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本真精神的开掘,既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研究中的"考古"思维,也不能简单地禁锢于问题研究中的"药方"思维,而是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回归其诞生的原初语境。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追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创立、发展的原初语境,是我们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从思想史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受到了观念论哲学、启蒙思潮、政治经济学三种主要的思想思潮的影响。从现实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所面对的,是旧社会体制瓦解之后的市民社会的到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人类走向世界历史。只有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开掘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本真精神,切实处理当代中国问题,我们才能开辟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阐释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并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马克思哲学有过理想主义阶段、黑格尔哲学阶段和"费尔巴哈派"阶段.从思想史的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理解世界的一般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认识论,也包括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世界观".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观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三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曾经被单独地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许多不同,哪一个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怎样?实践唯物主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完善,还是完全推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等问题的理解上,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即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根据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此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篇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宗教教观与以往一切宗教观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是迄今最为科学的宗教观。对它的涵义需要全面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内容丰富的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思想和实践理论体系。在我国出现了几种对马克思宗教观本质的理解的几种观点,在这里对这集中观点进行梳理尽而对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命题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后期的创作中使用了“现实的个人”这个概念,这一概念直接牵涉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有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历史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亦有学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生产实践出发,并由此超越了人本主义.从文本的原初语境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重申,同时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逻辑导引.“现实的个人”的提出并非聚焦于“人”本身,而是直接指向新世界观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存在差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只有马克思才真正破解了这一"历史之谜"。原因就在于,马克思运用了其科学的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因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厘清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问题包括"人的本质"的理解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对象化活动”到“实践”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概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却并不科学,并不完整。马克思早期使用了对象化活动,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以实践概念的全面展开为标志的,因此,有必要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点,揭示马克思从对象化活动走向实践概念的内在逻辑,这样才能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且科学把握唯物史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解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问题的"一部分",而是问题的全部,它是一种新世界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必须重新回到"历史唯物主义"。为此,我们把它理解为一种建立在感性活动构成的历史(非单纯的实践)基础上的、具有逻辑先在性的"历史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主要缺点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仅仅限定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的能动性思想应理解为主体的能动性 ,实践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把物质实践理解为解释问题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 ,也就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民生观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观的实质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认识和看法。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民生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演进的,也是与唯物史观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据此,文章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民生观划分为三个阶段来加以考察和说明,即唯物史观形成之前的萌芽阶段,伴随着唯物史观确立的正式形成阶段,以及唯物史观确立之后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完善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逻辑的过程,由起初抽象的人本主义的异化理论发展到成熟的唯物史观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总的说来,这一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马克思时期,该阶段提出了抽象的人本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唯物史观的异化劳动理论;第三阶段是唯物史观异化劳动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三个阶段之间是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这几个阶段之间的历史联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使命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这一革命性变革为我们理解和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实践唯物主义,囿于实践本体论的思维,固守着实践诠释的立场,复归了解释世界的旧辙;历史唯物主义,以其历史性思维透视着人及其实践和世界,以其历史批判的思维特质演历着改变世界的理论使命.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本性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方可使其改变世界的使命得以昭示和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事物的存在形式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 现象通过感觉就能认识, 本质作为认识对象是极其广大的,而感性的范围则是比较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 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的, 是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 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觉到的。理性本体作为认识的一极是关于事物起源发展的东西, 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然而,在哈贝马斯眼里,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导致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再也不能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用交往行动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使之成为一种社会进化论。但在重建过程中,他实际上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因此,他并没有真正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遇,然而历史唯物主义自诞生以来往往被错误地解读为把人排除在外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人的本质的落实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和归宿,认为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回归,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交往理论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展示了丰富的思想意蕴: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是人类社会纵向演进的内在机制和重要表征,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