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黔古盐道是川盐入黔、销黔的重要通道,其从以食盐为核心的物资运输与商业贸易通道向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的社会生命形态转变和延续,体现了古盐道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川黔古盐道社会生命史的演进与生计策略、地方治理、文化表达等空间实践密切关联,它们之间的张力形构了古盐道的形成、发展、衰落与重生。现代文化遗产运动和文化经济发展将赋予古盐道在新的社会生命阶段更多符号意义和实践价值,推动古盐道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PP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公共部门和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文章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利益相关方需求分析,探讨了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其与生态保护目标的关系。同时还从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分担角度分析了在赤水河流域应用PPP模式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笔者认为PPP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资金供给,并且有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结合赤水河流域特征设计了赤水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基金框架。  相似文献   

3.
川盐古道源于四川(含重庆)的产盐区,是川、黔、滇、鄂、湘、陕、渝等地的水陆混合型运盐古道,是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依托川盐古道形成的川盐运销,对促进沿线地区的开发、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及民族国家的治理有重大作用。川盐古道文化遗产以古盐道、古场镇、古街道、古码头、会馆、庙宇、堰闸、碑刻、盐运器具及饮食、传统民间音乐、诗词等为核心,类型多样、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潜力。应充分认识川盐古道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对其科学定位,采用文化线路保护的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整体性、多层次保护及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茅台,是著名"茅台酒"的产地,原为蜀之旧地.清代雍正年间,茅台随仁怀同遵义府从四川划入贵州.茅台又西濒赤水河,当遵义府划给贵州后,赤水河大部分河段归属贵州地界,成为当时贵州通往长江不可多得的重要水路.乾隆年间,贵州以京铅外运和川盐入黔需要为由,奏请清政府准予开凿赤水河,从而把茅台推向了川黔间水陆转运枢纽码头的重要历史舞台,进而发展成为清代黔北地区重要的新兴市镇.行政建制的变更体现了当政者的执政意图,从中折射出一个基本道理,即一个地方能否显著发展客观上受到地理位置、需求机会、政府重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洮河流域自秦代起即是城池与防御体系兴建的重要地区。本文主要以《水经注》所载为核心,结合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其分布特征、防御体系进行探析。通过考察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防御体系,反映当时洮河流域的水域文化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湘人入黔频繁。入黔湘人在平息社会动乱、维护封建一统、强化社会治理、复兴文教、推动新政和方志编纂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入黔湘人以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为指导,在晚清的贵州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改变了贵州旧的思想观念,推动了贵州文化快速发展,对晚清贵州优秀文化品格诸如开放与兼容并蓄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晚清湘人入黔,是省际人才流动的重要表现,对区域文化发展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8.
大通河流域充沛的水利资源、茂密的森林植被、秀美的自然景观、多样的民族文化,为它的开发利用以及服务于青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先天条件。所以,大通河流域开发利用研究,不仅是一次有关它的水利资源、森林植被、自然风光的系统综述,也是一次有关它的历史建制沿革、古今民族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多民族文化的全面梳理,同时也赋予研究课题本身以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关于大通河流域开发利用研究直接论述的专著目前还没有。  相似文献   

9.
伊通河流域是满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积淀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族文化内涵,满语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地名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对于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认知,这使得满语地名文化成为伊通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伊通河为依托,研究民国时期以前文献中伊通河流域满语地名的存在情况,考察命名的原因、满族先人当时的居住环境及社会生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记载苏美尔和阿卡德人通过波斯湾与狄勒蒙(古代巴林岛)、马干和麦鲁哈(古代印度)进行海上国际贸易.狄勒蒙处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海上贸易线上,扮演了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三大文明贸易和文化交往中的中介角色,此间发展起来的古代狄勒蒙文化深受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度河流域两大文明的影响,一度进入了两河流域文明范围.大量的珍贵物资由狄勒蒙进入两河流域,由此认为狄勒蒙是富俗、和平,令人向往的神圣地方.  相似文献   

11.
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新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湘江流域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结构体系、发展过程和特征、演变模式及其原因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是湘江流域商周时期地方史框架创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元末明初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之所以能在三峡地区很快进入高潮,除了其地与湖广地区紧相毗邻且有峡江连通的地理优势外,更为重要的是与明初中央政府积极组织大批湖广民众迁徙入蜀的移民政策直接相关;而该地区多处废置的制盐井灶和急待恢复、振兴的井盐业,加上明初对制盐灶户所实施的一系列优恤政策,对于由峡江入川的移民而言,更成为其入境落业的首选之地.正由于此,当全川井盐业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该地区的井盐业能以其迅猛增长的经济实力称雄于巴山蜀水之间.  相似文献   

13.
明清统治者对湘黔边苗民实行的治苗政策 ,不仅破坏了苗区的生产力 ,而且阻碍了苗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积极工作 ,帮助少数民族尽快赶上先进的汉族  相似文献   

14.
川南黔北地区是今天中国白酒的最重要产区。川南黔北名酒区的形成是以这个地区内独特的自然、文化等资源背景为前提的。酒文化作为该地区重要特色文化,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与多样性特征。这些特性的形成与该地区优良产酒自然条件、民间尚酒氛围、稳定宽松酒业政策和酿造科技密不可分。在历史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这个地区酒文化又受到外来文化、政策方面的影响得以强化。反过来,这个名酒地区的形成对川南黔北区域内建筑艺术、文化景观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也成为川南黔北地区传统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盐政存在诸多弊端,未能解除贵州人们"盐贵淡食"之苦;但相关措施对近现代的贵州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贵州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滇黔同处西南边陲,彼此为近邻,早在先秦时期,两地就有一些民间的商贸通道。自秦汉开垦西南夷以来,历代统治者极力在川黔滇地区开辟交通要道,完善驿政系统,以扩张王权,获取强势支配权,滇黔之间遂增辟了为军事和政治服务的古驿道。今天,它们已成为跨区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线路遗产,为做好下一步整体保护的详尽方案,本文就滇黔历史上主要的交通要道进行初步的梳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17.
长江是历史上四川对外的重要交通路线 ,而三峡则是这条交通路线的必经之道 ,是川鄂交通的咽喉 ,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是王朝东西交通的漕运干道。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经历了先秦、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沿江居民经商观念的形成、过境转输的发达、官府关税的巨增及大批城镇 (市 )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东西"本义辩及换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五行说的"东西"源由说不足为据.通过对东和西的甲骨文字形研究,并结合对相关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对川东盐业史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认为,东和西的本义分别是"粮袋"和"盐罐",代指"粮食"和"食盐"."交换东西"就是用楚国的大米交换川东的食盐.通过三重换喻,两者最后成为指代一切物事的泛指词.东和西的意义衍变完全在人类换喻思维的框架内运行,其衍变过程和规律在换喻思维理论框架内能得到充分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理上的封闭性导致四川内外交通都十分困难,但历代四川人以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轿,开辟了通往川陕陇甘、滇黔、藏区、湖广等处的诸多古道,发挥多方面的历史作用,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四川各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彩贵州"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贵州文化。贵州文化的基本元素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典型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多元、和谐、原生态。因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文化之州、歌舞之州、醉美之州、和谐之州,并由此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