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出生性别比出现罕见的"六连降",但下降趋势缓慢,出生性别比偏高态势依旧明显。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影响妇女地位而影响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从而影响出生性别比。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对简单劳动力的需求,使得男孩偏好依旧存在,从而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缩小男女在经济收入、社会保障上的差距,男孩偏好终会减弱,出生性别比也将会回归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地区差异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背后内涵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生育政策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虽然没有因果关系,但不同地区关于生育数量的不同规定间接地影响着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的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未来生育政策作出选择,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施加影响,从而达到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徽部分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及分析可见,当地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已发生变化:数量追求减少但生男偏好依旧强烈。这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促成性别比偏高的还包括社会、经济、现实以及医学技术手段被滥用等多方面的因素。据此提出解决性别比问题应坚持“以人为本”,正面激励为主,疏管结合,标本兼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趋势.方法:通过政府官方网站以及计生委获取江苏省人口性别比基本情况.结果:江苏省出生性别比偏高;13市之间存在差异;城乡差异显著;生育政策影响出生性别比.结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利于构建稳固的家庭,不利于家庭的和睦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宁,不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生性别比与生育观念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出生性别比偏高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现的人口问题之一。它反映出我国农村地区人们生育观从整体上看还需要进一步地继续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升高,引起了社会各方密切关注.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安徽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的分析,发现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文化、社会原因,因此需要通过发展经济、创新生育文化、完善生育政策、加强生育管理等多条途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近10年来国内学者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原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流程图,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作了系统分析。提出并区分了“时点出生性别比”与“时期出生性别比”的概念。认为,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政策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性别选择技术是主要原因,性别比偏高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两点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少数民族(广西壮族除外)一直实行的是宽松的人口政策,通过分析各少数民族的生育水平发现,大多数民族的实际生育率都低于政策生育率,主要是受生育障碍和主动放弃生育机会、受教育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同时,宽松的人口政策能有效降低出生性别比。要根治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不但需要停止计划生育,而且需要改善民生、降低养育成本,在治理性别比的同时也提高生育率。建议尽快停止计划生育政策,并出台有利于人口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9.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技术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各种产前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不断普及为选择性人工流产、引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在影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诸因素中,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生育是其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一胎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二胎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0.
B超的滥用、强烈的男孩偏好以及对非法流产行为监控的失效共同构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充要条件,三者中任一条件不满足都不可能出现出生性别比偏高。尽管B超发明和滥用前出生性别比并没有异常,但也不能说出生性别比偏高与受教育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无关。事实上,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男孩偏好和B超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出生性别比。由此出发,促进出生性别比回复正常,短期内应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坚决禁止B超的滥用,关键是加强立法和管理;长期内则必须治本———消除男孩偏好,关键是加速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