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文艺美学问题引起了文坛上的重视,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文章。这些理论观点,涉及到文艺美学体系和重要理论范畴。应当承认,文艺美学的理论探讨,是美学领域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文艺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审美性质和规律。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学艺术的审美规律,包括文艺的审美本性、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文艺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文艺创造与接受过程的审美活动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这个问题上,既提出了若干基本的理论原则,又作过相当深刻  相似文献   

2.
胡经之先生受前辈学者的影响,走上了研究文艺美学的道路,主要是为解决文学艺术的美学问题。胡经之先生提出,大众文学兴起后,只研究文艺是不行的,需要扩展文艺美学,重视文化美学。  相似文献   

3.
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学不等于特殊艺术学或门类艺术学,不同于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艺术学一开始是作为与心理学美学针锋相对的美学流派出现的,它试图在研究对象上区别于心理学美学,在研究方法上区别于思辨的哲学美学。艺术学并没有实现它所预设的精密科学的目标,与其说它是科学性质的学科,不如说它是哲学性质的学科。艺术学与美学并无实质性区别,必将消失于美学之中或重新成为美学的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艺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艺和审美乃是一种交叉关系 ,文艺美学就是和美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不同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理论 ,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和问题。简言之 ,它主要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和创美规律。文艺的创美要受“自律”和“他律”相互作用的“合律”所支配。面对急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对文艺的冲击 ,文艺美学更应在自律和他律相互作用的张力关系中探索其艺术的特性和规律 ,回答当下现实的艺术实践中提出来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艺美学相比于文化研究,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美学的现代性特征,也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回答当下文学艺术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艺术创造的品位提升和视觉文化的良性发展都大有裨益。对当代传媒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艺术规律、艺术价值的研究正是文艺美学的重要课题,因此也是传统美学的当代延展。当代文艺美学应不止于对当代文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与全面阐释,而应更加致力于对文学与艺术内在审美经验上的共通性做出理性分析和深度建构,从而适应并引导当代审美文化。文艺美学对文学艺术之共同审美特性的关注,将使相对于传统艺术的传媒艺术向更加积极的方面发展。随着文艺美学建构工作的深度发展,当代美学的思维向度和理论资源必须也随之加以调整。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一体化的思想,并且在思维方式上是一种有别于形式逻辑抽象性的审美抽象;同时在体系形态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是一种以范畴为核心的超越个人形式的流动形态,这些都是我们建构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西方现代美学加以借鉴,对当代审美现实加以关注,以寻求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的中国美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当前影视美学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把文艺美学与电影理论结合起来,从创作学、文本学、接受学和源流学来研究影视艺术的方法论,并以文学艺术的四要素和历时/共时理论来规范这一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艺美学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栾贻信、盖光同志的《文艺美学》由华龄出版社出版了,在为数实在不多的文艺美学专著中,颇具特色。首先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栾贻信、盖光两同志自觉坚持文艺美学的正确研究方向。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客观的社会存在并体现人对世界之实践—精神的把握。文学艺术就其内容、职能和发展来说,是社会性的,它把审美价值跟审美之外的价值,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价值,生活实践价值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它的研究必须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机制入手。文学艺术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产生,除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外,还与我国学术界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的状况有关,与我国现代以来美学研究的传统有关.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文艺美学学科的建立,是我国美学研究的艺术学转向、文艺学研究的审美论转向的一个必然结果,是20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几代学人文艺美学研究实践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胡经之先生率先提出开拓和发展文艺美学的构想并率先实践,是80年代初中国文艺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他的文艺美学构架具有鲜活的生命之动.追问艺术的生命意义,探索艺术创造的美的规律是他文艺美学研究的价值之所在.他对西方现代文艺学美学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跨文化的比较诗学方法的运用深化了我国文艺学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鲍姆嘉通在"aesthetics"一词中加入"美的思维的艺术"的含义有着特殊背景,他以"美"的名义拯救西方传统哲学所鄙视、压抑的感性.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哲学变革的深入,强调感性意义的文艺美学已成为西方美学的主流之一.西方现代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追寻一种非概念的、超理性的智慧和人生境界一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现当代,由于美学承担了特殊任务,其感性之维经历了沉浮.  相似文献   

12.
王岳川的文艺美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西学"转向"中学"的过程,其核心是书法美学。在继承前人相关见解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颇有影响的"文化输出"思想,其核心也是书法美学,并因此实现了文艺美学、书法创作与"文化输出"的融合。王岳川书法美学的突出特色是大———博大、正大与强大。  相似文献   

13.
"重读经典",是当代文艺美学思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向,李衍柱的《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以其新的思路与方法,显示了这一转向的重要意义.在如何选择经典与如何解释经典上,李衍柱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经验.无疑,他的思考,不仅有助于重新理解经典的伟大思想,而且,有助于克服文艺美学研究中的幼稚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学研究的现代转向,艺术活动被视为人类审美化(诗意)的生存方式,更加突出了它的美学意义,“混合于”美学中的艺术研究越来越具有独立发展的趋势,遂形成文艺美学学科。文艺美学虽然与艺术哲学有渊源关系,但它始终关注艺术的审美问题;作为美学与文艺学的交叉学科,它更侧重研究艺术的审美特性,揭示艺术审美活动的超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艺美学是近年在学界兴起的一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科,它以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的观照对象,从人生本体的高度来关注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从文艺美学的学术旨趣切入,来寻求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对当代人生存语境的关注,同时试图归纳出文艺美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技术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美学的新的形态。当代的美学已不再是纯理论的传统的文艺美学了,而已经冲破了古老的围墙,派生出了一个分支——技术美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物质生产和消费领域内实物的美的规律,也是研究工业设计及其实践的应用美学;使美学与技术融合,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工业产品。因此,技术美学是大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繁荣的必然产物,把它运用到工业生产部门,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发达国家里,这门学科早已被普遍重视并  相似文献   

17.
从作为"应用美学"的日本美学、依据文艺美学的日本文艺学、通过德国文艺学实现国学到国文学的扬弃、接受海德格尔的质问等方面.论述了近代日本美学对西洋荚学的成功受容及影响关系,分析了"日本美学"不借助于西洋美学的框架而自成一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参照基点的“美学”的游移 ,“文艺”一词用法的混乱 ,以及研究者本人过于绝对化的视野 ,造成文艺美学学科界定的“困难”。因此 ,清理语言用法的规范化方式 ,破除我执的开放性视野 ,对于文艺美学的思考便显得十分关键。在开放性视野中 ,文艺美学既是一种学科观念 ,也是一种学术视域 ,同时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学理趋势 ,它把取消美学研究上的主客二分 ,以恢复美、艺术和人类存在的完整性作为时代赋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我院谭佛雏副教授所著的《王国维诗学研究》一书,被收入北京大学“文艺美学丛书”,于1987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5万字。北大出版社编辑部对该书的介绍说:“王国维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诗学十分宏富精深。本书是王国维诗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20.
什克洛夫斯基和奥尔特加分别提出"陌生化"和"非人化"概念,他们都试图跳出传统文艺观的束缚,实现对传统文艺观的革命与反叛。这恰恰体现了二十世纪文艺美学的两种转向:语言学的转向和批判理论的转向。"陌生化"与"非人化"表征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艺美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一个立足于从纯美学或纯艺术的角度来考察美学或艺术,另一个则立足于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