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狄更斯为自己的十五部长篇小说建立了一座宏伟的人物画廊。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爱·摩·福斯特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这人物画廊的群像的共同特征:“狄更斯的人物几乎都是扁平的(匹普和大卫·科波菲尔试图成为圆形人物,但写得如此缺乏自信,以至于这两个人物显得更象水泡,而非实体)。他们每个人几乎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众多的批评家和理论家正是针对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对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扁平人  相似文献   

2.
细密周至 浑然天成——评《远大前程》的情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狄更斯十几部不朽的长篇巨制中,《远大前程》(以下简称《前程》)不以它的规模宏大,人物繁多,汪洋恣肆或恢谐幽默而闻名于世,但它是其中一颗引人瞩目的璀灿明珠。这里我们处处看到的是一个成熟的才华横溢的作家体现的适度和节制。它没有《匹克威克外传》叙事的散漫;没有《奥立弗·退斯特》中表现的愤激;没有《老古玩店》中感情的泛滥;也没有《大卫·科波菲尔》结尾流露的怡然自得的情调,更没有《小杜丽》的纷繁复杂。在《前程》中,我们在审美的各个方面感到的是恰如其分。该书的主题鲜明又不失之肤浅;情调抑郁又不失之伤感;人物较多又不失之庞杂;脉络清晰又不失之单调;情节结构严谨又不失之呆板,的确是一部难得的杰作。本文拟仅就其情节结构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创作的十五部长篇小说中,有两部是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即《大卫·柯波菲尔》和《远大前程》(以下简称《前程》)此外还有《荒凉山庄》的部分章节由女主人公埃斯特以第一人称叙事,其余章节则是以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的.比较而言,《前程》最能体现狄更斯对第一人称叙事的灵活而又纯熟的运用.帕西·路伯克说:“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述观点——即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的运用上.”这话有道理.狄更斯在《前程》中选择了正确的叙事角度,以第一人称叙述,极成功地完成了叙事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塑造手法,主要从幽默和讽刺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作者对人物神态、个性和语言的描绘;让读者在作品的诙谐、愉悦气氛中领略作者的写作初衷,透过作者锋利的笔触认识到文中蕴涵的哲理。  相似文献   

5.
马车夫巴基思是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狄更斯通过对其言语特征的临摹和复制,用简洁、明快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将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力地渲染、烘托了小说的主人公,凸显这位小说大师的人物素描艺术。  相似文献   

6.
作为表现作品形式之一的第一人称手法,曾被狄更斯用来写过七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大卫·科波菲尔》,也曾被鲁迅先生用来写成过八百七十二字的《一件小事》。出现过普希金《驿站长》、《上尉的女儿》以及狄福的《摩尔·弗兰德斯》、勒萨尔的《吉尔·布拉斯》,夏绿蒂·朗特的《简·爱》等优秀作品。固然,在我国古代,由于小说一般都是为“说话人”服务的“话本”,为赢得观众,说话人为叙述方便起见,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以致第一人称的方式在我国古典白话小说中不多采用,但是,作为“案头文学”的文人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手法依然为一些人所采用(如唐代张文成的《游仙窟》和晚清吴趼人的《二十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可以从总体研究和主要作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总体性研究主要体现在创作思想研究、创作艺术研究、比较研究和翻译传播研究等四个方面。对狄更斯小说的分析和解读则主要集中在《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等小说上。与国外狄更斯研究相比,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研究内容存在重复现象;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加强学术史的研究和更多地翻译、引进国外狄更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大卫·马麦特的戏剧代表作《美国野牛》,以精妙生动的“马麦特话语”,凝练丰富的喜剧冲突,从语言与行动和事实、生意与人情人性、货币与商品及善恶等复杂关系的层面,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矛盾纠结、困扰与惶恐。由此展现了现代美国人焦虑不安的经济生活和精神危机,暴露了现代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其意义是,马麦特以反面警示的方式唤起人性中善的一面,即爱和信任;这也就是本剧人性关怀的现实主义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9.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由著名的学者、神甫变成一个杀人的魔鬼的人物形象———堂·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 ,并通过他坎坷、不幸的一生 ,真实地反映出了法国社会1 6世纪人与宗教的斗争 ,人性与兽性、神性的对峙 ,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 ,科学与神学的交战。但是 ,长期以来 ,爱斯梅拉达作为善的代表过于光艳 ,使得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作为恶的代表便处于次要的位置 ,部分读者只是片面地把他当做一个“贵族统治和反动宗教”的代表人物 ,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他是宗教力量的牺牲品。雨果在《海上劳工·序》中说 :“宗教、社会、自然 ,是人…  相似文献   

