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赔命价”与国家法的漏洞补充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赔命价"民间规则是藏族从长期的部落对立、割据和部落战争以及调整部落内外部关系的血的教训中换来的生存理性选择.当下藏族赔"命价"民间规则与国家法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根源于我国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法律漏洞.最高法院于2004年对该项法律漏洞进行的修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和沟通,为在藏区解决"赔命价"问题的回燃适用,提供了较为确定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朝中期,吐蕃以其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制度治理华锐藏区,西藏本土文化在此地有广泛遗存,故其他藏区看不到的藏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又由于华锐藏区处于古"丝绸之路"与"河西走廊"这一特殊位置,并长期与其他民族频繁交往,使之文化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性,又表现为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吐蕃法律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吐蕃的法律文化渊源深远。它既源于吐蕃本土习惯和苯教文化 ,也受到中原佛、道、儒文化和印度法文化的影响。研究吐蕃法律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是考察藏族法律文化嬗变历史规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日耳曼民族"赎罪金"制度虽属不同宗教法律文化场域中的金钱损害赔偿制度,但其起源均出自于宗教禁忌规则体系,其本质与当时其生活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明代安多藏区部族志(续前)王继光卷二西宁卫属(塞外四卫附)178族川藏族《明太祖实录》卷77洪武五年十二月庚子条载:“吐蕃诸部川藏邀阻乌思藏使者,掠其辎重,命邓愈为征西将军率兵讨之。”《明太祖实录》卷111洪武十年四月己酉:“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  相似文献   

6.
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形成的历史时期,也是藏族文化逐渐定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众所周知,佛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文化的传入、传播和发展中,翻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打算对翻译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的历史作用,和它在藏族文化形成中应有的历史地位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进对这方面的研究。吐蕃时期的翻经翻译中心主要有两处,即吐蕃本部地区和敦煌,本文主要国绕吐蕃本部展开。译经起源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正式大规模传入吐蕃社会的,但也并不排除藏文文献中记载的佛教在拉托托日聂赞时代就已渗入吐蕃的可能性。佛教之所以在这个  相似文献   

7.
寺院在藏区是藏族传统文化汇聚之地,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数量庞大、内容繁杂的历史档案.为便于整理、编目、利用,文章根据档案的内容将藏区寺院历史档案分为:综合类、所依类(寺庙建筑)、人员管理类、财产管理类、经济类、诉讼类、文化类.  相似文献   

8.
试析吐蕃赔偿命价标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狩猎伤人赔偿律"、"纵犬伤人赔偿律"、"盗窃赔偿律"看吐蕃赔偿命价标准法,其内容是较为具体的,可操作性也较强,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吐蕃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并真实反映了吐蕃社会法律依据人的不同等级或身份而蔑视下层百姓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9.
藏区黄金开发的几次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吐蕃王朝时期的黄金开发浪潮早在唐以前 ,藏区已有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历史。《北史》和《隋书》中都记载了当时的“附国”(今四川甘孜藏区一带 )境内“山出金” ,“王与酋帅 ,金为首饰 ,胸前悬一金花 ,径三寸”。藏区黄金开采的首次高潮当数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并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之后。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并不断开拓疆域 ,扩大其势力范围的同时 ,积极发展吐蕃经济 ,与周边的邻国广泛建立联系 ,为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第吾教法源流》中讲述了松赞干布为了加强与四方邻邦的交往 ,开拓了八个交易市场 ,史称“凯吉…  相似文献   

