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它既具有推进校园文化形态的转型、促进学生交往方式的发展、实现学生主体素质的提升等积极作用;也产生了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冲击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消极影响.高校应通过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运行机制、健全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机制、健全高校网络管理队伍的培养发展机制、健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机制等途径建设"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推进和谐高校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大学生作为具有特殊民族属性和社会身份的群体,在高校族际交往过程中受到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组织因素和区位因素等综合影响,呈现出总体交往和谐,部分交往隔离的特征。高校应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措施,开设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课程、扩大蒙古族大学生族际交际圈、调整班级和宿舍划分方式等,引导各族群大学生和谐相处,充分发挥高校增加族际交往,增进民族融合,实现不同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文献法及访谈法对青海省藏、回、汉族大学生的文化习性及文化适应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藏、回、汉族大学生在多民族语境下生活学习,文化适应态势良好,但是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和文化习性差异.针对差异及特点,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提出解决对策建议,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民族院校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如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自我认识等都日趋复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发扬先进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族际交往、或民族交往、抑或族际接触关系到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平台。作为"知识分子亚群体"的大学生,他们间的族际交往对其学校生活有强烈的影响,应该得到关注。本文旨在从背景出发,通过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和展现其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从大学生族际交往特殊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给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在中国高校普遍发生,案发率还呈现高学历、高年级的发展趋势.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冲突、情感挫折、高校教育缺陷和应对机制不健全、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构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多种防治途径和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减少自杀个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的成功经验,运用唯物论观点,引用大量办学实例,简明扼要地回答了什么是和谐校园、怎样构建和谐校园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等三个问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世界各种思潮以及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着大学校园,再加上国际复杂斗争形势的影响,发生在大学生中一些涉及民族因素的静坐、游行、示威以及群体斗殴事件逐年增多。加强大学生民族性群体性事件研究,对进一步加强校园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乃至于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冲突理论观点,对大学生民族性群体事件的内涵、成因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运用结构功能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从西部民族地区新建高校的特殊性出发,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新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与校园和谐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与校园和谐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二者之间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的价值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校园和谐,以校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就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原则和途径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试论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倡导诚信理念,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好校园不同群体的融合工作,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和谐的目标体系,是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与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和谐校园"的内涵,阐述在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大意义,提出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内的特殊人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心理上的不和谐所引发的破坏力,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探究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和谐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调适路径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系党总支是高职高专院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学校与基层、党组织与行政、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党员与群众、教师与学生等之间联系的桥梁.如何发挥系党总支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的作用,笔者认为系党总支,特别是系党总支书记,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解决诱发产生问题的小事抓起,认真分析产生问题和矛盾的根源,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各种关系处于和谐状态,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本文以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为背景,以蒙汉和谐民族交往为主题,选取内蒙古典型的蒙古族人口比例高、蒙古族文化传承较好的东乌旗为例,详细的论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汉和谐民族交往的因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东乌旗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构建蒙汉民族和谐交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本文在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应本着"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挥大学教育主导作用,并就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当前学生道德教育中漠视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知性道德教育目标导致道德冲突的僭忘;灌输性道德教育方式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单一性道德教育途径致使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本着"以人(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目标应由知性化到生活化;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阶段体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办高等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需要负担的责任。正确了解认知学校体育文化、强化民办高等院校相关体育文化的构建,是满足高等院校素养教育的重要条件,是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需要,也是推进民办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进一步革新、促进校园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