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的社会属性是什么?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正确解决文艺遗产的继承与革新等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艺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经过五十年代初期批驳苏联特罗菲莫夫的“文艺非上层建说”之后,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已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但近年来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却又出现了一种“文艺非上层建筑”说,其代表性观点就是朱光潜教授在《西方美学史》序论里的一段论述。朱先生只把“政权,政权机构及其措施”也就是  相似文献   

2.
一文艺真实性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可以说从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有了经典的论述。如亚里士多德当时就提出“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诗(文艺)可以摹仿现实世界所蕴含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他那里已经有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明显界划。亚氏的这一观点后来几乎成了文艺理论中的一大“公理”。后世关于文艺价值以真为基础的“真善美”的三元架构模式正奠基于此。按理文艺的真实性问题于此即有定论,诸论家似不必再为此耗费神思了。然而正相反,由于文  相似文献   

3.
<正> (一) 革命文艺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们所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就已经提出了革命文艺应当表现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还未能全面阐述文艺在革命事业中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对这个问题作了精辟论述的是列宁。他在一九○五年写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党性原则。他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  相似文献   

4.
读了《学术研究》1991年第5期关于“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问题的一组文章,觉得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笔者曾在该刊1984年第5期发表《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的论述》一文,也谈到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现受到以上讨论的启发,拟作一些补充和具体论证。一、几个基本概念须要明确文艺作为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通常又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说社会现实的反映,还说文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文艺究竟反映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上面提到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为文  相似文献   

5.
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即革命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文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确立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同时,毛泽东同志还进而指出实现这一方向的根本关键在于作家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的问题。这就不仅从理论  相似文献   

6.
(一)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问题,也是关于文艺方向和方针的原则问题。对于这个关系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第二是为农民的”,“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凤媛 《学术月刊》2024,(2):166-174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对抗战大局和抗战文艺综合而深入思考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既是老舍反思抗战文艺重宣传、轻艺术的一种转向,也是他深受抗战时局之刺激和抗战建国理想的感召,思考抗战文艺如何更好地反映现实,进而为新中国的未来建设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老舍作为文化审视和人性批判者的意识被再度激发强化。他借树华农场这一经济实体在抗战时期如何运作的细致剖析,从经济问题延伸到了文化和人性问题,也牵涉出对抗战文艺如何处理“情”与“理”之关系的多重思考。老舍的“情”“理”之辩,融合了他对抗战社会内在运作机制的犀利观察,实践了他对抗战文艺如何切实突进现实与生活的新思考,也寄托了他对抗战文艺淬炼民族文化传统、参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8.
在现在文艺现象和文本发生变化的今天,我认为跨学科是一种必然。在文学文艺越来越走向泛文本时代,文艺文本变得越来越庞杂的当前,如果只坚持文艺学学科原来的理论立场、视野和方法是不够的,必须面对新的文艺文本现象,才能发挥人文学科的作用。现在讨论到社会学科的时候,因为它对社会现实的介入比较深,往往就容易受到重视,那么人文学科应该怎样做?如果离现实太远,就容易被冷落,而且研究者往往也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能够坚持住当然需要一种勇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不去面对新的文艺文本现象也很难,你必须去解释它,如果避而不谈,那人文科学的意…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艺的本质特性问题 ,历来是文艺学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当代文艺学的变革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和体现在对文艺本质特性的认识不断推进和深化上面。回顾新时期以前的传统文艺学 ,是站在哲学反映论的基点看待文艺现象 ,把文艺看成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认识 ,是一种反映论或曰认识论的文艺本质观。新时期以来 ,当代文艺学在这个理论框架的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变革 ,即由过去的运用哲学反映论原理阐释文艺现象 ,推进到深入探讨文艺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及审美特性 ,是为“审美反映论” ,不少学者都是沿着这一路径向前探索推进的。应当说 ,从…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的高涨和回落即与新时期特定语境相关联 ,又是学科建设规律自身发展的结果。新时期文艺心理学首先有参与“文学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姿态 ;研究材料来源的可靠性 ,对文艺心理学发展和研究是个制约性挑战 ;八十年代对西方文艺心理学方法重新发现和借鉴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九十年代以后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明显增强 ,学科建设意识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把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文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出发,借用社会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研究文艺,这是人类对文艺现象进行社会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们常说的文艺社会学。 文艺社会学涉及文艺与自然环境、种族特性、社会心理诸方面的关系,涉及文艺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等。作为一种思想,可以说它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法国的斯太尔夫人、圣·佩甫等人的  相似文献   

12.
何志钧 《江淮论坛》2007,4(6):179-182
客体存在于一定的关系系统中,是在动态的流变中生成和变化的。随着关系系统的变化,存在于一定的关系系统中的客体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文艺消费的客体也有着自在客体或潜在客体与现实客体之分,随着关系系统的变化,存在于一定的消费关系系统中的客体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文艺消费的客体是一种复合客体,有着多重性质,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予以理解。作为商业消费的文艺消费和作为文艺接受活动的文艺消费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具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和运行规则,在前者中和在后者中,文艺消费的客体大为不同。文艺消费客体的复杂性还在于一定文艺产品随着生产、流传、传播状况的变化,其作为客体的面貌也变动不居。  相似文献   

