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农书》是十七世纪中国出现的一部别开生面的农书,反映了十五至十七世纪中国东南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悠久的农业生产的历史,有丰富的农艺、园艺及农村家庭手工业、副业的生产经验,有许多总结这些经验的农业科技著作。与其他农学著作比较,《补农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以往的  相似文献   

2.
《马首农言》是清代山西寿阳名宦祁寯藻所作的一部地方性农书,书中记述了19世纪上半叶山西寿阳(寿阳春秋时属晋马首邑)的地理气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状况。与传统农书不同的是,该书还对当地的物价、粮价、农谚、方言乃至祠祀等方面做了论述,对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和按语,是继《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之后,进一步阐明我党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辉文献。毛主席的这两篇著作,记录了我国五亿农民冲破刘少奇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阻挠,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的英雄业绩,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丰富经验。它像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道路。华国锋同志在一九七五年全国农业学大寨  相似文献   

4.
张履祥的<补农书>作为中国农学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比较突出地总结了明末清初江南农业生产经验.以该书为中心的考察表明,江南一些农民在水稻、麦子、芋艿、洋芋、萝卜、白扁豆、瓜类等作物栽培中,精心讲究技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治灾害.他们努力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乡土社会文明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日本一直以来重视对我国农书的研究.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齐民要术》《耕织图》、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政全书》上,其中对《齐民要术》较为关注.日本的中国农书研究拥有稳定的研究团体,呈现出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重视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等特征.理清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状态,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农书研究提供他者视域的基础信息,也能为我国农村发展研究及乡村文化的域外传播提供跨文化思考及借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陈 《农书》中农业教育思想进行了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的哲理教育、农业经营思想教育和关于农业生产力的管理教育等,指出了其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兴祖《楚辞补注》是现存最早以"补注"形式出现的古籍解释著作。洪兴祖创制并选定"补注"体来解释《楚辞》,有其必然性。它是洪兴祖针对《楚辞》文本的抒情特征和以往《楚辞》解释存在的不足,依据自己"补不足,发己意"的解释目的,凭藉解释体式的传统和经验来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子”部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众多的思想学术流派。“子”部书是指以先秦各学术流派思想体系为主的所谓“九流十家”组成,即儒家流、墨家流、道家流、名家流、法家流、阴阳家流、纵横家流、农家流、杂家流和小说家。“子”部书,收录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和释道宗教的著作。这一部分内容最为驳杂,除十家以外,还包括军事著作,如《孙子》、《司马法》、《六韬》;农业技术书,如《齐民要术》、《农书》、《农桑衣食撮要》;医学书,如《黄帝素问》、《甲乙经》、《伤寒论》;天文算法书,如《周髀  相似文献   

9.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清时期科技史上一部集大成的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对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其中对造纸术总结概括,体现了中原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先进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写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全书除《后记》外,共收十篇论文。作者除对他以往的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作了新的总结外,主要是探讨先秦诸子的思想渊源和流派及其演变,重点研究的有儒、墨、道、法、名等家。这本学术专著在学术界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最具权威的汉语语文辞典,词目约37.5万条,其中书证涉及《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古代四大农书"的词目共有1506个。本文从词目的音节、书证位次等方面对这些词语作了统计与分析,可以大致看出以"四大农书"为代表的历代农书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影响及贡献。另外,本文还简单列举了《汉语大词典》中与"四大农书"有关的词目释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姚名达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著作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文化小史》等10余种。姚名达学行事迹中如曾为北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订补《章实斋先生年谱》之得失、创办女子书店之宗旨、为"三民主义历史学者"等,是学者较少评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我们的党和政府就特别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曾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定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1957年《人民日报》曾发表《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从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出发,指出让广大中小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是一条根本措施。除“文革”期间中断外,这个传统一直得到继承和发扬。但是,反思以往,我们不难发现: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农学家,曾任过北魏高阳郡太守。后来弃官回乡从事农牧业生产,他在查阅大量古代农书,走访老农,收集北方各地劳动人民生产经验和亲自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沤心沥血,历尽艰辛,于公元533年至544年间编写了一部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及成就,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科学专著。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生  相似文献   

15.
(一) 最近,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一百二十余万字的著作包括修订过的《全唐诗外编》及新辑的《全唐诗续拾》,共收诗六干三百余首,句一千五百余条。它不但全面清理总结了近当代学人嵬辑唐五代佚诗的成果,而且在新佚诗的发现与鉴辨方面有极丰富的创获,体例上亦有创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出版标志着唐诗(?)工作的重大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嵬罗的宏富。《全唐诗》于康熙四十五年(1705)编成后不久,日人市河世宁(旧署上毛河市宁,1739—1820)就开始补辑佚诗,成《全唐诗逸》三卷。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将王重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合刊为  相似文献   

16.
《救荒简易书》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救荒类农书,全书吸收了中国传统农业科技和西方相关科技知识,以河南地区为中心介绍了多种实用农业技术减灾措施:引进推广多种外来新作物品种,挖掘本土救荒作物的价值,对种植这些作物的轮作倒茬技术也有提及;从盐碱地、虫草地改良与有机肥的施用三方面记载了改良土地以抗御灾害的方法;井水取用上则涉及凿井取水、旺水和净化技术。该书可谓中国古代救荒类农书的集大成者与创新典范。  相似文献   

17.
黄人,原名振元,字慕庵,号摩西。据家谱记载,他于1866年阴历7月28日生于江苏常熟县,卒于1913年阴历9月16日。在短短四十七个春秋中,他给后人留下各种著作,除《中国文学史》外,尚有由国人编写的最早现代百科全书——《普通百科新大辞典》,以及《国朝文汇》、《尔尔集》、《膏兰集》、《摩西诗词集》等。译著有:《大复仇》(英国柯南道尔著,与奚若合译),《日本剑》(英国屈菜珊鲁意著,与沈伯甫合译),《哑旅行》(日本广末铁肠著,黄人译),《银山女王》(日本押川春浪著,摩西译补)。此外,他还主编了清末著名杂志《小说林》,发表了著名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受中国共产党秘密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进步刊物。《中国农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受中国共产党秘密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进步刊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国农村》本身与该刊涉及的主办机构、人物、论战等进行了诸多研究。从刊物本身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农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评价”“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的研究”“对《中国农村》作者群、编辑理念、封面设计等的探讨”三个方面。从主编《中国农村》的机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研会“成立的原因”“主要成员”“会务问题”“主要活动和贡献”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村派”的研究,从群像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中国农村派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性质”“贫困原因”的认知,以及“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等;从具体成员看,对陈翰笙、薛暮桥、钱俊瑞、孙冶方、千家驹等与《中国农村》的关系及其在农研会的活动有较多的研究。学界对《中国农村》所积极参与的中国农村社会改造问题论战研究最早、成果最多。相关研究的主题有“关于农村经济研究方法的争论”“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对梁...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推动农业生产进一步的发展。新生产关系的体現者地主阶級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方面为重农思想寻找理論根据,提出了以农业为本,以工、商等为末的崇本抑末的政策。一方面总結了历代农业生产的好经验,这些生产经验对后来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有些经验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其中包含有耕作的辯证法思想。《呂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和《管子》中的《地员》、《禹貢》中有关土壤的分类,都是春秋战国以来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結的可信資料。其中尤以《呂氏春秋》  相似文献   

20.
朝鲜王朝的《农事直说》与中国元朝的《农桑辑要》这两部农书在产生背景、编书目的、作者经历和农书具体内容方面都有可比性.它反映了中国农学对朝鲜农学的影响,以及朝鲜农学由机械照抄到结合本国风土实际,确立相对独立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