是修辞主体意识的强弱及其能动性的发挥。本文试着从修辞行为的界定及修辞活动的始终出发,探讨修辞主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并试图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对修辞研究起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辞学传统之语境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古代修辞学传统在修辞思维上一个很大的差异是对修辞与语言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认某种意义上说,西方修辞学传统视修辞为某种独立于人和环境的研究对象。他们力图探究修辞现象自身的规律,并认为要进行这种探究其前提是把修辞现象从语言情境中分离出来,经过层层分解,找出修辞的“原子”构造,从而把握其规律,驾驭其形式。中国修辞学传统则将修辞与其环境(说话人,听话人,场合,话题等)视为一体。人不能从这个语境整体中离析修辞,而只能参与到这个整体中去,从修辞与环境的普遍联系中感受和认识修辞的意义;不能从这个语境整体中抽取个别联系简化为修辞的因果关系,只能涵融于语境整体的全部因果以及  相似文献   

11.
水:中国古代的根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生虎 《中州学刊》2006,(5):180-183
水是中国古代极为典型的根隐喻。以水比德、以水喻道、以水论政、以水谈兵等以自然之水隐喻社会人事的做法是中国古人基本的思维习惯和修辞倾向。而从本质上来说,以水为喻之思维模式和修辞倾向来源于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代最为基本的思想观念。它决定了中国古人在组织行文时,常常表现出以自然喻人事的叙述模式,而水则由于其本身所特有的各种属性而备受古人的青睐,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的根隐喻。  相似文献   

12.
标点三题     
<正> 标点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当地使用标点有助于书面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可是对标点有的用法还缺乏研究,有的用法大家意见还不一致,这不利于标点使用的规范化。下面就标点使用方面的三个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的标号用法“?”、“!”的一般用法是用在单句和复句的末尾表示语气和停顿,属于句末标点。但这三个标点也可以用在句(包括单句和复句)中,它们出现在句中时的性质如何,有什么作用,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杨雅丽 《学术论坛》2007,(10):135-138
《礼记》是负载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与儒家学术思想的经典文献,也是研究上古书面语历史面貌与修辞规律的珍贵语言学资料.引经与稽古是《礼记》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段和叙述方式,礼学家阐释礼蕴涵的义理缘由与道德精神,最擅长援引经典文献和负载了古代圣贤治国之道与道德精神的经典话语,最善于讲述时人熟知的古代"故事",通过引经据典来阐发礼学之精义.这种修辞选择与话语叙述方式根源于华夏民族"反本报始"的文化寻根意识与灵魂深处"初始之完美"的文化激情.礼学文本热衷于对历史的追忆与检索,在回望历史中寻找指引和规范现实生活的真理,表现出浓厚的崇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兴寄"理论是唐人诗论中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所谓"兴寄"即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寄托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求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用典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兴寄"说中的"比兴"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诗论中多有阐释.文章从"比兴"手法与用典修辞的内在联系出发,研究"兴寄"说对唐诗用典艺术手法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歌中的数字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是一种语言艺术 ,数字之于修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陕北民歌中大量出现的数字构成了特定的修辞格 :借代、夸张、反复、镶嵌等 ,其修辞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大约5年前,在中南修辞学会的年会上,戴锡琦先生宣讲了他的论文,内容是关于古代诗文的修辞研究。他的发言受到欢迎。会后我们交谈了几次,我对他作为一位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能选定修辞这个结合点作研究,表示支持和赞扬。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审美功能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文学作品是好的、美的,它的语言却不好、不美,这是不可想象的。古代的诗文作家,历来重视语言的锤炼,因此他们的许多作品广为传诵,经久不衰。这就是魅力。分析和鉴赏古代诗文,如果不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不…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汉语颜色词"白"的修辞原型讨论 1、古代关于颜色词"白"的修辞原型 <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许慎说"白"是表物的颜色,在阴阳五行中代表西方[1],并没有谈到"白"的修辞原型是什么.许慎说道形体构造时,"从人合二",也就是"白"在形体上是入和二笔画的相拼加.<说文解字>没有说到并不代表没有.  相似文献   

18.
李桂奎 《晋阳学刊》2003,(6):99-103
在传统“五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小说的服色描写带有鲜明的角色意识。古代小说的各种服色描写不仅能够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还能体现人物身份的变化;同时,人物的服色描写还相应地随着人物的角色转换而变化。而且,各种服色描写大都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修辞性,那些僭越社会定制的服色描写均服务于表现人物的特殊意愿及个性的需要。总之,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笔下,服色往往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个被赋予了特定“角色”功能和修辞意蕴的语义码。  相似文献   

19.
《史记》的《屈原列传》是久经传诵的古代散文名篇。其中的一段标点,至今却纷杂不一。现就手头的几个本子列举如下。一、姜亮夫校注《屈原赋校注》“卷首·史记屈原传疏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相似文献   

20.
论修辞对词汇的积极影响张建明修辞是以评论语言表达内容的适切程度为主要特点的,因而就决定了它对语言的依赖性。讲究修辞,必然会涉及词汇和语法,而后二者对修辞有制约作用。反过来,修辞也必然会对词汇、语法的发展变化产生积极作用。本文拟以常见的语言现象入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