10.
吐蕃奴隶制社会中的奴隶阶级由来已久。松赞干布时吐蕃奴隶制更加完整,为了巩固和发展吐蕃奴隶主政权,此时对奴隶阶级划分了各种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的奴隶进行更好地役使和管理,使这些奴隶在吐蕃社会中发挥最大作用。对奴隶阶级划分等级这一重大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吐蕃社会的发展,赤松德赞时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强盛,无疑与此有关。随着吐蕃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奴隶阶级虽然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但其社会作用和影响始终关系到藏族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洲塔、乔高才让著《甘肃藏族通史》,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该书约55万字,共分八编、二十五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肃藏区概况、吐蕃渊源、崛起在雪域高原的吐蕃、五代宋代的甘肃吐蕃、元代的甘肃藏族、明代的甘肃藏族、清代的甘肃藏族、民国时期的甘肃藏族等,是一部资料丰富,内容全面的通史。该书的出版填补了甘肃藏族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吐蕃时期汉藏体育与医学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吐蕃时期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从松赞干布赞普开始实行了与唐王朝联姻等一系列密切汉藏关系的开明政策,不仅促进了吐蕃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吐蕃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迪庆州中旬、德钦县及维西傈傈族自治县,是藏族聚居地区。其中德钦、中甸二县藏族更较为多。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为唐王朝同吐蕃及南诏地方政权角逐之地,宋元时期藏族文化渗入较深。有明以来,由于丽江木氏纳西族土司势力的发展,纳西族文化及政治势力渗入,西及盐井地域。迨明末清初,随着纳西族木氏土司势力的衰退,藏族的发展及黄敦寺院在滇西北的建立,使藏族的经济、文化在这一地域又发展起来。入清之后,  相似文献   

14.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极为辽阔,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习惯上分为三大藏区,藏文史书上称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据《安多政教史》,安多之名则是采巴颜喀拉山东麓的阿庆风嘉雪山与多拉山两座山名的首字合并而称的。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之全部等藏族居住区,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吐蕃王朝崩溃以后到蒙古人统一西藏之前这一地区藏族部落有关社会经济的发展诸问题。曾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安多吐蕃社会“生产力相当低下,”本文想通过事实的叙述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形成于吐蕃时期的吐蕃文化,在藏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吐蕃文化不仅开启了藏文化的历史先河,而且对整个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作为吐蕃文化的重要组成——吐蕃乐舞,以英集歌、舞、乐及杂艺百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方式,不仅成为承载和表现吐蕃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吐蕃乐舞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艺术风格,已成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本文就吐蕃文化的概念及意义;吐蕃文化与吐蕃乐舞的关系;吐蕃时期乐舞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色;作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阐明吐蕃乐舞在吐蕃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常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体系来保障。高原藏区作为生态屏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选择符合高原藏区环境状况的法治化路径成为关键,加快生态自治立法、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和弘扬藏族生态文化成为解决问题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7.
吐蕃王朝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的历史生态与人文环境,吐蕃户均人口系数约为4,少于中原地区;吐蕃王朝时期在军事部落制度下大致每3户出1士卒。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估算,除去新占领区所控制的人口,吐蕃王朝本土人口当在350万左右。此外,吐蕃社会中亦存在"不在籍"人口,其具体情况与中原地区有差异。在这些人口中,战争移民约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强,而战争移民所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对后世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口及分布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体系来保障。高原藏区作为生态屏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选择符合高原藏区环境状况的法治化路径成为关键,加快生态自治立法、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和弘扬藏族生态文化成为解决问题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9.
吐蕃王族族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历史的长河中,吐蕃王朝对藏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吐蕃王朝建立以后,一个统一、强盛的藏族开始著称于世。因此,吐蕃王族族源的研究,向来为学者们关注。 关于吐蕃王族族源,过去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源出印度说,二是源出西羌说。 有些藏史记载,佛陀在世时,曾预言西藏将有人类形成,并预言菩萨猕猴和罗刹女结合繁衍出藏人;又有说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来自印度的释迦族或乌仗那王族。这种观点受到大多数藏族学者的否定。他们指出,佛陀出世之前,西藏的历史篇章早已揭开,并非佛陀寂灭之后西藏才有人类。考古发掘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聂赤赞普出自印度之说本有菲薄藏区之嫌,殊难令人信服。为什么西藏的赞普不可能出自西藏本土呢?  相似文献   

20.
敦煌出土唐代吐蕃时期的买卖契约中,仅有3件土地买卖契约。尽管此类契约数量有限,但其意思表述清晰,程式条款完整,为探究吐蕃土地买卖法律制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结合唐律对这3件契约作较为全面的解读后发现,吐蕃占据敦煌后,实行突田制,其下不仅存在着土地买卖之情形,且其法律规制仍沿用唐律。由此看来,"吐蕃的旗号,唐人的制度"延及土地买卖情形中仍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