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重庆通史》是一部颇有创新、独具特色、学术态度严谨、资料丰富而又填补空白的学术性通史著作。该书在重视政治内容的同时,加重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分量;特别是对重庆的经济,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重庆近代史的断限上,该书将其开端处理成一个过程而非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并把下限断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的1952年,颇具新意。但如此断限,涉及到一个学术性甚强的理论问题,尚须作深入的思考。在一些内容的安排与某些问题的提法上,亦有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2.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中期以来,与西方传统世界史研究相比,上述学者对人类历史整体及阶段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科学,对世界史编纂中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传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未能完全摆脱其束缚。目前,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研究对各文明社会内部发展的考察特别是发展动力的研究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已经成为西方通史类全球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范寿康是一位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哲学家。20世纪30年代,他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期间所著《中国哲学史通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写作的中国哲学通史。该书既坚持从唯物史观出发看待中国哲学历史,又重视发掘中国哲学史自身的特色精义,留下了有益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4.
历史分期法:历史哲学与马克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分期是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哲学提出的诸多历史分期理论,都是按照思想的或政治的标准来划分历史过程的,并且往往先提出一个抽象的分期模式,然后再应用于具体历史。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坚持了经济的标准。他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成熟的历史分期法是相互补充的,辩证地说明了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史研究的是社会的历史,它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一样,都是通史的组成部分。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也同样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方法的范畴。不过,社会史既然是研究历史上社会状况(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功能)及其发展的一门学科,那么它在研究方法上也就有一些本学科具体的要求和特点。本文主要以中国近代社会史为例,简谈几个社会史研究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同时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强化尊重意识和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人类社会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阶级斗争从未停止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现阶段的国际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所以,讲政治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问题 ,最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以党史的历史分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分期 ;第二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属性、自身发展的规律为历史分期 ,并结合党史的历史分期命名 ;第三种是以党的重要历史文献的出台时间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属性进行历史分期。本人认为 ,第二种历史分期是比较科学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有助于总结和发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经验和规律 ,更好地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 ;有利于探讨它的内部矛盾运动 ,使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渝西道德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即关于人的政治品德、思想品德和社会道德。文章从看重政治气节、倡导礼义廉耻、主张以诚待人、关注国家兴亡等四方面详细探析了渝西方言谚语中的渝西道德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12.
刘振华 《南都学坛》2012,32(5):38-44
南阳盆地是一个在自然、经济、人文、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一致或相近的地理空间,非常适合充当区域史研究的"标本"。当前学术界对南阳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来研究南阳盆地水利盛衰与农业发展变迁的关系;二是从交通地理变迁角度研究南阳盆地的古今盛衰;三是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研究明清时期南阳盆地城镇经济的发展;四是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探讨南阳生态畸变及其后果;五是从区域政治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宛西自治及其精英人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从研究现状来看,中国区域史研究呈现明显的地区性研究不平衡态势,以南阳盆地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明显滞后。鉴于此,我们应关注近代南阳盆地交通区位和社会生态变迁带来的影响,尤其要深入研究近代南阳盆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把握近代南阳盆地社会衰败的特征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小说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说三个问题:其一,历史小说应是以作者记忆前时代的真实历史人事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其外延排除各种表意之作和再生小说;能作此区分,才能避免对历史小说的跨元批评。其二,新时期历史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大都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及拟实性浪漫主义,这不是作者的文学观念守旧,而是历史小说品格使然;现实主义,或与浪漫主义结合,为历史小说创作展开永无止境的艺术空间。其三,现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不是故事的河,而是生活的海,内容必须大量虚构,滥造历史的可能性因而大增,历史真实具有显著的"似是而非"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特别正视历史,熟悉历史,注重"似史"真实性,才可能写出既像历史又超越历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对历史上和现代科学研究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所有思想成果。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要考虑到传统认知模式的特点,揭示历史上思想活动的本来面目。开展这方面研究,要着眼于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起到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折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巨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他的民权思想,对于开启民智曾起过良好的作用,启发了年轻一代,客观上有利于他们的思想由臣民意识向国民意识的转变,有利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的转型。时至今日,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仍在继续。所以,重新解读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不仅使我们对他有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对现代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6.
博弈论:解读社会历史的新工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博弈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博弈论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也改变着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博弈论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历史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融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解读社会历史的现代工具。  相似文献   

17.
在追溯伽达默尔哲学的理论渊源时,由于伽达默尔本人高举“哲学解释学”的大旗,人们往往想当然地把他与狄尔泰乃至施莱尔马赫这样心理学色彩浓厚的解释学家联系起来。其实,如果说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一种成熟的、成型的历史研究方法的话,那么,这种新颖夺目的的现代历史哲学与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观是人们对文学历史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不仅与一个人的世界观紧密相关,而且还深受到社会心理和时代感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时下影响较大的几种现代文学史观的分析,反思了“盛世心态”对它们的渗透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文化建设关键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行为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变化、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重视过程性教学、建立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氛围、关注评价中的反思和反馈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历史研究自古以来甚为发达,尤其是政治史的研究,但在清末民初时,由梁启超等人提倡的史学革命,对政治史提出了挑战,但对政治史研究的本质并没有很大改变,它仍然是对中国古代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治制度的机械描述,从而让人们无法领悟到中国政治运作的那种诡谲以及其与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关联意义。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政治史在实质上仍然没有摆脱这个宿命。改革开放以后,政治史式微,而社会史则进入了中国历史研究的领域,并俨然成为了一种史学范式,但当下的社会史研究好像为自身规定了一条准则——摆脱政治史。这也是社会史的一个致命缺陷,它忘记了人类自产生以来就撇不清与政治的关系,脱离政治史的社会史,无疑是缺乏高度和深度的。而事实上恰恰相反,社会史不但有能力去研究政治史,而且相信能更好地研究政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