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避讳学是一门研究避讳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我国避讳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伴随一部避讳史,也有一部中国避讳学史。中国避讳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避讳史料学时期——先秦至明代,二是避讳学的萌芽期——清代,三是避讳学的形成期——近代,四是避讳学的发展期——现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着“避讳”的习俗,但并非起于周,成于秦,文献资料表明,应始于汉初。  相似文献   

4.
前人研究《古诗十九首》创作年代方法多样,从古代文化常识着手则较为客观。关于《古诗十九首》所涉及的避讳问题,前人只是简单论述"盈"字触犯汉惠帝刘盈,并未进行系统性的整理研究,从而存在一定研究空间。依据避讳可知,第12首中"荡涤放情志"与东汉桓帝刘志名讳相冲。桓帝追尊其父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而第16首中"亮无晨风翼"与刘翼名讳相冲。据此,认为该组诗产生于东汉桓帝时期显然是错误的。曹氏家族在宛城之战中遭受重创,"游戏宛洛"也不应出自曹植之口。  相似文献   

5.
王先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王著")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艺术心理思想的著作.说王著全面、系统,是因为其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主要历史时期及中国古代所有重要的艺术心理思想;说王著深入,是因为其是将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放置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心理这样广阔的宏观背景上来展开研究的,在研究方法上是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作参照和导引的,是与古代及现代的艺术活动实际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先生关于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及其汇流地区所在问题的论断对敦煌文化研究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季老的论断对于回答敦煌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据以认定:敦煌文化并不是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是专属于中原传统文化的,是专属于古代中国文化圈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敦煌文化所在地敦煌地区虽然也有古代世界四大文化汇流的明显表现,但这里的文化内部构成并不同于作为古代世界四大文化汇流中心的西域,而是中原传统文化及其体系始终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科层制所代表的官僚政治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因这种文化的需要所造成,宗教文化亦受其压制而成为亚文化.官僚政治影响,甚至控制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支配着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官僚政治文化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真正的主文化.  相似文献   

8.
廿四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廿四史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区域历史与文化提供了纵向的文献线索,也为研究北方各游牧民族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又是对古代北方区域历史与文化进行专题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9.
陈垣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论著,璀灿夺目,有口皆碑;而避讳学虽是旁枝逸茎,也是他属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著《史讳举例》,对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避讳现象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指出不同朝代的避讳特征。阐明避讳学对考史、校勘乃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的重要作用。这是他国学研究中一个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那个近代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比古代传统文化更为密切.如果说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化仍有深刻影响的话,那么近代文化的影响就更深、更大.中国近代文化,是外国侵略,中国人觉醒、反抗、救亡图存的产物.尽管它有种种缺陷和弱点,但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活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今天回顾和反思近代文化形成、发展、兴衰的历史,必然会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许多有益借鉴和有力的启示.因此,重视近代文化的研究,是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