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生态危机迫在眉睫,生态文学方兴未艾。文学应该具备生态意识,承担生态责任。由于生态意识的缺失,在自然祛魅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文学负有不可回避的责任。同样,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文学应该而且可以担当唤起人们生态意识、重塑价值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2.
当代,道家的生态思想越发引起世人关注。道家在生态伦理上注重尊重自然,甚至以天地为父母;在生态保护方面,道家认为人与自然不是相互战胜的关系,人应当在认识自然的前提下通过自律来辅助自然;在生态利用方面,道家讲究人应当有理、有利、有节地利用自然,以维护生态和谐,从而呈现出其以"道法自然"为特色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充满了对威塞克斯世界自然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体现了哈代鲜明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表达了生态整体观,具体体现在建构人与物的平等和谐关系以及对动植物所作的灵性描写和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展现。其次,描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具体体现为人类心灵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文章还阐释了哈代小说生态观的文化意义和哈代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4.
该文拟以生态批评的范式对刘亮程的某些散文进行解读,以自然写作为分析之纬,勾勒出散文中的生态精神;以场所及场所意识为解读之经,深入探讨村庄生态系统于人之重。  相似文献   

5.
6.
女性与自然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文章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英美女作家书写生态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根据文本内容将女性生态文学分为三类:亲自然文学、乡土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探究了文学文本中女作家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书写的自然之歌.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生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学是西方人文主义者通过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反思、质疑及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而展开的课题。它在文艺学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显学。拟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背景,探讨生态文学的研究价值,呼吁文学研究对生态文学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当代儿童文学中具有生态意识的小说是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思想,对自然之美、自然之殇的深刻描写,以及回归荒野、复归和谐的渴望,对儿童树立现代生态伦理观念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给儿童带来反思、共鸣的审美感动。  相似文献   

9.
论《白鲸》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从出版时受到公众的冷落,到后来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与接受,并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生态批评语境之下作品所显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取向。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亚哈船长及其船上水手对鲸鱼的疯狂追杀、最后葬身海中的隐喻性叙事描写,揭示出人类如果只以自身为主体,过度张扬自身的力量,蔑视自然界其他生物与人类同等存在的道德权利,则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从中凸显了麦尔维尔前瞻性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对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要催生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鲜明的问题意识.文艺学问题意识的主要表现是:强化"现实"精神,突出关怀意识;强化"怀疑"精神,突出创新意识;强化"本土"精神,突出自主意识.这也是文艺学学术生长点得以创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库伯是第一位在自己的作品中关注资源保护的美国小说家,其代表作《拓荒者》描述了定居者对荒原的改造和文明内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从生态的角度解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殖民者肆意浪费资源的行径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进而揭示作家希冀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共生共存的生态和谐观,有助于人们理性地思考现代社会发展的代价,自觉地构建自然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持续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口头自然诗的分析,探讨其对自然的热爱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解读与分析其蕴含的生态思想,原始的、难能可贵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期对作品的内涵及其内在价值做出评述。本文旨在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说明生态文学批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强调生态危机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高晓声以写作农村和农民题材享誉当代文坛。他创作的"陈奂生"系列描绘了时代转型的大潮下真实的农民形象。他于1988年第二次访美,发表数篇演讲,多以农民为主题。其中,《中国农村里的事情——在密西根大学的讲演》重点讲述了他的农民经验以及他对中国农村转型的思考,这有助于读者理解高晓声晚年作品中乡土意识的转变。乡土意识是高晓声作品的一个突出特征,主要包括农村、农民和土地三个方面。农民意识是中心,它的一端指向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农村,另一端通往造物的恩赐——土地。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农民意识可被视作乡村特有的精神生态,农村意识和土地意识则分别对应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14.
很久以来,人们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宗师--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的认识大多局限于他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很多人把他看成是一个不问世事的隐者.而笔者认为,华兹华斯还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人文主义者,他诗歌中所蕴涵的浓厚生态意识主要体现为:崇拜自然、赞美自然;强烈谴责工业文明对人身心的损害;强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人们对他在生态方面的贡献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上述三方面考察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意识.这些诗歌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破坏环境的痛恨;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生态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以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作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通过对内在价值范畴的创造性发展,罗氏建立起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价值观的新型价值观.并通过运用生态--整体论和系统论方法具体论证了自然价值的内在性、创生性和客观性.把自然的价值论地位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这种对自然价值的论证逻辑体现价值事实化的致思路径.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倾向.罗尔斯顿自然内在价值理论对自然价值的肯定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其客观价值论立场又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作家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通过描写农民罗西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以及在他回归恬静农庄后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人自身的和谐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是一部充分表达作者生态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文坛,生态文学书写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向,它们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把握此写作主题的创生方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问题是当代藏族作家关注的焦点。藏族作家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抒写。扎西达娃从简单批判藏族旧有风俗,走向深层次领悟和思考藏族文化的根脉及其当代传承之道;次仁罗布以新的叙事方式呈现藏族文化的精髓内涵,关注藏族化的当代境遇;尼玛潘多原生态地呈现西藏山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宏阔主题下生动展现了文化变迁过程中个体内心的复杂过程。藏族作家文化生态叙事研究揭示出当前生态批评的模式化、简单化、泛文化倾向等局限。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自1952 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好评并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深入研究。过去几十年人们大多把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悲剧英雄作为研究重点。然而,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冰山原理的代表作之一,其令读者思考和挖掘的思想是广袤无边的。本文拟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通过对圣地亚哥\n的生动而形象的描述,探讨作者试图表达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0.
超验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潮相关作家群的集体智慧,建构于人类对神、自然和人类自身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和人在宇宙中的科学地定位的基础之上,主张归顺自然的立世观;其核心体现于对自然智慧的肯定、对科技文明的解构、对唯发展主义的鞭笞以及对自然文明的崇信,坚信道法自然的知识观;最后落脚于人类的生态责任,确立了关爱自然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