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能否探索发现一条适合国情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对于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集约、和谐、健康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建议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建立完善多元驱动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以人为本开展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的政策设计,这样有助于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特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尽管它们内涵不同,但是二者存在着紧密联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差距大,城镇化滞后是制约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因素。探寻适合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及成因,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推进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了中部地区城乡发展现状,分析了中部地区城乡关系及城乡差距,并在城乡发展现状和城乡差距的基础上,探讨了中部地区城乡差距产生的原因及缩小城乡差距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人的自然生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存在方式,它不仅包括被简单看作肉体存在物的低级内涵,还包括被视为富有能动创新性存在物的高级内涵.生命教育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始点,从自然生命之低级内涵和高级内涵两个维度,建构尊重和捍卫生命、完善和发展生命的宏大体系,为生命教育奠定理论基础.生命教育在与人的自然生命两重内涵的逻辑演进中,确立其理论始点、理论本质和价值目标,促进生命唯物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城镇化政策的演变及其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前云南省的工业发展方式和限制城乡要素流动的政策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1978年以后云南省调整了思路,城镇化政策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包括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部分。新型城镇化的中国特色,是追求以人为核心、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完全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的"三化"同步式城镇化,是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双向共进式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宗旨是以破除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为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发展目标是多维的,既有经济目标,更有社会目标、生态目标。从经济目标看,要激发投资、消费需求,发挥扩内需的巨大潜力,注重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结合;从社会目标看,重点是改善民生,提高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水平;从生态目标看,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使新型城镇宜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界对于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诸多模式,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比较大,不可能建立统一的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模式.从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出发,探讨适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且功能分类的城乡双向流通的模式,以此实现城市和农村商贸的有机结合.要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健全服务体系,培育流通主体,探索流通新方式,落实相关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自出现以来不断地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社会发展、进步是历史必然;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人的发展的最高诉求是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时期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条件,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富  倪春华 《理论界》2006,(12):36-37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化,归根结底是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市民优先发展战略制度安排的产物。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制度创新,应坚持效率公平并重的制度设计路径,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就是要破解乡村发展的困境,振兴乡村,走城乡融合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战略,解决的是中国问题,探索的是中国道路。对此,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绿色增长机制,推动新型城镇化向绿色低碳宜居方向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化社会融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关系密切。城镇化发展既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和谐文化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持。要将城镇化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城市的人文内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城乡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化发展在水平、速度、空间格局等方面区域差异显著.与此同时,东、中、东北、西北、西南五大区域自身的地理、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完全不同.因此,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东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化质量.东北地区要注意提高主要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部地区要着力打造城市群和城市圈.注意城乡统筹发展.西北地区要促进人口向城市主要是大城市集中,同时注意能源城市和边贸城市建设.西南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少量的城市密集区,对于边缘区域要大力发展特色城镇.  相似文献   

13.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镇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从速度型向"又好又快"的质量型转变,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一是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基本的制度建设方向;二是以区域协调带动城乡协调,建立和完善城市群规划体系;三是制定适合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城市发展政策;四是转变"移民就业"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模式;五是建立城镇化发展速度的调节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实施后发赶超战略必须依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类型,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效整合后发优势要素,加快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转化,引进资本与技术,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增强产业的后发动力。强化要素的集约利用,努力实现政策刺激,投资拉动和制度创新的协同作用,实施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出各具特色的后发赶超道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各国区域发展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整体进程不断推进,优化了城乡经济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但地区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其制度因素在于:改革执行进度不一,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外部发展环境缺失,欠发达地区难得实惠;政府政策倾斜有别,贫困地区缺乏支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必须打破原有制度"锁定",作出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城镇化化经历了缓慢发展与快速增长两个阶段,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其主要问题在于城镇化进程滞后、质量不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矛盾凸显、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河北省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加快新型“四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实施以城镇化为主导,立足于城乡要素流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逐步消除二元结构体制和制度障碍;实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城乡双向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组成概念,民族主要指称与民族国家紧密相关的近现代民族,是通过诉诸政治的方式来协调族内及族际利益关系的政治性表述单位;民族政治是指以民族为主体而展开的一切政治形态,以及政治生活的民族属性;而政治发展,从动态过程看,是政治体系为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而进行的调整,从发展目标看,是政治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由此,可以把民族政治发展定义为,民族政治由低级到高级的正向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民族政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作为政治发展主体的民族共同体提供持久而深切的政治关怀.  相似文献   

19.
曹琳琳 《齐鲁学刊》2020,(4):96-105
新型城镇化应当是城乡政策相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文脉融通的城乡空间的有机融合,这也正是城乡空间正义的应有之义。但传统城镇化模式造成了乡村社会体系的紊乱,导致了"空间五失":生活空间失"居",空间改造失"衡",权责分配失"公",城乡空间失"和",乡土伦理失"传"。究其本因,政策与资本的强制嵌入割裂了乡村自治、乡村经济和乡村家庭伦理的发展脉络,新旧乡村伦理观的"空场"与"错位"引发了人的"虚"城镇化。维护城乡空间正义具体应包括以下三点:保障城乡空间的分配正义;保障城乡空间生产的正义;保障多维城乡空间正义的差序重构。针对乡村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传统乡村伦理进行积极转型才能让新乡村伦理发挥预期的凝聚与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68-71
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资源型城市存在着产业低级单一、二元结构突出以及严重的路径依赖问题,城市战略定位是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不同阶段发展动力的有序更替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聚集与扩散的交替驱动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动力,城镇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强化动力;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由单一专业化向经济多元化、资源型向综合性转变,必须实行工业化拉动、农业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和政策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