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同时具有民族性和社会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的密切,语言的民族性渐趋减弱,而社会性渐趋增强.文章论述了语言的民族性与社会性的关系问题,对"汉语普通话"和"国家通用的普通话"等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正确理解宪法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使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三十年来民族问题概念广义、狭义之争不断升级的症结,阐述了广义论对民族问题两重属性的基本看法:民族问题的社会性是代表问题原型或本质根源的第一属性,而民族性则是民族问题与一般社会问题的区别特征。中央十二条中提出的两个包括强调了民族问题的社会性,其宽阔的视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所决定的;五个特性阐述了民族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又能使民族问题在两个包括范畴内严格区别于一般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朝鲜族人口发展和分布变化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现象。民族作为客观实体来说,既是人们共同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又是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形式,也是种族存在的一种形式。因此,民族发展必然是民族的民族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民族人口发展的统一。必然涉及到民  相似文献   

4.
民族关系本质特征——民族关系理论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的核心涉及民族的地位和待遇、权力和利益、意识和感情.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人的社会性及其文化性的自然载体.从天赋人权之权利根源于人这一立场出发,民族也当从人的自然权利出发享有其集体性的权利.在民族集体性权利得以证成之时,民族族格就已经蕴含其中.民族族格的生成,既有权利逻辑的论证,还有政治逻辑的论证,更有历史逻辑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民族性作为民族文学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其固有属性。而现代性作为其附加属性,同时也是其必备属性。而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中文学怎样在适应主流汉文化基础上,对自身民族性进行更好的保持方面的研究,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决权民族是相对于主权民族和自治权民族的一个范畴。可以从历史与政治维度、法律维度和法理维度予以解释。从历史与政治维度看,自决权民族与民族性密切相关而成为政治问题;从法律维度看,这种自决权是一种集体权利,它来源于人民自决权;从法理维度看,作为民族,只有合乎特定的条件,才能享有自决权。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民族性作为民族文学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其固有属性.而现代性作为其附加属性,同时也是其必备属性.而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中文学怎样在适应主流汉文化基础上,对自身民族性进行更好的保持方面的研究,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4,5(4):63-70,122-125
2013年的民族法学研究继续呈现繁荣的面貌。在研究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关于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司法问题的研究增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化成为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出现了一些反思性成果;三是应用性成果较多;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在研究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研究视角多元化;二是注重实证研究,关注某一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较多。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述评,辨别良莠,展示精华,为民族法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相似文献   

10.
民族性地位的提高大多数民族关系的分析家对种族的、宗教的、语言的或民族的情感在世界范围内地位提高——往往还是在猛烈反对的情况下——感到很意外,为什么几乎与鼓吹的每一种意见都相反,近年来总是看到一再坚持民族性?这里只能提供对这个问题的复杂的回答中很少的几种。首先,大家应注意到所有早期的学说——不管是熔炉还是马克思主义——都典型地是作为一种政治立场的支柱,而不是对民族间关系的倾向的纯客观分析而发展的。恰恰就在美国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人们生活文化共同体,民族群体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民族关系逐步构成,作为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交往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联系、协作等,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整合的过程。民族关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的考察,来探讨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民族经济研究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 《民族研究》2001,(3):79-84
本文通过对西方民族经济研究的历史传统介绍及其研究内涵的总结 ,指出民族性对民族经济发展有利弊两方面的影响 ,强调对西方民族经济的研究应注重历史与发展的二重性 ,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重视民族经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人们生活文化共同体,民族群体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民族关系逐步构成,作为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交往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联系、协作等,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整合的过程.民族关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的考察,来探讨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允武  王杰  廖燕萍 《民族学刊》2015,6(3):18-25,93,98
2014年的民族法学研究继续呈现繁荣的面貌。在研究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各方面研究较为均衡。其中,民族法治评估、民族经济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权、民族教育立法、民族司法是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紧扣时事热点。学者们结合?自治法?颁布三十周年、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民族法治建设、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司法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三是研究内容更加细化。在研究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实证研究,对单个民族地区、具体民族法治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多;二是研究视角多元,重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重视其他学科理论与国外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11,2(2):32-47,85
2010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成果有以下特点:研究在内容上,一是内容较为全面,二是出现了一些梳理性研究成果,三是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增多;在研究方法上,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二是注重民族法学的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民族法学的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我们力图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的不断繁荣提供可借鉴性的年度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就是一个民族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及典章制度等等。不管好的或不好的民族传统,它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稳定性。既成传统,就稳固地被保持下来。第二,社会性或群众性。是为全社会所承认,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第三,民族性。它带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第四,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2,3(3):68-81,103-104
2011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在内容上的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司法的研究增多且有理论突破;二是出现了一些梳理性、反思性研究成果;三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增多。这些研究在方法上的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法律政策学、软法话语成为研究的新视角;二是注重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力图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的不断繁荣提供可借鉴性的年度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18.
G·J·帕特森所著《论“新民族性”》一文既武断又肤浅,有必要加以扼要评论。帕特森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近来美国人类学家对美国民族的关注原因有三:1.研究“祖国”文化的机会日益减少;2.由于不熟悉祖国文化和不熟悉当前国民对提供资金的效力和关心“根”等目前的国民情绪,而把“移民民族性的表面残余”曲解为民族性的“富有活力的形式”;3.把对美国民族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民族特征的“空洞的象征”上面,而不是放在那些说明同化日益增多以及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对民族各种特征的总的概括,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它的外延与"民族特点"、"民族特性"等概念在含义上相近.早在十九世纪,恩格斯就注意到了民族性的问题,并进行了论述.他批评了当时忽视民族性研究的倾向,指出:"对各种民族性所占的(至少是在近代)地位,直到今天我们的历史哲学里还很少阐述,或者更确切些说,还根本没有加以阐述.欧洲大陆上所有论述英国的著作,卷帙浩繁,但却言之无物,没有一个想到去钻研英国历史和英国民族性和的本质."他接着阐述了英吉利民族的民族性,"英吉利民族是由德意志人和罗马人构成,其形成的时候,正值这两个民族刚开  相似文献   

20.
李金兆 《民族学刊》2019,10(5):73-79, 121-123
没有文化的高度自信,就没有民族的复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复兴传统文化大计,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中国民族戏剧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际遇。从中国民族戏剧的近代转型来观照,中国民族戏剧正在沿着一条从传统到现代再到自觉向传统回归,进而进行文化转型的螺旋式演化路径,具有高度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强大包容性。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注重从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上,开展“三创”和“三并举”,加强中西民族戏剧文化交流和互鉴,构建中国民族戏剧的市场培育机制,促进中国民族戏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