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青年流行文化是"全球化"文化的衍生物,是在流行时尚引领下形成的不同文化与亚文化的表现方式和缩影,具有个性化、阶层化、小众化特点及多样的传播形式.辩证地看待青年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正确抉择,是青年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相当普遍的流行文化现象。大学生流行文化产生的原因与其自身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也与流行文化相关的物质密切联系。大学生不断创造和积累的自身"亚文化"已经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的走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刘硕龙 《北方论丛》2015,(3):144-146
消费社会, 流行及流行文化此起彼伏, 但异化的流行文化却饱受诟病. 许多名曰流行文化,实则冒文化之名, 行异化之实, 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 挑战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 背离传统价值观念, 追求低级趣味, 媚俗、 低俗、 庸俗, 污染理论社会风气. 因此, 对流行文化的异化必须批判. 对异化的流行文化抵制和批判是必要的, 但更需要通过自律与他律净化文化环境, 使流行文化真正发挥文化的功能, 承载、 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文化导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由大众文化引出流行文化,归纳分析流行文化的属性、产生条件和主要特征,认为这些特征正是和广告产生互动的基础。广告一方面反映流行文化,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流行文化起着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青年在员工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研究新形势下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正确地引导教育青年,充分认识和发挥青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文化的异军突起构成了对主导文化或多或少的挤蜕和或明或暗的挑战。由此,他们之间也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和摩擦,我们可以从流行文化“对私域的发现和重视”、“对娱乐的追求和迷恋”和“对权威的消解和利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这两种异质文化的矛盾和摩擦。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与青年领导干部的人文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构成了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丰富的执政智慧,这些精华之处值得我们当代青年领导干部去传承与弘扬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青年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人文修养,从而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  相似文献   

9.
吴圣刚 《中州学刊》2007,(2):241-244
从本质上说,流行文化就是广泛通行于社会大众层面的一种文化形态。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或高雅艺术有明显区别,它是一种消费性、娱乐性的文化类型,其基本面孔和蕴涵的文化信息在更多的情形下趋同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具有世俗性、反常性、广泛性、娱乐性、时尚化、形式化等现时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瑛  孙梦诗 《江淮论坛》2022,(6):143-149+158
通过强调商业广告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基于本土经验的文化认同视角,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商业广告的发展历程及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变迁,考察商业广告如何与青年群体中文化反哺、趣缘群体、偶像文化、标签化热词等文化现象产生交互影响,进而探讨媒介化社会中当代中国商业广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正向引导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可能路径,包括以长期决策强化商业广告的文化价值,增强青年的文化纽带作用,善用青年形成的趣缘群体与文化圈层,正视青年群体文化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11.
周维东 《社会科学》2021,(2):183-192
青年群体对清末民初社会文化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此时形成的青年文化影响到新文学的建构。清末民初青年文化包含三种类型: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为了完成集体性身份认同而产生的文化,如创造社小说中大量出现的"自杀"情节,便是留日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亚文化现象;以青年为喻体的现代文化,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陈独秀《敬告青年》中对于"少年""青年"精神的想象,体现出的便是这种文化;导师文化,是清末民初崇尚青年的语境中衍生出来的文化,鲁迅在《导师》《娜拉出走怎么》等篇章中对这种文化进行了反思。三种青年文化同时存在于清末民初,对其进行区分,可以对此时历史和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朱寿桐  王晖 《学术研究》2007,(11):140-142
当代流行文化更多地体现着美学精神的逐渐失落。流行文化是自由的,但在追求自由方面走入误区,进而影响到它的深层内涵,在偿付了审美精神和美学规范的代价之后赢得了富有蛊惑力的流行。面对流行文化,传统审美规范和美学精神的坚守者既不必忙着调整自己的学术理念,也无须对这种难以抑制的流行视而不见或加以洪水猛兽般的仇视。  相似文献   

13.
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中迅速流行和传播.流行文化在给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同时,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分析流行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正确对待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流行文化的宣泄性特征是大众文化参与的基本诉求和文化表达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也与现代社会生活机制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流行文化及其宣泄性是工具理性式的现代性制度压抑的宣导工具。弗洛伊德关于文明压抑的精神分析为宣泄性文化的合法化提供了学术的支撑。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中的个体感受性倾向则与流行文化的感性化叙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大众通过流行文化的娱乐、时尚、消费性元素实现被压抑能量的宣泄。现代商业传媒则是流行文化宣泄功能的载体。在流行文化成为强势文化,宣泄性文化合法化的今天,文化的发展需要的是理性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5.
结合加入WTO以后的文化环境 ,分析对青年文化消费行为实施德育引导可行性的理论探讨 ,提出青年文化消费行为德育引导的实践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朝银 《兰州学刊》2004,(3):229-230
我国当代青年文化出现于改革开放后 ,2 0多年来 ,青年文化的社会参与性不断弱化 ,其表演性呈增强的趋势。这种变化对社会和青年个体 (群体 )都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的引导性与青年文化的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是青年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流行文化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 ,二者是互相兼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流行文化之所以流行 ,就在于它有独创性 ,是人的精神自由的体现 ;流行文化具有艺术功能和文化功能 ,是一种与精英文化和高雅艺术不同的另一类文化和艺术。以往的艺术和美学理论应将流行文化囊括在自己的视域之内 ,取与时俱进的态度 ,做出理论的创新 ,对流行文化加以正确的规范和引导 ,实现流行文化、艺术与美学理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地区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变迁在年龄和性别维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有着显著变化。在性别维度,男性较女性变迁大,影响其文化习性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交往面的扩大及与其它文化交往深度的增加。研究青藏高原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获得途径及文化习性群体差异,对于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探寻民族高等教育中文化认同及文化适应力培养的途径,促进文化融合中的良好心理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洛  李克 《社会科学家》2002,17(5):82-8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青年文化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是对高新技术的吸收,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如何把两者紧密结合,使青年文化在发展变迁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令人瞩目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知识时代青年文化的分析,概括出这个时代青年文化的特点与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