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在。没有食,人类就无法生存。但是,人类并不满足于低层次的仅仅为了生存的饮食,人类从原始时期最早把石头烧红将五谷投到石上烤熟起,就开始追求美的饮食,到  相似文献   

2.
人类产生之日起,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需要。在人类产生之初,这个需要首先表现为生存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要日益多样化、丰富化,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而且有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人们的需要要求得到满足,这就形成了人们的利益。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形成了人们利益的多样性。某些社会成员由于一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马歇尔认为,生产从最终意义来讲只有自然与人类两个要素,生产过程是互补性的生物物理过程;生产的目的在于产生效用,也就是通过改变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之能较好地适合于消费者欲望的满足;而消费则可以看作是负的生产;由于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追求不断变化和进步的人类,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必须是关于活力和运动的概念;在人类的生存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民族往往是那些为了其周围人的利益最愿意牺牲自己,因而是最适合于共同利用环境的民族。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学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依靠力量、社会有机体的生存法则、经济过程的数学化以及经济增长与消费转变等问题均有十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社区发展的历史及与之相对应的思想史的考察,文章界定了社区的含义,认为作为人类的共同体,社区是在社会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类彼此相互的基本需要,在本质上它把个体连接在一起,通过参与共同体事务,为共同体服务来满足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也是公民社会的形式和表现形态之一。社区的要素包括区位、人群、组织、共同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方式,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需求。了解这种差异,对汲取西方饮食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特别对我国旅游饭店餐饮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在众多因素当中,利益的竞争是构成科技伦理问题产生的最基本根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满足和维持人类生存这一最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但由于不同主体间的利益上的竞争,造成了科学技术的盲目滥用,以至于使人类陷入严重的新的生存危机.实现科技社会向生态社会的实质性转变,将把人类引向通过利益的调整来解决科技伦理问题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第一基础。由于各个民族成长于不同的自然空间与地理环境之中,所以创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最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饮食体系与餐饮文明。在种种不同的饮食体系与餐饮文明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本文正是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来揭示二者各自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饮食习俗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荆楚岁时记》一书对其节日饮食习俗给予了全方位描述。利用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与饮食习俗的象征意义,将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分为象征食物、象征饮食器具和象征饮食行为三方面,探析节日饮食与维持人类基本需求、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的变迁与馈赠行为。该时期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拥有神圣性、严肃性和有节律的特点,以及具有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表达畏敬之情,维持社会交往和整合社会功能等多重涵义。时下人们感到节日民俗渐淡,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缺失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以"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视野观照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基于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切而提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其理据和意蕴之阐明,关乎实践中的构建和维系,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走向。中国文化传统中蕴含的"协和万邦""恒产恒心""天下为公""忠恕之道""万物一体""义以为先""民为邦本""为仁由己"等思想资源和多重智慧,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提供了意蕴和理据的深厚根基,其所具有的和平性、兼顾性、公正性、道义性和包容性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前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凝聚着浓厚的文化精神。潮汕美食深刻地熔铸着精益求精、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和合的潮人精神。  相似文献   

11.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的需要转化到多方面的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显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提出了现阶段培育"社会的个人需要"的指导性建议,即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从而对人的需要的发展也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了热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互联网的崛起,不仅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也是社会科学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与机遇.作为一种回应互联网技术革命所导致的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行为模式重构的新知识形态,网络社会学不仅仅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社会学的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其基本议题,包括网络空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以及网络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交互影响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建立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不仅关涉到城市化进程的有序化,也关涉到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在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设计可操作性的社会保障方案,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筹措方式。另外需要研究解决新老制度的衔接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渐增多的利益相关者诉求,企业如何在多样的社会责任活动中找到合适的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水平是当下学界关注的议题。基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CSR)的理论框架,利用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慈善捐赠支出、2016—2019年企业精准扶贫中产业扶贫项目支出数据,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分别检验持续性战略(连续3~5年慈善捐赠支出)和差异性战略(产业扶贫支出数据)两种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总体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2)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性战略)虽然在三年与五年投资期限上都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但随着投资时间延长,财务绩效有所下降;(3) 企业所有权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几乎没有差异性影响。通过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框架的深入探讨,并针对两种类型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实证分析,为管理者在应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时提供战略性建议,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同时促进自身的社会价值(Social Value)和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  相似文献   

15.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社会挑战,城市规划应在自我反思和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学传统的充分认知基础上,将对社会需求与社会公正的关注纳入传统空间规划,并赋予城市规划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政策内涵,实现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体系、机制建设还很不完善的现实,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构建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消费品纷纷进入中国。西方先进的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后,不仅改变了旧式交通工具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传统社会观念与消费风尚的悄然变化。随着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开始流行,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方便,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效应。那些有能力消费的社会阶层,把自行车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自行车也被有限地投入公用,成为邮差等部门的交通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自行车的进口,也促使自行车民族工业的发展,尽管产品仿制的过程在外来自行车的冲击下依然艰难。西方器物的进口,产生的文化冲击效应是非常直接的,不仅仅是外在改变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促进新行业的兴起,而且带来深层次的变化。这种消费品的供给,满足了经济发达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影响。自行车可以视为一种物质文化符号,在传播过程中,自行车从奢侈品到逐渐融入日常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最后成了中国人特别喜爱的交通工具,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支持明显弱化,政府的福利支持比较匮乏,这就使得目前农村养老面临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化解不仅需要发挥传统养老的支持作用,更要发挥政府在农村老人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老人社会福利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将老人补助项目与家庭发展政策相结合,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土地养老的可行性,整合政府福利支持与非制度化养老资源,以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还未能充分地反映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求。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将其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同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政治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考察南京鼓楼区华侨路街道党工委实行"大党委制和结对共建"、建立"社区党员议事会"、与社会组织共建"爱心助学协会"和"慈恩托养中心"等案例,可见:党内治理转型关键在于实现党组织结构由垂直的条块分割向区域化的网络结构转变,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多的组织和协调的权力;党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地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政党权威的再生产来源于党的制度性权威;党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是为了发展和壮大社会组织,而不是对社会组织进行控制或渗透;党之所以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不是干涉或妨碍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而是整合党的组织资源,更好地实现政党权威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