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国际意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鸿鹏 《学术论坛》2003,(2):158-161
为跟上全球化的时代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关注大学生的国际意识问题。国际意识是一种宏观的意识 ,一种开放的心态与意识 ,一种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国际意识的意义 ,自觉加强对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李鹏飞 《天府新论》2006,(Z1):277-27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工作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通过变换思路、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从而进一步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要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开拓新的思路,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因特网在高校的应用与普及,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由于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过多强调青年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过分强调“以情感人”,忽视学生遵纪守法和公共道德意识的培养,又由于教学方法陈旧,致使政治理论教育面对因特网的挑战很难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政治理论教育除了加强科学理论教育外,还必须不断创新政治理论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正华 《学术论坛》2006,(4):194-197
从近年来不同学者的研究思路分析,无论是从着力点、发展模式、功能定位还是实践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明确三大目标,即培养学生形成对其终身起作用的整体素质,培养居于学生整体素质首位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培养标志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从观念、内容、机制和方法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方式、方法必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它需要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 探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一、树立学习意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搞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知识经济是一个强调学习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不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 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快,“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我们穷其一生也只能学到点滴,因此,必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行和后勤的社会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班级、宿舍的功能日渐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寻求新的载体.而大学生社团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能当此重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团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融合得更加紧密,从而把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注重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调动高校育人的各个要素,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立体的学生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为此,应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将专业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努力构建高校全面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1.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内在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展开的,最终着力点是大学生的思想,这必然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而思想是在人的本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是人的需要、社会关系和实践状态的反映。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受教育心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实践的教育功能,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稳定、提高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培养过程出发,将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透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从学生出发。目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彰显出来的个性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出发,包容大学生的个性,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入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理论脱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参与意识和务实意识增强等严峻的挑战.校园文化作为一支潜在的教育力量,它不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而且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要全面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要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做到 ,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及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意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切实改革“两课”;注重典型教育、情感教育和制度管理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八个相统一"原则,通过提出一些有效的具体策略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进而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八个相统一"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养必须强化课程之间的相联度,提高教学自由度,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现代网络实践教学基地,创造有利于学生展示才干的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自豪感,夯实敢于创新的健康心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模式,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也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我们要保证大学生首先在思想上、政治上按党的要求发展,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一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就必须注重提高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使其自觉接受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感,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课上,学生的求知欲在起作用,促使学生专心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则不同,需要教师把讲授内容与学生自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又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并积极探索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内容和形式,建立强势网站,强化网络监管与引导,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和培养网络思想教育人才,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