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日,鲁迅先生曾来复旦发表演讲。这在他当天的日记中有所记载:“午蔡毓骢、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演讲,午后去讲一小时。”翻八一年新版本《鲁迅全集》十四卷《日记》注释,见:“往复旦大学演讲,讲关于革命文学问题,讲稿佚。”(P.681)在第四卷《三闲集·序言》里又有一条有关此事的注释。鲁迅先生“十一月二日在复旦大学作题为《革命文学》的讲演,有萧立记录稿,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上海《新闻报·学海》。”(P.6)马蹄疾先生在他的《鲁迅演讲考》一书中还更进一步地说:“萧立在《鲁迅之所谓‘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定居上海的最后十年中,对于复旦大学的爱国学生运动和进步师生曾寄予密切关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与一九二八年五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鲁迅不顾个人安危,曾两次前来复旦校园,作宣传革命思想的讲演。关于鲁迅第一次应邀前来复旦大学讲演一事,在一九二七年的《鲁迅日记》里有如下记载: 十月三十一日:夜陈望道君来,约往复旦大学讲演。十一月二日:午蔡毓聪、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讲演,午后去讲一小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鲁迅的演讲同他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一样,也是非常出色的。他的每一篇演讲都那样吸引人,不但听者如云,掌声、笑声也盈耳不断。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总结鲁迅演讲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的演讲,是件十分有益的工作。下面谈谈我对鲁迅演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九月五日《文学》一四四期上,刊载了钱碧湘同志《关于鲁迅祖父档案材料的新发现》一文.文章扼要地介绍了作者在明清档案馆找到的与鲁迅祖父科场贿赂案直接相关的四个文件,认为它们“是迄今为止有关鲁迅祖父最早最完整的文字记载”,读了很受启发.但据我们了解,“最早”记载鲁迅祖父家世的第一手材料,恐怕要推鲁迅祖父周福清本人编写的《履历》.  相似文献   

5.
鲁迅以"国民性改造"为核心的启蒙思想是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语境中生成的,其内在逻辑则是儒家由改造"个人"而改造"国家"的政治哲学进路.鲁迅的深刻性与现代意义并不在于他的启蒙,而在于其对启蒙的质疑和超越.理解鲁迅必须理解鲁迅启蒙思想的文化渊源、思维逻辑,重视鲁迅对启蒙思想的反思、质疑和超越,重视鲁迅思想的转变.鲁迅对启蒙的反思、质疑、超越,不但是准确理解鲁迅作品的关键,更对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具启示.  相似文献   

6.
鲁迅以"国民性改造"为核心的启蒙思想是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语境中生成的,其内在逻辑则是儒家由改造"个人"而改造"国家"的政治哲学进路.鲁迅的深刻性与现代意义并不在于他的启蒙,而在于其对启蒙的质疑和超越.理解鲁迅必须理解鲁迅启蒙思想的文化渊源、思维逻辑,重视鲁迅对启蒙思想的反思、质疑和超越,重视鲁迅思想的转变.鲁迅对启蒙的反思、质疑、超越,不但是准确理解鲁迅作品的关键,更对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具启示.  相似文献   

7.
研究鲁迅小说和杂文创作为主的启蒙文艺思想,必然要回溯鲁迅在菁本留学时期的各种思想来源和文化活动.正如伊藤虎丸所言,鲁迅小说的思想原型及其构架,几乎可以在这一时期鲁迅发表的文章中找到原型.鲁迅留学日本,特别是“弃医从文”之后所写的长篇论文基本上都发表在《河南》杂志上.这些文章充分彰显了鲁迅广泛接触西方科学文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的历史过程,已经显现出鲁迅深邃热烈的文化个性和思想个性.从这样的意义上,研究鲁迅在《河南》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可以认识鲁迅早期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具体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勤劳的战斗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大量的书简。据《鲁迅日记》记载和鲁迅生前的亲友回忆以及鲁迅逝世四十多年来陆续发现的鲁迅书简,大约有五千五百六十余封,现在已被我们搜集到的全简共有1566封,残简32则①,其中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书信集》共收全简1387封,残简15则②,除鲁迅生前自己编入文集的60封,编入《两地书》的67封,合127封外,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思想演进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彷徨,尤其是第二次彷徨,究其原因,一些研究者总是归咎于进化论、尼采哲学、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等外部因素,笔者以为鲁迅的“彷徨”应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鲁迅的作品中,以及从鲁迅思想演进的历程上来观察他的一生,这样,我们将会发现鲁迅彷徨的原因,无不与他的“立人”思想有关,即首先实现“立人”;继而再依靠这些被立之人去实现“立国”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0.
鲁迅曾深受尼采思想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鲁迅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等思想行为表征的显在层面上,而且以一种更为深刻的隐在形式体现在鲁迅的文本创作中.这种影响随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鲁迅自身思想的演进与蜕变,呈现出一种从接纳到逐渐疏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四十多年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与封建势力、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搏击。他的全部杂文、小说、散文、诗歌以至书信,详尽地记载了他一生光辉的战斗业绩。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在文化领域的多方面建树中,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鲁迅为了输入  相似文献   

