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也曾是风云一时、中外知名的人物。他和伟大的鲁迅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两人却有过十余年的交往历史,由联合而至分裂,由战友而至敌对,其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认真探讨这一变化过程,澄清过去被混淆的事实,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鲁迅的伟大,这应当说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诸葛亮在越南、日本等国也被称为古代名人,据说,日本民间曾把“诸葛亮”这个名词作为“智慧”的同义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诸葛亮的研究重于政治、军事.本文就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作以探讨.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一个关健人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潜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诸葛亮《文集》中.概括地说来,可以说是以“本末”为基点的唯物论,以相辅相成为主线的朴素辩证法,以“才须学也,非学无  相似文献   

3.
透视历史,烛照人生──读《张冲传》袁国友在风云变幻的云南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如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张冲等人。也许是为这些历史人物耀眼眩目的人生经历所吸引,或者更主要的是出于一位历史学者的历史责任感,十余年来,谢本书...  相似文献   

4.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于首奎著《两汉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是近些年来两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是作者近三十年来辛勤探求的结晶。 两汉,是中国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走上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前后四百余年,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两汉哲学的发展,处在战国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这两个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两汉哲学研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应有重视,在本来就较薄弱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两汉哲学研究显得尤其不足,对某柴重要人物和典籍的研究则几如空白。《新探》的作者潜心于被人长期冷落的领  相似文献   

5.
注重为被歪曲了的历史人物翻案,是郭沫若研究历史人物的特点之一。郭沫若认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须得替一切受到歪曲的历史人物翻案。他不仅在理论上加以阐述,而且在研究实践中身体力行。1926年4月发表的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人物的论文《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中已经表明,他研究卓文君、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完全是在做翻案文章”。以后,他曾为许多历史人物翻过案。殷纣王,历来被认为“暴虐无道”,“荒淫无耻”,坏事做绝,而郭沫若则一再指出:殷纣  相似文献   

6.
近读由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的冯年臻同志的新作《袁世凯真传》,觉得该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探讨复杂历史人物不虚美、不掩丑,实事求是地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方面有新尝试和新突破。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近数十年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对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那些复杂的历史人物的重新研究与评价,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也产生了不少扎实的成果。像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陈寅恪等在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都陆续被放到历史的聚光灯下,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透视。在有关梁启超的研究中,光是国内出版的梁氏传记,我就看到过不下 7种。然而,遗憾的是,与胡适、鲁迅、周作人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相比,近年来有关梁启超的研究大都陈袭旧说,机械重复,乏善可陈。总的说来,我觉得这些研究没有超…  相似文献   

8.
历史人物的新陈代谢,是不以当事者和局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年代尤其如此。“每当某一党派把革命推进得很远,以致它既不能跟上,更不能领导的时候,这个党派就要被站在它后面的更勇敢的同盟者推开并且送上断头台。革命就这样沿着上升的路线行进。”①革命的先行者一堕而成为革命的对象,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屡见不鲜。后世史家倘若偏颇于情感上的好恶,往往就会趋向极端,或隐恶扬善,或隐善扬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早已被往日烟尘复盖着的历史人物,愈发扑朔迷离,真容难辨。史学家来新夏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讲到:“研究历史以评论人物为难,评论人物以评论近  相似文献   

9.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11,(3):156-15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作用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历史作用标准被首肯,而道德标准被忽略;在肯定历史作用是首要或根本标准的前提下,有限地主张道德标准;以历史进步标准消除道德标准的独立性;把道德标准附庸于生产力发展标准;以历史作用标准为历史人物翻案。这些观念及其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实践,造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诸多困境。至于对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文章认为:首先,不一定非得给历史人物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在事功和道德方面各有千秋,难以作出总体评价时;其次,不能因为历史人物在事功方面的贡献而否定、忽略、开脱其道德的不足与问题,反之亦然;最后,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以"成王败寇"论英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历史是和研究历史人物分不开的,“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①在中国关严党的历史上,有一些卓越的或曾经有过卓越贡献的人物,他们个人的历史,同时屯是中共党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公正地、客观地研究党史上这些有血有肉的人,对于更好地研究中共党史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认识一切历史现象包括历史人物的思想武香,运用这一科学方法,实本求是地评价党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我们正确评价党史人物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一,评价党史人物,必须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实…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我国第一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张謇的全面评价,将涉及近代历史研究中的许多原则问题。本文仅就张謇的经济思想——棉铁主义进行分析和评价,从一个侧面来论述张謇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大年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历史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学者们对其史学成就,已进行了不少阐述、总结和探讨,但对其历史人物评价的思想与实践,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刘大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呈现为四大特点:将历史人物融入历史情势中去分析评价、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反思,庶几将对历史人物评价方面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人物研究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科学的内涵特点,及史学研究的目的、任务与功能,决定了历史人物研究评价是个长盛不衰的课题。研究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和实事求是原则,并注意人物的社会价值,运用多维交叉的方法从史事中求史实,从史实中求史是。近代人物的研究评价,则应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去考察它们的全部思想实践活动,具体人物具体分析地评价其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厚历史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自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经过十余年的保护,已经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知识图谱是一种可视化的文献计量工具,可以定量地展示学科研究现状,方便学者定性地分析研究的不足.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15年来我国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提炼出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能够总结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曼容 《学术研究》2001,(10):125-126
张磊的新著《孙中山评传》 ,于 2 0 0 0年 11月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集 4 0余年研究之精华的又一部力作。读后《孙中山评传》 ,深感作者对孙中山的研究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不断地向新的高度伸展。作者在《孙中山评传》一书中 ,运用新视角评述孙中山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论点。下面仅从孙中山的历史定位、孙中山的文化取向、孙中山的普遍意义等几个方面作一粗略介绍。(一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而且是中国近代化前驱。过去很长一段时期 ,对于孙中山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定位是 :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  相似文献   

16.
方伯谦被杀是罪有应得还是代人受过当了替罪羊 ?由于这个问题牵扯到中国近代史上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 ,所以 ,百余年来史学界对此争论不休。根据中外有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对致方氏之死的三条罪状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方氏完全是晚清封建社会特殊环境下的牺牲品和代人受过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合肥籍清廷要员,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总揆清廷内政、外交、军事大权二十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近日,由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暨省历史学会等数家科研学术机构发起的“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在其桑梓之地安徽合肥召开。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李鸿章的家世及淮系集团的兴衰,和李鸿章的历史评价等问题,在经济、文化、军事和人物综合研究等史学领域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近代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王茜维吾尔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其经营农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在近代,从1840-1949年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维吾尔族农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持续地发展着。本文拟对维吾尔族近...  相似文献   

19.
从作者的介入看潘金莲刘绍智潘金莲是《金瓶梅》中仅次于西门庆的重要人物,对这一形象的把握关系到对整部小说的理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想更好更完整地把握这一人物,就必须从各种角度和各个侧面,由表及里地进行透视。这是个复杂长期的研究过程,本文暂从作者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妇女研究面临的若干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中国妇女研究面临的若干转型周怡妇女研究作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在当代中国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近10年来,不少社会科学家及实际工作者对妇女研究的历史、理论及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应该说,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妇女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