10.
大卫·科波菲尔、丹尼斯、"逃脱大师"罗伯特·盖勒普的相继来华,唤起了人们对"魔术"的热情。一台打破传统表演模式、向占据国内演出市场的"洋魔术"发起挑战的《魔法传奇》正在一位年轻的魔法师手里打磨。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所有作品中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是最完美之作品,体现出他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运用一系列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长短句并用、人物的本色语言、重复与对偶等等,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成名后讳莫如深而又萦绕於怀的,是他辛酸的童年经历。这一伤心史被人触动之后,他撰写自传,以求得心灵的解脱。友人见到自传片断,建议写成小说,他深以为然,於是转而开始《大卫·科波菲尔》的构思与创作。创作时,狄更斯以“我”为叙述主体倾注郁积的情愫,化合回忆与虚构,熔铸自我与非我,并且不自觉地发挥潜意识和性心理的作用,成功进行自我的舒泄与补偿,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这部煌煌巨著。他的创作经验是值得后世作家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蒋子龙的《蛇神》和歌德的《浮士德》比较,有很多相似之处。浮士德和“蛇神”的本质特点都是在追求、奋斗和超越中趋于自我完善;他们身上凝聚了时代先锋人物的特点;他们以恶抗恶,以恶卫善,人性恶“成为历史发展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在他们潜意识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情与性的对立和分离;自杀未果反使他们思想升华,成为大写的人;并且在大自然的启示中获得顿悟和平衡,正本清源,归朴返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麦田守望者》书名的由来、人物塑造特点的分析,与《大卫o科波菲尔》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人物对比,以及小说积极意义的探讨,得出结论:对青少年、成年人以及广大教师而言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皮得·凯里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的小说家 ,以其对澳大利亚生活的独特描写而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好评。他发表于 1 997年的长篇小说《杰克·马格斯》以 1 9世纪的伦敦和澳大利亚为背景 ,以流放犯杰克·马格斯从殖民地新南威尔士潜回伦敦 ,寻找“儿子”的故事为线索 ,对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进行了改写。通过使用戏仿和反讽 ,小说颠覆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程式 ,恢复了被压制的边缘人物流放犯的语话及其被排斥的历史 ,重新确立了澳大利亚作为殖民地的历史。在小说中 ,以狄更斯为代表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叙述话语既遭到了质疑 ,也得到了认真的仿效  相似文献   

16.
古人撰史,秉笔直书者有之,隐恶溢美者亦有之。《明史·循史·方克勤传》便是典型的隐恶溢美的范例。这或者不是作者本意。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失实情况的呢?值得作一番详细的考察。《方克勤传》与两个人有绝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叶甫盖尼.奥涅金》体现了普希金本人善恶之辨的人性辩证法。善良的动机可以产生善的结果,也可能产生恶的结果;恶的动机应该产生恶的结果,也可能产生善的结果。这一切对人物的行动,对情节的展开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爱情是伦理学的古老命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尤其是普希金叙事作品的灵魂之一。奥涅金对达吉雅娜的爱与拒绝是一种理性的爱。奥涅金作为一个"多余人",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三位女性人物是《喧嚣与骚动》中的凯蒂·康普生(Caddy Compson)、《在我弥留之际》中的艾迪·本德仑(Addie Bundren)和《圣殿》中的坦普尔·德莱克(Temple Drake)。试图诠释福克纳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作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悲惨境遇的深切的同情,体现出作者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9.
为作品中的人物作特殊命名在中外文学创作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中的“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16世纪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中的Sir John Falstaff,美国现代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小说《八月之光》(Light of August)中的主人公Joe Christmas以及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蝇王》这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的分析 ,探讨了它的主题思想 ,即 :人性是善的 ,也是恶的 ,以及外界因素对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