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正是广大应届毕业生实习的高峰期,莘莘学子暂别课堂进入职场,成为"准职业人",为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蜕变"积累能量。在这初入社会的懵懂和踌躇阶段,很多同学对即将踏入的职场有着一丝畏惧。其实,职场并非"刑场",上司和同事更不是洪水猛兽,一切都看你用什么态度工作,用什么态度面对这些将和你保持密切关系的同事。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利用的前提是开放和共享,开放和共享又往往导致个人用户隐私的泄露,产生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问题.隐私问题的存在,成为掣肘大数据经济发展的根本挑战.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问题之所以存在,源于基于隐私的大数据技术经济范式即大数据时代的隐私经济.隐私经济模式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个人隐私被异化为大数据生产过程的数据原材料;资本主义隐私经济的本质是数据和媒介平台对个人隐私的剥削;隐私经济的扩张,催生数据工厂社会的出现,在其中,无所不在的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数据资本家的利润.  相似文献   

3.
隐私作为一种心理概念,其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隐私是群体性的,显示其公众性和集体主义准则;圈内人之间不必太强调个人隐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隐私是维护个人独立性和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表现,显示其强烈的自我意识.随着全球化和全球文化之趋势的深入发展,隐私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跨文化交流更是让"隐私"更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数据泄露是一个全球共同的重大社会问题。过去三年中在全球各地发生了大量情节严重的个人隐私泄露事件,其引发的后果为各国政府、企业及企业用户、受害人带来了巨大损失。隐私的概念在不同国家、文化和管辖范围间存在很大差别。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绝大部分泄露的数据来自于用户"自愿"提供。这就带来了公民隐私与互联网大数据之间严峻冲突。数据一旦泄露无法追回,破坏性十分严重。本报告通过大数据对泄露数据的属性、原因及危害性进行了搜集与解析,所建构的个人隐私数据泄露调研分析框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疫情信息的公开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但频发的隐私泄露事件也暴露了疫情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之间的问题。大数据时代隐私的范围已经被扩大化,为公益目的个人应当接受对其隐私权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应该是合法、适度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知情同意规则失灵、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利益相冲突、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相冲突等困境。为保护个人隐私,必须严格规制疫情信息披露行为,首先要遵循相关法律原则保证其合法性,其次要保障公众的知情、同意和监督权保证其透明化,最后必须严格落实隐私侵权责任制度,严守隐私保护的最后一道法律防线。  相似文献   

6.
年终岁末,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开始安排起了一年一度的年会。今年春节来得早,围绕着作为职场岁末的重头戏——年会,各式彩排已经火热上演。如果说央视春晚是全国观众的年会,那么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年会则是与同事或工作伙伴的团圆节。  相似文献   

7.
智能社会隐私关注与数据挖掘之间的博弈值得关注,而目前尚未厘清隐私类型、隐私采集主体和个人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通过一项针对160名大学生的4(个人信息类型:数字足迹信息、数字生活信息、人口统计信息和自我披露信息)×2(主体类型:人类和人工智能)混合实验发现,受试者最为关注个人数字生活信息隐私,对人口统计信息隐私风险的关注最弱。此外,受试者更信任向人工智能主体而非人类主体披露个人隐私信息。根据研究结果,从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宣教、督促企业履行法律和伦理义务、应用联邦学习和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以及建立隐私侵犯事后救济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新人期:度过"适应焦虑"很关键新人期是每个职场人士必经的过程。全新的环境,陌生的同事,都是对新人的一种考验,不被接受、找不着方向是职场新人普遍遇到的问题。案例:W大学刚毕业就进了这家大公司。进去了之后发现公司不如当初想象般美好,单位里每个人似乎都很冷漠。到了下班时间,大家各自散去,仿佛陌生人一般。一开始,W觉得过段时间可能就好了,但三个月过去,他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包括医疗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是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在利用数据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不被侵犯成为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刑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取决于它在调控技术发展中所承担的使命以及仅依靠其他非刑法手段不足以保护个人隐私的现状。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没有以隐私权为独立客体的法律条文,对隐私权的保护附属于刑法对市场经济秩序、公民人身权利与民主权利、社会管理秩序的保护。这一路径下的个人隐私保护存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不能为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提供充足的制度供给。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刑法路径的构造,首先需要明确个人隐私保护刑法路径的立法理念,其次需要理性定位个人隐私的内涵,最后,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矫正当前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在万物互联的人工智能时代,隐私问题成为深刻依赖用户个人数据的科技公司讳莫如深的灰色地带,隐私终结危机也成为学界持续关注和广泛讨论的主题.英国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奥哈拉与沙德博尔特以极具前瞻性的视野在《咖啡机中的间谍:个人隐私的终结》一书中论述了"泛在技术"为人类所建筑的"圆形监狱",并做出"隐私终结"的论断.基于对该书的阅读,本文从政治经济学和技术哲学批判角度认为:(1)"隐私"是标榜个人自由的虚伪能指,当前隐私问题主要在于商业资本对用户数据的侵入性收集、使用和流通;(2)当前威胁隐私的技术现实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人工智能对于隐私的数据化和商品化;(3)当前社会控制机制从"圆形监狱"转向"透明社会",个体对隐私的让渡标志着资本主义所许诺的主体性自由崩溃瓦解;(4)隐私实质上成为隐秘的生产要素和剩余价值的来源;(5)隐私危机本质上是驱动技术发展的资本逻辑对人类生存活动剩余价值的压榨;(6)将人异化为数据和机器是违背人性的,直面隐私问题意味着面对人的终极需求;(7)隐私终结论是犬儒主义论断,未来隐私场域的斗争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不能把同事当成朋友,这是很多职场人信奉的圭臬,而不要把同事当成敌人的真理,却在很多时候被职场人忽视。王欢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经导师推荐进入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对于新人来说,初入职场的第一要务便是尽快熟悉业务,搞好人际关系,以便能快速站稳脚跟。与王欢同一批进单位的新人差不多都是这么做的,大家都顺利过了试用期。不过,王欢却是个例外。她一直死抱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哲学:如果有同事主动和她说话,  相似文献   

