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CSSCI论文标引关键词数据,对2005-2006年中国大陆哲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就哲学学科的自我描述、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以及哲学各二级学科的研究热点加以客观描述,并对研究的趋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去年民主德国的一些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学者们围绕着五个问题,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遗传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对人的各方面进行了探讨。民主德国《哲学研究杂志》以“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为题,发表了这些学者的发言记要。现摘译部分学者对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即“您所从事的学科在关于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统一体的问题上有哪些认识对于社会主义个性理论和社会理论学说具有重大影响”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0~2005年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三大文摘转载文科学报哲学类文章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三大文摘刊物在转载该类文章时时段分布、地域(即学报所在地)分布以及哲学各二级学科研究领域比重分布等方面的一些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无疑有助于文科学报找准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从而更好地为推进相关学科的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60年,重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也和新中国其他建设不断发展,研究机构形成体系,科研力量不断壮大,学科门类齐全,学术交流扩大,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60年来,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重庆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也在全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强力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现实问题应用对策研究工程、基础学科优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60年,重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也和新中国其他建设不断发展,研究机构形成体系,科研力量不断壮大,学科门类齐全,学术交流扩大,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60年来,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重庆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也在全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强力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现实问题应用对策研究工程、基础学科优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四川省获批的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情况,摸清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发展态势及竞争力,对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四川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18年四川省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大招标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单列学科(教育学)项目和单列学科(艺术学)项目以及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等为样本,在分析学科与机构的竞争力时对各类型项目根据申请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赋予了不同权重值,以确保分析更全面、精准。通过统计分析项目总量在全国的排位、项目年度分布、项目在四川市(州)分布、项目类型分布、学科竞争力及机构竞争力等,摸清了四川哲学社会科学8年来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2011—2018年,四川在获得项目数量上稳中有进,与四川社科大省地位基本相符;项目实现了25个学科及全部项目类型的全覆盖;民族学、宗教学、考古学、国际问题研究、理论经济、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应用经济等学科继续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及优势,人口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发展势头强劲;项目涵盖机构逐步增多,数量已达64个,涵盖四川14个市(州),覆盖率达66.7%;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已成为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排头兵。文章指出,四川在这8年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学术原创能力及国际国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社科强省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文章建议进一步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四川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在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增设《四川省社科成果文库》项目及巴蜀学术外译项目等,激励和培育出在海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高质量原创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体系、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技术哲学思想、与国外技术哲学研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互鉴,而且推进了中国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发展,总体上展现出工程—分析研究进路、社会—伦理批判进路、人类学—文化研究进路以及综合性研究进路等。但是,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学科定位不够明确、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问题意识亟待加强以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技术哲学发展,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进一步完善学科范式,夯实哲学理论根基、推进跨学科合作,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技术哲学资源,强化面向新兴技术实践的问题意识,走中国技术哲学的特色之路,积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40年代,张岱年、杨荣国、赵纪彬等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研究中国哲学史,发掘中国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传统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诠释,开拓了明清之际及鸦片战争后等中国哲学研究新领域。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探究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自觉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契合点,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如同哲学基础理论一样,应用哲学源远流长,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中就延绵着应用哲学传统,有它的萌芽期、生长发育期和全面兴起的繁荣时期。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总体上是片面的,但从应用哲学视角看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历史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哲学、技术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我国当前深化应用哲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进行提纲挈领地回顾与展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四川哲学学科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峥嵘岁月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奋斗之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哲学学科经历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前进阶段,自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末的繁荣发展阶段,从21世纪以来直到目前的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在新时代里,四川哲学学科还将紧随国家学术热点,扎根巴蜀、放眼世界,立足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宗教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分析当前学界所关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 :所谓“中国哲学”只能说是东西文化相遇的一个历史性“错误” ,前辈们苦心经营的“中国哲学”仅属于文化际的比较哲学。学界对“中国有无哲学”这一问题的辨惑工作可以归纳为普遍性证明和特殊性证明两种证明方式。中国哲学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可以归结为中国哲学 (史 )学科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能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和发展三个层面的问题。未来中国哲学 (史 )学科的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对哲学与思想、中学与西学、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等问题的解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1993~2009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立项课题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3~2009年哲学学科立项的国家社科中属于传统强势学科,研究力量和人员人数明显超过其他学科,处于显学位置;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整体上呈上升之势,但所占国家社科基金总立项数的比例逐步降低:研究项目的地域呈既分散又集中的趋势:高校在哲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动摇的主力军角色.如何实现中西马等各个二级学科之间、一般理论研究与哲学史研究之间、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分工合作,如何处理好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之间的关系,共同为汉语哲学的繁荣发展作出各自的贡献,是当今中国哲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最大课题.对于哲学这种人文基础学科,应适当转变项目支持的方式,加大对哲学的后期滚动资助项目、优秀成果文库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新资助方式的投入,提高成果的精品率.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成为国内哲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刊2 0 0 3年第3期以《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合法性问题》为专题刊发的张立文、张祥龙、张志伟、彭永捷四位学者的文章,《江汉论坛》2 0 0 3年第7期以《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反思与“主体性”重构》为题刊发的陈来、葛兆光、王中江等学者的笔谈文章,将这一讨论推向了高潮。而随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对相关学术文章的转载,则在学术界引起了更大的反响,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并已呈现向其他学科蔓延的趋势。2 …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20年代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宣告了科学哲学学科的诞生。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对于“西学”的引进有着较强大的内在动力,包括逻辑学、分析哲学、实验主义哲学等在内的“广义的”西方科学哲学在建国前都不同程度地被传入中国。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当时西方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比较多地关注其社会变革功能。科学哲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促成了新的科学观与科学精神的成形,使中国科学哲学大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泛到精,到中西结合的过程。总体上建国前多数学者缺乏自然科学功底成为了当时制约国内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障碍。科学哲学在中国要想取得深入的发展,乃至超越西方科学哲学,需要结合中国的思想资源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双向扬弃的融合创新,形成“中国化”的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演进,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走向学术型哲学,其主要标志是哲学一级学科的建立,包含八个二级学科,在整个哲学学科的演进中.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显出两种既不同又有共同的学术走向.本文对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总貌和具体特征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国家哲学",通过内化和发展,至今已成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当代中国国家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是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从现阶段我国学科发展及教学所表现出的实际情况看,设置这个学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一词和中国哲学是西学东渐后的产物。然而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 ,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 ,只有思想”。于是 ,“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便成了问题 ,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的危机。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学者不懈努力 ,在学习西方哲学的过程中 ,对“什么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做出了回应。胡适、冯友兰等撰写了“中国哲学史” ,奠定了中国哲学 (史 )学科的范式。一百多年来 ,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即使如冯友兰所说将中国各种学问中“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 ,选出而叙述…  相似文献   

18.
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动态》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0-11日在广州白云山召开。来自北京、广州、海南等地的学者对自然价值的属性、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实践、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对话和探讨。生态学是否颠覆了传统学科现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在当代的迅速发展,对其他一些学科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态学是否颠覆了传统学科,是否颠覆了哲学?研讨会一开始,与会学者就此发表了不同意见。余谋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提出,自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发展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哲学向度”究竟体现在何处?发展哲学作为“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或基本问题究竟应该是什么?对国内学者就以上等问题的不同回答加以检视和评价,是深化发展哲学研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 0 4年3月2 0—2 1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就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创新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次研讨会的宗旨是在反思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哲学学科创新,建立符合中国哲学特色的学科范式和话语系统。现将会议主要议题的发言综述如下。1 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