12.
从漫画"真实"与"真情"的创作态度到"一目了然"的创作形式,再到"夸张"与"廓大"的创作方法,鲁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且极具理论性的漫画思想.鲁迅的漫画创作思想是鲁迅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鲁迅面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而采取的一种艺术尝试和拯救策略.鲁迅的漫画创作思想填补了我们早期漫画理论的空白,并为当下漫画创作的精神缺失留下了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3.
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性内容,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学术界对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由来、分期、评价、现实意义以及鲁迅所塑造的中国国民性的典型形象等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推进鲁迅思想的研究将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胡风不认可学界关于鲁迅思想在1927年左右有较大转变这一说法,他认为,早在1919年,鲁迅已经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胡风强调鲁迅转变在1919年而非1928年,是为了突出鲁迅是通过创作实践,完成了思想改造——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而不是像邵荃麟、何其芳等人说的那样,是通过攻读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不得已才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丰富的翻译理论思想,虑远思精,鞭辟入里,启人疑窦.当我们回顾鲁迅的观点和思想时,发现鲁迅的翻译思想科学而完整,对于我们今天学习、融会西方译论,建设自己的翻译学体系,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在沉寂了几年之后,有关鲁迅思想“转变”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左翼文化界内部争论的焦点。胡风通过把《狂人日记》作为五四思想革命的起点,舒芜通过将鲁迅早年形成的“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的生命意识,视为鲁迅的“基本认识”和“道路的路基”,皆暗示了鲁迅思想的一惯性和别样性,从而引发了激烈而严厉的批评,并“株连”到已故的鲁迅。虽然此后对“前期鲁迅”的批评再也没有如此激烈而严厉,但这场批评所包含的逻辑,却延伸到后来,导致鲁迅思想遗产的彻底偶像化和空洞化。  相似文献   

17.
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章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诸如家世生平、思想发展、作品研究、事迹考证等等,但仍有些未尽之处。本文特拈出三则资料,供同志们研究时参考。一、鲁迅迎接徐锡麟的时间鲁迅和徐锡麟虽然同为绍兴人,但两人初不相识,直到日本,才得相见。那是1905年,徐锡麟率陈伯平、马宗汉等人东渡日本,鲁迅曾受友人陈子英之邀,赴横滨车站迎接。此事鲁迅在《范爱农》一文中,曾有较详细的记载。但徐锡麟此次东渡,具体时间是在哪月哪日,一般记载均未得其详。查阅几种《鲁迅年谱》,歧异之处更多,有云1905年10月,或11月,或12月;有云1905年  相似文献   

18.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南学会共集会讲论17次,而不是传统所说的13次,其中主题演讲13次,观看幻灯并“按图讲论”3次,临时召集的“聚晤讲论”即集体议事1次.在13次主题演讲中,共有44人次进行了演讲.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不仅是"拿来主义"思想的倡导者,也是"拿来主义"思想的杰出实践者.在对待文化遗产以及外来文化的问题上,鲁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文学创作实践上,鲁迅融合创新,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天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0.
1925年铃木虎雄在《支那诗论史》①一书中指出三国魏之后中国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他说:"魏以后……文学底自身是有价值底思想已经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所以我以为魏底时代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1](P47)在鲁迅一次演讲中提及这个观点②之后,文学史家如刘大杰、罗根泽、王瑶、游国恩、钱穆、余英时等都从不同角度述及这个观点。③所谓"文的自觉",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