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专业探究式翻译教学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翻译专业的设立及发展,翻译课教学理念及模式也备受关注。传统的翻译教学以教师讲座的形式传授翻译理论和技巧,如今正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而作者认为这种从单向传授到双向互动的模式转变过程正是建构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本文拟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结合探究式翻译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实践模式,探析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教学中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践意识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教学效果,以尝试切实有效的翻译教学操作模式,培养具有主动内省意识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英语专业科技翻译教学中三种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专业科技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科技翻译理论和常见的科技翻译技巧,还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意识、逻辑意识、译德意识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才能出色地完成科技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传统翻译课教学中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弊端,因而,我们应强调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理论是有差异的,翻译理论要合理而有效地渗透到翻译实践之中,从而提高翻译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科翻译专业的设置使翻译教学改革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作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英语教学,如何走出传统"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如何体现翻译专业的特色,如何为学生在高年级阶段的技能训练打好基础,值得每个任课教师深思。笔者认为,要体现翻译专业的特色,教师应当注重以翻译的视角教授语法、句型和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启发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翻译观并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相关教学要求,借鉴Albert Neubert提出的翻译能力的五个参数,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阐述在翻译教学中应加强学生3大主要意识: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语篇意识和文体意识,以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翻译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水平低是当前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态仅仅靠选择合理的教材,提高外堂课的教学效果是不够的,必须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改变过去体育课重技术、重素质、轻理论的倾向,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7.
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是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文体翻译思维能力。翻译教学的特性和现状呼唤文体学与翻译研究的联姻。因此,在翻译教学的中后期,要加强对文体翻译意识的培养。文章通过一些实例,探讨了在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包括识别解读文体和选择操作文体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翻译教学的目的不是传统翻译教学方法中着重讲解的翻译技巧,而是要建构学生良好的翻译意识。利用"神翻译"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现象,可以解构英语专业学生原有的错误翻译意识,并帮助他们重新建构正确的翻译意识,即语境意识、对等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口译课除了技能训练以外,还必须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宽容性,帮助他们习得和积累双语文化知识,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每项技能训练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发人深思,究其原因,重理论、轻实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也要求也最广。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外,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其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一、努力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三、积极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四、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