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伊斯兰经济伦理在伊斯兰教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内容也十分丰富,伊斯兰经济伦理中的生产经营思想、公平诚信思想以及交易思想对穆斯林的日常经济生活有着很深的影响。伊斯兰市场经济伦理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着两重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伊斯兰市场经济伦理的积极方面,还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应积极地将伊斯兰市场经济伦理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规范了穆斯林个人生活和整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准则,其阐述的社会福利思想为伊斯兰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及实践奠定了基础。在此以《古兰经》文本为基础,对《古兰经》降世时,阿拉伯社会经济变革背景、经文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基本特点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罗莉 《青海社会科学》2005,5(3):128-131,157
伊斯兰教具有悠久的历史,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目前它在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约2000万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清真寺是传播伊斯兰教思想和广大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和礼拜的场所,清真寺经济在历史上有过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侧重对历史上清真寺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收入来源和经营形式进行考察,说明这种经济的局限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伊斯兰哲学道德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哲学道德观对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穆斯林的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族传统家庭婚姻伦理文化、政治经济伦理文化、自然伦理文化等都深受伊斯兰道德观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道德观与回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注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着重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五典”说是其宗教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作为一名虔诚的回族宗教学者,马注认为,穆斯林必须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完满地恪守人伦规范,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基于此,他将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学说同儒家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观精编巧织在一起,从而构建了一套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体系,并为中国广大回族穆斯林所遵行。  相似文献   

6.
《古兰经》和“圣训”作为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不仅确定了基本教义和教法,而且规范了穆斯林的伦理道德,是穆斯林处理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准绳.其蕴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与观念,扬善惩恶观、疏捐散财观和扶弱济贫观是其精粹的要旨.因后世清算而散财避祸,进而扶助贫弱,三者互为依倚,紧密相扣,由此构成了伊斯兰教一个完整的慈善思想体系.另外,“六信”、“五功”也包含着慈善之意蕴,并对施舍的行为有多方面的阐述,这成为顺从真主、敬畏真主的穆斯林开展慈善活动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之前,华人穆斯林已经移居东南亚。郑和在出使西洋过程中,不仅与随行的华人穆斯林积极在当地从事伊斯兰教活动,在海外兴建清真寺,促进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而且团结东南亚当地的华人穆斯林,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华人穆斯林社区,作为宣传伊斯兰教的基地,对当地人民传播伊斯兰教,从而奠定了马来半岛与印尼群岛伊斯兰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一个纯回族村———杨庄子村的有关伊斯兰教经济思想和行为的调查 ,并经过与伊斯兰教经典经济思想的比较分析 ,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现状得出 :穆斯林地区人们的经济思想和行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圣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教义中有关谋生与就业思想认为穆斯林可以通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来谋求生活,只要不以非法的事物为基础、不助纣为虐、不与非法的事物有连带关系。这对指导穆斯林群众创造和睦的社会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古兰经》作为经典,不仅是伊斯兰社会的宗教指导,也在伊斯兰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其财产观念直接影响了伊斯兰教徒的商业活动、生活行为。具体地分析研究《古兰经》中有关财产观念的叙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宗教经典中的经济思想对穆斯林社会发挥的影响,对于了解现代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本着对现代穆斯林命运的关怀 ,从伊斯兰教对回族的纽带作用、清真寺建筑、《古兰经》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伊斯兰教的美学品格 ,旨在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以探寻穆斯林的最佳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妇女观对西北穆斯林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妇女观也发生了不少变异现象。我国各穆斯林民族除体现出伊斯兰教基本原理外,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受到“男尊女卑”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有不少具体体现。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益于促进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其中轻视妇女的倾向,对于促进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从唐代以来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异?它的历史和现状的基本特征怎样?学术界对此评价不一。本文试图从文化变异的角度,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它的总体特征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是以宗教信仰观念与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相应的社会制度与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密切相关,共生共长,它的历史也是穆斯林社会发展史。因而不能把  相似文献   

14.
丁克家 《宁夏社会科学》2013,(4):F0002-F0002
2013年5月4~5日,由阿联酋扎耶德大学主办的“伊斯兰经济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阿联酋扎耶德迪拜校区成功举行。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大会围绕“阿拉伯经济与中国”“中阿合作的前景”“中国穆斯林的商贸与商业伦理”“中国穆斯林企业、生产与消费”“伊斯兰民间基金与中国清真寺经济”这五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会演讲。  相似文献   

15.
追求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之一。“伊斯兰”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其主并谋求和平的人。和平意识体现在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真主的99个美名之一就有“和平”;天堂名之一就有“和平”;穆斯林彼此见面互道“色俩目”,敬祝和平;天房周围的诸多门中有一道叫做“和平门”,可见“和平”在伊斯兰教中的分量。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从来就不主张胁迫非穆斯林改信伊斯兰教,而是和睦相处。伊斯兰教是讲求“中道”,不走极端、不偏激的宗教。  相似文献   

16.
刘智(约1660--1730)是清初我国著名的回族穆斯林宗教学者,一生译著颇丰,其中《天方典礼》和《五功释义》的部分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伊斯兰经济思想。一般认为《天方典礼》是"一部将伊斯兰教原理与中国儒家学说精编巧织在一起的伦理学著作"①,但他仔细研读此书,我们发现该书除了着重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和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外,其中的《五功篇·课赋》、《民常篇·财货》等篇章中还包含着刘智有关伊斯兰经济问题的许多独到见解和主张,而这恰恰是未引起研究者充分注意的一个问题。一"天课"是伊斯兰教法定的施舍,是以真主的名义向教…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济贫思想与中国穆斯林的共同富裕刘天明伊斯兰教的社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其中关于济贫的有关论述、思想及其由此所产生的济贫措施颇具特色,影响着广大穆斯林群众的社会经济行为。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贫困问题是中国社会整体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中国政府已...  相似文献   

18.
宗教的力量呈现无形和有形之分,前者表现为它的教义的感召力、凝聚力;后者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众多的信教群众,构成其重要的社会基础,二是不同程度的宗教经济实力,构成其重要的经济基础。建国40多年来,我国回族地区伊斯兰教在经历了波澜起伏以后,走出低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达时期。当代回族地区伊斯兰教的这种政治活力,不仅源于千百万虔诚的回族穆斯林的信仰维系,而且得益于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宗教经济的支撑。正是这种宗教经济,保障了回族地区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正常运转。深入探讨当代回族地区伊斯兰教宗教经济问题,对于寻求宗教与现实社会的有机协调,促进回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标志,是穆斯林信仰的象征。除了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外,清真寺还承担了更多其他的社会功能,成了穆斯林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清真寺的功能及其演变、清真寺功能的特点、发挥清真寺功能的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清真寺功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宗教蕴含着丰富的伦理观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显得尤为必要。伊斯兰宗教对于穆斯林在人际交往、家庭、商业、生态等方面的处理上都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与规定,这些道德规范同样适用于非穆斯林。强调伊斯兰宗教伦理观,可以整合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伦理资源,唤醒现代人的道德意识,反思个人不良行为,净化社会风气,这对于和谐社会及其构建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