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全面系统地描述与评价了自“五四”以来有关胡适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将胡适研究分为始发期、形成期、混乱期与发展期, 并分析总结了各个时期研究的特征及其原因, 最后针对性地阐述了有关胡适研究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回顾胡适研究的历史, 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具有某种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全面系统地描述与评价了自“五四”以来有关胡适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将胡适研究分为始发期、形成期、混乱期与发展期,并分析总结了各个时期研究的特征及其原因;最后针对性地阐述了有关胡适研究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回顾胡适研究的历史,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具有某种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适作为学人与民国外交界联系密切。他与民国不同时期的高级外交官私交或深或浅,对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交涉多有评议;外交界对胡适亦相当礼遇,或征询意见,或采纳建议,或延揽任用。留学生群体的“我群”意识、胡适自身的性格特征与处世原则为其提供了在外交界活动的广阔空间。这种交往是互动式的:一方是凭藉与外交界的交往为国进言,一方是借重知识分子的智慧,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4.
胡适一直是自由教育的信奉者和践行者,在北洋时期曾大显身手,独领风骚。1927年后,面对国民党强势推行的党化教育,胡适既公开不表认同,又在实际办学中进行了抵制。当时如其所为者,大有人在。实际上,在整个教育领域形成了自由教育势力与党化教育势力的较量。然而,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学校,双方博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与胡适关系密切的三所大学中,中国公学最终被完全"党化",北大和清华则在抵制"党化"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如此差异及各自的存易充分体现了政权轮替之后教育领域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5.
略论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变迁是把握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思想乃至其一生思想的重要环节。胡适在留美期间的思想变迁表现在文化、伦理、政治、学术等各个方面。他归国后,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良,并写下大量论著,介绍西方文化,抨击封建主义,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显然,这是他在留美时期探求的结果和继续。  相似文献   

6.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阐述了朱光潜与胡适在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不同主张,进而指出朱光潜文化保守主义与胡适文化激进主义、功利主义的对立,最后尝试对中国诗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一勾勒.  相似文献   

9.
胡适力图把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使用的方法,推广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实验主义的思想方法。他用西方哲学的系统来建立中国哲学史学科体系,为现代各门学科提供了一套在初创时期必须采用的普遍法则。他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旨在倡导一种创新思维与求实精神的科学结合。胡适的方法论是实用性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诗坛相对萧条的前“五四”时期,出现了一种十分深刻且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胡适的前“五四”白话诗“尝试”。胡适前“五四”白话诗的出现,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  相似文献   

11.
民国文学史对胡适诗歌中西血脉问题的叙述多彩纷呈,胡适成为史家热衷言说的个案,在正反叙述流中,其形象的不同侧面承载着那一时期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新诗想象。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阶级定性的时代,文学史在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上采取双重标准,对胡适诗人形象进行单一的否定性改写;在西化问题上,全盘否定胡适作为探路者的形象。1970年代末期以后,胡适诗歌的中西血脉问题得到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胡适形象在众声喧哗中其光鲜面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诗歌翻译对白话新诗的草创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适与朱湘作为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的领军人物,他们在诗歌翻译目的、译诗题材选择以及译诗语言与诗体采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他们通过译诗分别为中国白话新诗的草创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与北京大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适一生与北大关系密切。本文对胡适担负北大领导期间所做的诸多工作和他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做了客观评述。同时指出民国时期的北大学统带有浓厚的自由民主色彩,这个传统的形成其中与胡适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胡适在五四时期对于传统戏曲的批判和对李渔戏曲的肯定,都出自于剧场性这一戏剧的根本特性。胡适认为李渔戏曲特有的曲折而充满矛盾纠葛的情节,性格丰富复杂的人物,恢谐风趣的宾白,对生活和人情的细腻体会,决定了李渔戏曲是活的文学的样本。胡适这种客观和充满学理性的态度,决定了他在五四时期的戏剧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中国的文化学术实现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变革时期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传统语言的研究方面,他的音韵研究、对《诗经》的训诂、创建中国文法之学取得骄人的成就。胡适是一位“语言革命家”,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胡适同时又是一位“建设者”。他的《国语文法概论》是现代汉语语法学“草创时期”的奠基之作。他关于“的”字用法的研究,为白话语法的研究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其标点符号的研究体现出极端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非常严密的科学方法。历史已经确立他在中国语言学领域中的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人权运动"时期,胡适制定约法的主张与汪精卫关于建设民主政治的口号不谋而合。1930年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让胡适看到了在中国实践"宪政"的希望。为促进中国民主主义的实现,他参与南北之间的政治博弈。胡适的目的是站在党外的政治立场上,促成"一个政府"的实现,不希望中国重新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积极促成约法起草,给蒋介石集团造成舆论压力,尽快实现民主政治。虽然最终没有取得积极成果,但胡适借助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机会,进一步宣扬了自己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17.
胡适有"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之称.他是明确把中国新文化运动比附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人,并参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变革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中国新文化运动,进而在人的觉醒,文化的复兴与创造等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之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以胡适禅宗研究为个案,研究了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与传统自由思想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胡适的禅宗研究虽然缺乏思想深度,但他的自由主义理论与禅宗存在关联,胡适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这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不同于传统的主要进展,但胡适并没有意识到现代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也能找到它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人生体验的感情投射--胡适的《终身大事》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的<终身大事>在现代性启蒙与现代性审美方面都有极自觉的追求.它有社会问题剧的外在形态,更有表现作者缺失性体验的情感内核.作者借艺术的幻境发泄郁积已久的苦闷,实现在现实中没有实现的愿望.在戏剧形式上融会了中外戏剧的特点,建构了"五四"时期话剧独幕剧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经验主义实在观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原则;工具主义真理观否定了终极真理论;重疑求证的方法论突出了理性主义精神;改良主义历史观表达了反封建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因此胡适的实用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曾被广大知识分子接受,它无情冲击封建文化的堡垒,大力破除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中促使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五四"时期的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