12.
本刊通过读者日常反馈的情况,列出了20类职场恶习作为此次调查的选项,通过以选择某单项恶习的被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高低,分别排出了"职场人最厌恶的十大恶习""上司最不能容忍下属的五大恶习""下属最不能容忍上司的五大恶习""同事之间最不能容忍的五大恶习""最不能容忍自己职业交往对象的五大恶习"这五个榜单。在本次调查中。本刊共收集了543份有效调查样本,被调查者的年龄从22岁到40岁,平均年龄为28.7岁,涵盖了职场高、中、低三个不同职位人群,其中,中低职位人数占到了总比例的95%。  相似文献   

13.
职场是现代人生活最重要的一个生存平台,快乐与否决定生活的幸福。近来,一项以"快乐工作"为主题的对12个城市职场人员的调查发现,有41.64%的网友表示"不快乐的时候多",还有20.64%的网友表示"很痛苦,想换工作"。不快乐的占了被调查者的62.28%。  相似文献   

14.
据医学专家分析称,压力、饮食、作息、运动等因素可导致职场人士"过劳肥"。职场竞争激烈,使上班族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压力大,作息时间被打乱,一方面易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新陈代谢趋缓;另一方面会导致肾上腺皮质醇指数升高,增加人的食欲。不少职场人士饭点时在加班,随便塞点东西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15.
负面八卦现象在职场中普遍存在,通常是指员工对其他不在场同事的负面评价。虽然已有学者证实了职场负面八卦能够对被八卦员工的态度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但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机制尚不明晰。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借鉴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链中的多重中介机制。基于333份员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职场负面八卦会通过降低被八卦员工的内部竞争力、降低同事对被八卦员工的认知和情感信任、降低同事与被八卦员工的关系质量,来负面影响被八卦员工的创新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打开职场负面八卦影响机制的黑箱,有助于组织管理者通过对职场负面八卦进行适当的干预和管理,进而改善员工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不能把同事当成朋友,这是很多职场人信奉的条律;而不要把同事当作敌人的真理,却在很多时候被职场人所忽视。和同事敌对的晓婷被辞退了晓婷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经导师的推荐介绍进入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对于新人来说,初入职场的第一要务便是尽快熟  相似文献   

17.
仇荃 《成才与就业》2014,(Z1):37-39
正年终岁末,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开始安排起了一年一度的年会。今年春节来得早,围绕着作为职场岁末的重头戏——年会,各式彩排已经火热上演。如果说央视春晚是全国观众的年会,那么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年会则是与同事或工作伙伴的团圆节。能歌善舞的肖安入职才半年,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公司年会。为了在年会上大秀一把自己  相似文献   

18.
章容齐 《社区》2009,(3):54-55
不能把同事当成朋友,这是很多职场人信奉的条律;而不要把同事当作敌人的真理,却在很多时候被职场人所忽视。 和同事敌对的晓婷被辞退了 晓婷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经导师的推荐介绍进入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对于新人来说,初入职场的第一要务便是尽快熟悉业务,搞好同事关系,以便能快速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隐私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各自独特的隐私观念。以集体主义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中国人十分崇尚群体隐私,中国人的个体隐私意识比较薄弱,在个人隐私维护方面没有太大的期望。相反地,个人主义取向的西方人崇尚私有和个体隐私,私人时间、私人空间、私人活动领域以及私人权利都是他们要极力保护的隐私。  相似文献   

20.
职场大作战     
《成才与就业》2014,(Z3):106-113
每年这个时候,一部分同学开始利用暑期进行实习,而另一部分已经毕业的同学则忙着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步入职场。本期"相荐欢"为大家推荐了不少有关职业与职场的励志影视剧和书籍,有职场菜鸟的奋斗史,也有资深职场人士总结的宝贵经验,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能从中收获感动、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