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新科技革命和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方兴未艾。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历史证明,社会实践的发展决定着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人们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一思维方式就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逻辑,是主体在思维中反映和把握客体的方式,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途径、手段和做法。它表明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认识的过程中,如何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如何进行分析和综合,如何达到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思维方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在人们脑头中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发表议论经常采用的一种新闻文体。如何创新新闻评论写作思维,使自己的新闻评论有别于其他的新闻评论,是新闻记者在写作新闻评论中致力追求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逆向思维法、递进思维法、辨证思维法和变形思维法四种写作思维方法,以供写作新闻评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进行的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不仅会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必然会改变那些不适时的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早就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正> 思维方式不同,不但影响到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而且影响到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成败或成就大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随着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需要观念更新,与之配套成龙,即确立和强化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新的“观念群”,才能真正保证我国的全面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观念群”的更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进行与经济体制等改革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也就是以科学型思维方式取代经验型思维方式,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论述了思维方式作为一个复杂结构或系统,包括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角度和思维模式四方面。这四个组成部分中,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相对较稳定,思维角度和思维模式则更为多样化,研究思维方式应更着力于这两方面的研究;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种三个面向的新思维方式,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思维方式不断进步的结果和质的飞跃,是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的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要摒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要求改变自发的辩证思维方式。自然科学家应,“仔细研究辩证哲学”,进行自觉的辩证思维。 自发的辩证思维方式,是一种“对我们意识所反映的外界客观实在的自发的,不自觉的、不定型的、哲学上无意识的信念。”它是从自然科学实践中不自觉地总结出的,又支配着自然科学家思想的思维方式。它比自然主义的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积极作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将思维方式划分为本源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种文化之象征性地把握世界的基本或核心构架,后者则指基于这种基本或核心构架而敷设的象征性地把握现实生活的具体方式。文化即为思维活动的创造物,两个层面的思维方式分别对应于理想性文化与现实性文化。当现实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实用性思维方式层面必定会发生变化,而本源性思维方式层面则有可能不发生变化且倾向于不变化。这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用性文化的改变虽必不可免,但国人有可能在理想性文化层面保留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而不必追随西方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本源性思维方式与终极文化理想的不变与实用性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巨变,不可避免地要在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的两个层面之间形成一种错位和紧张,并造成种种文化焦虑。消除这种紧张、龃龉,正是今天国人必须直面的现实和必须自觉承担的文化创造任务。这一工作不可能是各种元素之间简单的排列组合,而必然是一种基于中国本源性思维方式对于外来文化的重构。这种重构的实质就是在中国本源性思维方式及文化理想与新的现实生活以及与之匹配的实用性思维方式之间重新建立起一种搭挂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当代文明,从文化层面上都有其独特的表征。而古代文化的表征都是由文字来体现的,认不认字,会不会写字便成为了古人评定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重要符号。而当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直至思维方式的改变——摒弃线性思维而代之以网络思维,这在写作上更得到了充分体现。因为当代社会写作与生存息息相关,这也就是写作的现代理念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革命和经济改革的浪潮的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思维领域也不例外。学者们对思维方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什么是思维方式。目前虽然讨论变革思维方式的文章不少,但能明确揭示其内涵的为数不多,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见解。余品华认为,思维方式就是人们思考问题,进行抽象思维的方式,是主体认识客观现实并在思维中反映和把握客观现实的方式。它表明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归纳和演绎,即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如何进行分析综合,如何达到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思维方式包括人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维的路线、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处在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状况下,往往习惯于静态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静态思维方式对于人的简单的生存和缓慢的发展无疑是起着作用的。但是,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深地改变着产业结构和生活结构,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五光十色、变化万千的事物强烈要求人们多多地运用动态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人们从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的框架中解脱出来,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略论网络时代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们的思维方式总是随人们实践的改变而改变。网络化思维是网络时代的实践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网络化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大系统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系统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根本 ;开放性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灵魂 ;创造性思维是网络化思维的关键所在。网络化思维推动了网络化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同哲学上难以分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思维和语言也呈现出先后顺序无法分清、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断言:没有思维产生不了语言,而没有语言也就无法思维。思维是语言的本质,语言为思维的表象。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即使变化也呈表里性。欧美人的思维方式是个体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集体的、日本人的思维是整体的,所以,欧美人的语言表现为清晰、简洁,中国人、日本人的语言表现则含蓄、委婉。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对方的语言,而不愿意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的语言,这便是许多冲突的导火索。因而,如果只注重语言的表象,而不涉及其本质——思维方式,确实难以找到语言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农村信息化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把握信息化影响下的农户的行为,通过信息化过程中农户的行为来体现农户的信息需求,这是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信息化可以通过改变农户的思维方式和市场意识,从而改变农户生产行为,最终加速农户的非农化转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思维方式现状怎样呢?我们要改变的又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 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界形成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的思维方式具有单一性、封闭性、静态性和反创造性的特征,而这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今天的表现等等。因此我们今天要变革的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以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首先,这种观点忽视了近现代机械论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方式传入我国,从而在  相似文献   

15.
在结束十年动乱之后,从人心思定到人心思改,这预示着我国历史将有新的巨大发展,并且已经开始起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预见到改革的必然趋势,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克思和历史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因而不讨论人的终极关怀问题.其实,正如马克思仅仅拒斥形而上学抽象的先验的思维方式而不拒斥形而上学一样,他改变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抽象的、先验的和思辨的探讨方法,代之以实践的和历史的思维方法,并且揭示了人的终极归宿在于历史.  相似文献   

17.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与人类的未来密切相关。西方哲学的"科学情结"表现为一种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的必然性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人类实际上只有过去而没有未来。因此,有必要从这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转向"向前看"的思维方式,强调人指向未来的存在论维度,以对未来的领会来指引和改变现实,亦即从必然性的思维方式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转向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或自由的思维方式。人们已变得不能忍受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世界,因为可能性也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危险,意味着虚无主义,以至于人们宁愿"逃避自由",接受必然性的、决定论的世界观。然而现实却是,人类已经被逼入到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所以哲学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从必然性的思维方式转向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又可以避免虚无主义的威胁。而这已成为当今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西方从古希腊始、特别是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一直是逻辑中心主义。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一直是形象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两种思维方式不同的直接原因,在于中西语言文字存在着质的区别。当然,中国古人思维时往往也不自觉地包含有逻辑思维的某些过程,同样西方逻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绝对地排斥形象思维。因为在本质上,逻辑性与形象性,都是人类思维所不可缺少的。以下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诸特征的分析,都是同上述形象中心主义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是否关注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条分界线。应试教育虽然也关注学生的思维,不过关注的重点不在提高思维素质,而在于建构适应考试需要的被动的思维方式。由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造力起着消蚀作用,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面推动素质教育,首先就必须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建构起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系统,提高思维素质。思维素质,包括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两个主要部分。不断地优化思维,不断地强化思维能力,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思维方式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思维方式是对以往思维方式中精华成分的现代价值的升华和概括,是人们适应新时代并满足实践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式。它以动态和发展的方式实现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并发挥巨大的指导实践的功能。因此,研究现代思维方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