13.
抗战与文艺     
文艺是反映现实的,抗战是全中华民族争生存的一件大事。因之,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文艺,无疑是反映抗战的。自从前年“八一三”抗战发动以来,中国文坛上产生好多抗战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战地通讯……大部分是描写前线将士怎样英勇杀敌,民众怎样精诚团结。这种现象,当然是好的,可是人人都写抗战的光明一面,写来写去变成公式化的东西就不大好了。前线将士是应当描写的,但后方民众生活状态,也都与抗战有连带关系。我们能够把握住后方的现实去描写,那末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抗战的,抗战文艺不一定只限于写前线情形。因为文艺有教育民众、组织民众的作用。抗战过程中,我们的优点当然要尽量的发扬,而缺点也应该反映出来,使人们从优点方面得到鼓励,缺点方面知道改良,这才算尽了教育民众的作用。也就是光明一面我们要描写,黑暗一面也同样要描写。这样的文艺,才是深入的、真实的文艺,不是表层的虚伪的文艺。  相似文献   

14.
<正> 王船山以经世致用为其学术的根本宗旨。对于文艺问题,船山也据此宗旨发表了不少精到的艺术见解。船山的艺术真实论,就是他文艺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的文艺真实论是他文艺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原则。要求文艺表现真实,这几乎是我国古代哲人和文艺家共同的文艺主张。由于我国的文艺是以抒情性为其特点的,所以古代的文艺真实观,也比较注重强调情感的真实。比如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周扬在文艺问题上的反思,由于未能触及他的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体系的根本,因而不过是有限反思.周扬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进入新时期之后,这个口号成为历史.此时周扬在反复强调文艺不能离开政治的过程中,重申文艺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重申文艺不但要服从虚的政治,还必须服从实的政治,即服从人.这表明他的观点实际上没有改变.周扬也承认过去有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情况,因此提出应该允许文艺的范围和作用多样,不应该要求所有的文艺都从属于政治.又提出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继承传统与革新的关系三者中,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基本的.还提出必须重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既然不能从根本上弄清要求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给文艺带来的是什么,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周扬的认识,终究不过是在旧城堡里踱步,他的局限也正表现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文艺——评《文艺与意识形态》凌晨光臧济秀对于任何一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者来说,意识形态问题都是不容回避的关键性课题。正如《文艺与意识形态》的作者谭好哲先生所言:“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许多观点、问题与范畴、概念,包括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17.
语境问题是影响文艺阐释效能、功用、甚至阐释性质的重要因素,其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有创作语境、接受语境、历史语境三重关系;其在文艺批评中的表现,有对象语境、关系语境、结构语境和功能语境。文艺阐释语境中的内容,表现为“说什么”,作者的言说意图与文本表达的客观效果之间是有差异的。文艺阐释语境中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对谁说”,即言说者对谁说和所说内容谁在听的问题。以上共同构成了阐释语境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文艺阐释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达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统辖性的理论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原理同中国文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三代领导人论文艺一以贯之的理论立场和精神品格。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理论、江泽民文艺论述对于21世纪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方法论启示意义,首先便突出表现为它的中国问题意识。密切关注并紧紧抓住当下文艺领域的现实问题,应该成为文艺学理论创新的支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言与思的关系角度考察当代媒体方式对于文艺的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在文艺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 ,从中国古籍中考察言与思的一般关系 ,是对于所提出问题的溯源式研究 ;第二 ,西方论著中关于言与思一般关系的论述 ,作为对于第一点的补充 ,并且以此作为过渡到媒体问题的理论铺垫 ;第三 ,媒体方式与文艺话语关系 ,对于当代媒体尤其电子媒体在文艺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进行一些清理。总之 ,当代文艺话语既是以媒体作为传达工具 ,也是以媒体作为铸造内容 ,以及进行思考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正> 创作主体性问题,人们有彼此不同的多种看法。本文也就创作主体性的内在形式,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 创作主体性的两个方面 作家的创作主体性是单一的呢,还是存在着矛盾着的几个方面?当人们认识到应尊重文艺的自由规律之后,这个问题便成为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文艺的主体性就是“超越性”,就是作家所具有的“自由精神”对现实的“超越”而直接进入“自由的领域”;有的同志则停留在过去的理论边界线之内,把文艺主体看成是文艺反映现实的手段。这些看法,前者偏于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要求和自由理想一边;后者偏于现实政治和客观认识的一边。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强调人在实践中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这个事实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在社会领域和意识领域中,人类不但具有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能力,而且具有不断的完善“现在”、预见“未来”的智慧;但是,所有这些,却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类只有依循着种种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