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论闻一多的神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用扎实的古代文化知识,科学分析的方法,以崭新的文化视角,对中国古代神话进行了精深的研究.他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探求中华的民族精神,取得了中外瞩目的成果.闻一多先生"对于‘龙'的考证","对图腾形式意蕴的揭示"及"原始情欲和生殖崇拜的解说"等在神话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对于闻一多神话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62-263
<正>闻一多的《神话与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共收录18篇论文,追溯了中华大地远古神话所蕴涵的神韵和色彩。闻一多以神话为中心,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细致考察;以《楚辞》为代表,对先秦诗歌进行详尽阐述,诠释了神话与诗的紧密关联。在《神话与诗》中闻一多认为,神话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学的源头,研究神话如同研究诗一样,要清理自上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心路历  相似文献   

3.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为研究古史而进入神话研究领域,并得出“古史即神话”的结论,他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及“历史演进法”,为系统梳理与研究中国古神话开辟了道路。闻一多自觉地把神话研究与诗学理论结合起来,开拓了神话学的诗学研究天地,他采用人类学“三重证据法”,解开了古诗阅读中的神话之谜。  相似文献   

5.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神话研究的方法论变革——评《中国神话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神话学研究中,变革研究方法是前人早已提出的一个老题目。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闻一多先生率先吸收了民族(俗)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资料并将综合研究的方法引入神话研究领域,他在研究方法上的革新至今仍有余响。进入八十年代,虽然有一些学者尝试用整体性的方法研究中国神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和视野的过分狭窄而限制思维空间的开拓和理论探讨的深入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那种缺乏深厚的学术根底而仅凭灵感或“思想火花”来研究神话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锻造崭新的方法论来研究中国神话,这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叶舒宪的近著《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在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8.
“文学人类学”是比较文学新兴的分支。它试图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文学材料,而文学材料又可能反过来充实并革新那古老的人类学。人类学研究的是整个人类及其文化,那么“文学人类学”就必定是跨民族、跨语种、跨文化,因而注定是“比较的科学”。“文学人类学”在中国大陆的崛起是近几年的事(可以参看方克强和叶舒宪等的有关论著),但是它的“运用’句有七十年左右的历史。郑振择、闻一多、陈梦家以诗人研究中国的民俗、神话,取得骄人的成绩,实际上就是“文学人类学”。这里还不说茅盾、鲁迅、郭沫若等的零星工作。中国文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女娲生殖、生育的内容也是女娲神话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考古发掘的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女娲生育、生殖的内容多有记载或反映,女娲神话的史学价值不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学术探索》2013,(10):F0002-F0002,F0003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一书运用民俗学、神话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一节日祭祀作了系统的剖析。从纵向上阐述了节日大多起源于祭典的规律,并从横向上梳理了西南民族节日的形态、类型、特点等。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了“以民俗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神话哲学、文化精神研究为先导”的民族文化研究方法,体现了从神话原型着手探寻民族节日深层内涵的理论特色。还以文化变迁的视角,对民族节日与当代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的关系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志平 《东岳论丛》2000,21(3):142-143
《楚辞》研究一向蔚为显学,近年来理论方法的进展尤为迅速。这不禁使我们怀念起百年冥诞的闻一多先生,他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和神话学角度研究《楚辞》,所得结论至今尤有新意。由于《楚辞》本身的神话色彩,所以它与文学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以前很少有人将之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 蓬莱神话和昆仑神话是两个并列的系统,学术界的传统看法是:昆仑神话起源于我国西部地区,是由西北古族创造的,它流传到东方以后,才在沿海地区形成蓬莱神话。前辈学者闻一多、顾颉刚先生均持这种观点,并有详尽论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蓬莱、昆仑两个神话系统的关系在看法上趋于多元,但由于缺少对二者统一的综合考察,结论仍可商榷。从两个神话系统的基本内容方面审视,它们确实渊源相同,然而,二者并不是源于西北古族,而是源于古代东夷族,是东夷文化的产物。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却都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东夷文化的突出特征,地域色彩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先生对中国神话学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先生除史学研究贡献外,也是神话学研究方面的 拓荒者。他对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构建,对中国古代神话系统的独特把握,对神话本质特征 的深刻揭示,以及在肯定神话历史化、揭示神话的演变和流传过程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 就。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诗学理论与新诗形式的现代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波  魏建 《齐鲁学刊》2003,3(5):99-101
在中国现代新诗学理论的现代化建构中,闻一多的诗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闻一多诗学的语言观首先区分了诗性语与实用语,由此确立现代诗学的本体论形式观,并进而确认现代诗的"有意味的形式"。闻一多提出的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原则,是其诗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观和形式观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5.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诗经>研究的述学文体、理论运用、观念意识,在考据、阐释、鉴赏的结合、推进中,全面展现出<诗经>字字句句蕴含的原始生命力.在<诗经>研究中,闻一多表现出不袭旧说、直切本源的果敢,但也最大限度做到释古可信、步步为营.这对当今学界,<诗经>研究的文化人类学阐释滥觞很有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时代的中国现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在神话观上形成完整的理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某些神话学者,他们也多限于对外国神话和外国理论的介绍,未能涉及中国神话,更缺乏理论的建树。唯有茅盾,在神话学的理论上有不少建树;这不但体现在他对外国神话的编译和研究中,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他对中国神话的整理和研究中。茅盾满怀爱国主义的激情,十分重视中国神话的研究,在人类学派神话学的影响下,在对中、外神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神话研究史的回顾反省,借鉴西方原型批评关于神话文学移位学说的理论,以及西方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从构建中国式神话研究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神话研究领域以“中体西用”取代“西体中用”的理论设想和具体操作程序,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扭转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角度和视野,把中国神话的历史学、宗教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拉回到文学研究的本体中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神话特异性的研究将证明:中国神话的主体进程,是在经过比较和选择之后形成的.中国神话的历史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这种比较与选择的历史.中国北方神话曾为中国神话体提供了同中原神话不相同的一条途径,即:神界系统化、非伦理化和多元并呈性.中国神话甚至整个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面临象四大古文化中其他三大文化系统(埃及、巴比伦、印度)那样的灭顶之灾,其重要的一点,便是有了中国北方文化及其他周边文化提供的诸多选择比较,不断补充和激活其主体文化.而日益衰败、不得不面向世界的中国近代文化史,正是开端于中国北方文化及周边文化同中国主体文化的最后统一不再能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提供选择与比较之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是人走出来的.重建中国文化,就应在面向世界的同时,重振中国北方文化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可能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学是在继承与发扬古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总结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也为了驳斥那时西方一些学者散布的“中国没有神话”的谬说,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郑振铎以及后来的闻一多等人都非常重视对我国古代神话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