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待自己祖国的一种态度、一种感情。它既是一项政治原则,也是一项道德要求。国际主义则是人们坚持国际团结的一种根本观点。它们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1.爱国主义苜先是一种情感。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及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热爱。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采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第168一169页)它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与富强而主张的奉献与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特色刘炳愉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①这可以看作是对爱国主义下的最一般的定义。作为道德情感的爱国主义,往往外化为对祖国前途、荣誉和民族尊严的态度及建设祖国或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和...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任务,无疑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爱国主义品德。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个历史的范畴。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然而,当前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花花绿绿的东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又反过来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影响.历史上的中国,历尽沧桑而未亡,兴衰更选而崛起,正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了巍巍华夏的顶天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和凝聚国力振兴中华的巨大动力,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要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对肩负跨世纪艰巨使命的大学生进行深入持久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既为当务之急,又系百年大计.而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他们从爱国主义者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传体政治抒情诗.长诗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执著追求进步政治理想、毫不妥协地进行斗争、热爱和忠于自己祖国等方面表现了屈原的人格美,其意义在于唤起麻木灵魂的警醒与自觉,培养人们高尚纯洁的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一贯重视历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历史教学对人民、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的环节。江泽民同志在去年“五四”讲话中说:“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充分利用祖国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传统,对全体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进行政治思想教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张巍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精神支柱什么是爱国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人们热爱自己祖国的江河湖海、森林矿藏等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热爱祖...  相似文献   

8.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奉献青春滕品文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要教育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集中到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上来,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上来,为我们民...  相似文献   

9.
“人生法则”是道德标准,或者说是道德法则,人们选择正确的道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态度和生活。而且实际上它是一种宗教信仰,人们坚持按自己的信仰行事,决不去违背它,“人生法则”与土地法相像,人们无论如何也要遵守。所以,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爱国主义的实质涵义不仅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列宁),而且包括人们对待祖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它是由这些感情、思想、观念、行为融合而成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运动。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全民性因素是我国历代爱国主义运动的共同特征。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运动的时代特征是:(1)把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结合;(2)把爱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与拥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广泛性结合起来,(3)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4)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道德宽容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有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宽容要求道德主体应有道德自由,道德自由是衡量道德态度和行为是否属于道德宽容的重要标准;要求道德主体应当遵循不干涉他人正当自由的原则和尊重犯错误的权利、价值差异性、人格尊严、自由的权利,以实现公正、合理、正义的道德秩序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社会形态。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国家,由于国家的客观存在,使人们在头脑中随之产生了爱国主义思想,各个国家的人民在心目中都存在着这种对国家的感情。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的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既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它是用来调节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关系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又是上层建筑范畴,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各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又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央发表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谈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常地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中强调了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如何,将关系到四化建设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  相似文献   

14.
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浅谈韩宏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和责任感,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植并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真挚的感情。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对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爱恋,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人...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通过历史形成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崇高的道德规范。它是主导民族形成共同心态的灵魂,支撑国家整合构架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一方面表现为一种历史传统具有永恒的继承性;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又具有相对的差异性。这种由于时代的变迁,政治、经济状况的演变,不同时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发端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本文拟就大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基本特点、革命实践以及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作一论述,以求丰富对这场革命的认识,并加深对爱国主义理论的研究。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起源于被革命党人奉为“圣经”的卢梭的思想。爱国主义作为对自己祖国价值的一种认识、意向,所反映的是人们与祖国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因此,祖国作为爱国主义的对象,不可能是一个空洞和抽象的概念。卢梭对祖国形态的表述就十分强调其政治含义。他给祖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组成祖…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文化建设就其主要内容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在我国文化建设这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江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关系着一个国家当下的政治稳定和未来的政治发展。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青少年对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介体传播的政治信息进行认知、选择和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并随着政治实践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激发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内在机制需要国家和社会从坚持政治方向、改善政治环境、拓展政治社会化平台和途径等方面努力,促进青少年形成社会主流政治态度,坚定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9.
健康道德是一种新型的全社会健康道德意识,又是一种新型的“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健康行为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和观念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性法规,健康道德同社会纪律的其它形式一样。在保护和增进全社会人人健康的实践过程中调节人们的健康行为、发挥其调节职能。健康道德的调节职能表现为在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调节着人们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无庸置疑,健康道德中健康意识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对人们提出的健康道德要求和对履行这些健康道德要求的监督要通过精神的影响,即通过每个社会成员或个体应该认识清楚的和成为自己行为动机的义务感,和通过对他的行为的评价和自我评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政治心理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最直接反映,是对政治行为及过程产生指导作用的日常意识,是指特定时代、民族、阶级、阶层、集团的尚未形成理论的政治的感觉、感情、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愿望、要求、理想、社会思潮等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