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闫秀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老舍以幽默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并以这种态度去观察人生和社会,同时注重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喜剧意识。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外国文学中的幽默技巧,这样就使其作品的幽默风格呈现一种复合性。 相似文献
2.
刘悦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1):66-71
新世纪关于老舍幽默风格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可将其大致分为创作研究、形成发展研究、比较研究。创作研究立足老舍的幽默作品及理论创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多重价值;形成发展研究追溯老舍幽默的渊源及历史际遇,勾勒发展轨迹;比较研究探讨老舍的幽默同国内、国外作家幽默的异同,凸显老舍幽默的特质。这些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老舍独特的幽默艺术风格,同时,当下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还需新老学者们持续努力,推动该研究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老舍与赵树理都是闻名中外的通俗文学泰斗。他们作品中表现出的幽默风格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比较突出,犹如两块瑰宝相互媲美。在所有的艺术里,幽默大概最具大众(?)。两位作家赢得广大读者的重要一点,就是都壇长幽默。本文拟就他们的作品,主要是中短篇小说的幽默风格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4.
5.
6.
伍瑞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本文以老舍的长篇小说为基础,探索老舍幽默风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对刘诚言同志的《老舍幽默创作发展的线索》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异议。本文认为:老舍幽默风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趋于成熟——臻于完美。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分别是:《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离婚》;《正红旗下》。 相似文献
7.
李春英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114-117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8.
陶长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6)
幽默是艺术百花园中的瑰丽花葩。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将幽默笔法用之于长篇小说创作的佼佼者,无愧于幽默大师的光荣称号。但迄今尚未有人对此作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结合老舍的长篇作品,试就其幽默特色作一初步探索。正象每朵花都有自己独具的花色和芳香一样,老舍的幽默艺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关纪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43-51
老舍的文学艺术调式,常常取决于其出身民族——满族的历史文化资源。幽默,亦可视为老舍受满族历史文化影响至深而留下的民族文化印记之一。老舍继承了满人的幽默天性,在文学创作中汲取了正反不同的经验教训,确立了自己的幽默观。经过毕生的写作实践,到晚年其幽默艺术风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礼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99-103
用计算分析的方法,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对同一作者相同体裁的文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描写了庄重与幽默两种言语风格在修辞特征上的具体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推衍出了庄重风格和幽默风格建构的基本原则。不仅以科学的形态指明了两种言语表现风格的基本特征,也与前此言语风格研究"印象式"的非科学研究模式划清了界线,从而为中国修辞学及言语风格研究的科学性奠定了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1.
焦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102-105
陶渊明一生历经坎坷,形成了旷达超远的人格境界。面对饥饿和贫穷,他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嘲讽诙谐的态度一笑视之;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并不消沉,更是以委运任化的心境体悟人生的真谛。他以“顺应自然,任真自得”的生存方式建构了独具魅力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2.
聂宏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6)
从纯艺术表现的角度去审视,老舍幽默的实质在相当的意义上体现为一种艺术技巧的特殊建构,应该说是十分自然的。然而这里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审美错觉。事实上,至少对于老舍大部分含有幽默情致的作品来说,纯粹的、具有连续性并且界定明晰的特别技巧是不存在的。30年代中期,当他第一次从“心态”入手,将幽默与奇趣、反语、讽刺、机智、滑稽戏等五种邻近艺术做出划分时,就明确认为,“从一篇文章上说,一篇幽默的文字也许利用各 相似文献
13.
孙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1-115
本文认为,老舍山东时期创作的整体风貌是幽默,其内核则是忧郁和悲观。文章分析了老舍山东时期创作的三大主题对国事的忧思,对文化的焦虑,对人生虚妄感的开掘,并指出,这既是老舍幽默风格的构成,也是老舍幽默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张玉玲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1):59-62
网络语言的幽默不是一眼望穿的幽默,而是让人略一迟疑,稍加思考的曲径通幽式的幽默。网络语言的幽默风格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语词使用上鲜明的E时代感;二、依托于高科技;三、借助网络的匿名性,损已利人造幽默。 相似文献
1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英语幽默语言风格的形成,主要是由英语的词汇运用、句、段及篇章的变义组合;夸张、对照、比喻、取笑、反语、轭式搭配法、仿拟及双关是英语中与幽默语言风格的形成关系较密切的几种修辞格。 相似文献
17.
刘明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
鲁迅曾经说过:“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于是虽幽默也就免不了改样子,非倾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而且还认为,“目前在中国,笑是失掉了的”,“幽默在中国是不会有的。”这不过是鲁迅的愤激之词。实际上,中国并不是缺乏幽默的国度,鲁迅本人就是闻名世界的幽默大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幽默作家,而且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其中钱钟书可谓是集中西幽默精华之大成者,把 相似文献
18.
老舍、钱钟书幽默讽刺艺术及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丽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634-636
在中国现代幽默讽刺文学的长河里,曾升起过两颗璀璨的"新星"。一位是"和善的长者"、"平民作家"老舍,一位是四十年代中期,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学者钱钟书。老舍和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分别代表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幽默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在分析老舍钱钟书文学作品中幽默讽刺艺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成因,在了解其幽默讽刺艺术不同风格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不足和局限,对于深化丰富幽默讽刺艺术,纠正某些不良倾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祖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在分析梁实秋散文闲适冲淡、幽默风雅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这一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即梁实秋在严酷现实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自幼形成的贵族精神和耳濡目染的西方绅士气质交融而成的优越感以及面对痛苦人生苦中求乐的宽容心。 相似文献
20.
施建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大概因为鲁迅曾经批评过林语堂的缘故,人们总认为鲁迅是反对幽默的。这是误解。大量资料证明,鲁迅不仅不反对幽默,而且他本人正是一位具有幽默风格的伟大作家。鲁迅的幽默,除了具有幽默的一般特点:借助于善意的微笑,含蓄地批评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通过笑的感情渠道,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评价传达给读者,并能给人以启迪,引导人们去思索,去探讨之外;还有一种不仅外国作家无法模仿,就对本国作家来说,也是“别具一格”的幽默感——鲁迅式的幽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