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园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学生群体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导力量。对于新建高职院校而言,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被提上日程。本文在浅析校园网络环境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基础上,提出在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以期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玥彤  徐晶 《公关世界》2023,(18):102-104
网络文化是文化内容与新媒体技术的一种综合体,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网络文化呈现出影响范围广,快速多元,功能性强等一些新特点。大学生群体深受网络文化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着手,分析研究基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有效策略,以期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网民综合素养,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研发,网络已经完全占据了高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抵制不住网络诱惑、缺少法律约束网络言行,业余生活单调迷恋网络等问题都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完善网络道德教育机制,培养大学生网络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红人",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的围观与盲目追捧使得"网络红人"成为潮流,颠覆传统价值观的审丑行为成为网络文化的新流行,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影响,我们要弘扬社会正能量,优化网络环境,并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提出,培育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事关高职教育成败得失.培育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增强传统文化课程的吸引力;要加强精品文化社团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但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远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多样性。本文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6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即六大主题理论教学,一次外出实践教学,一次分享体验,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7.
"微文化"是网络信息时代所独具有一种时代文化,它具有关注个体,追求快速、便捷,信息公开、共享,共同参与等特征.相比"传统文化"、"大文化","微文化"更具有亲和性、现实性和灵活性,更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对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及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越来越大,打造良好的校园"微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自身教育和校园管理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作为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的升级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在带动学生思想观念革新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已经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结合当前"锦鲤"转发热潮下隐含的归因偏差,探讨了如何将归因理论合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对于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首一 《现代妇女》2014,(11):95-96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审视和建设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于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丰 《现代妇女》2013,(10):73-74,76
随着互联网的飞i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当代大学生,既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网络文化中趋利避害,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并针对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对于当代高职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剖析了其在当代高职学生中缺失的原因,通过传统文化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巩永丹 《现代交际》2012,(5):238+237
网络文化作为当今社会思潮的新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双重影响;就负面影响而言,它使大学生网民的理想信念面临"西化"风险、人生价值观面临"多元化"侵蚀、道德人格面临"虚无化"可能;为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从根源上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3.
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理念,提出网瘾学生"资源论".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金华、舟山、丽水等地高校2500名大学生和170余名教职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研判高校教育在技术、文化和教学等方面的缺失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借助优势视角理论,注重大学生网瘾的高校情境与内在潜能的资源作用,探求"网瘾学生"转型"网创人才"的"三色网络"梯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校投毒案为切入点,从文化哲学的视域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失范现象。针对文化失范现象,分析其原因,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伦理价值体系及不合理的既有道德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高职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加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当代高职大学生存在荣辱不分、耻感淡化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高职大学生中加强"耻感"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文化育人就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运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来培养和提升高职文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从对诗圣杜甫我很忙的调侃,到网友我姓曾的逗趣,从对包大人很黑的戏谑,到元芳体对狄大人事事问人的质疑,网民的网络热情一次又一次被引爆。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民族传统和文化修养的文化大国,任何非主流文化都难获褒准。恶搞文化作为与主流文化对举消解的娱乐性文化现象,因此而呈现出一种网民群起而哄之的狂潮。文章从杜尚的《L.H.O.O.Q》和"你幸福吗"对比中法两国不同时期受众对文化的解构,认为恶搞文化目的不是为了颠覆,却客观上起到了反传统的作用,并扼要论证中国网民出现集体狂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媒介文化,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论其媒介载体、生产模式与传播方式都达到其他流行文化所无法企及的发展速度。网络流行文化也已成为大学生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主体认知、价值观念的形成。高校要针对新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以及网络流行文化的建设与引导教育,从流行文化的传播途径入手,形成良好的引导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职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人文景观、规章制度、学生活动等方面来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高职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如何强化高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院开展学生创业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社团对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社团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