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马克思学说性质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资本论>这部著作独特的内在结构和建构原则表明:马克思的学说既不是纯粹的科学(经济学)著作,也不是纯粹的哲学著作,而是对于"资本"的批判理论.在<资本论>中,哲学反思和科学研究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关于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古典政治经济学由于囿于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只能在资本主义社会框架之内探讨社会财富增长的机制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可逾越的界限——阶级关系,从而实现了科学术语的革命,将单纯的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 《资本论》揭示了物掩盖下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并找到了一条解放何以可能的现实道路.《资本论》不仅破解了资本的秘密,也破解了存在的秘密.因此,《资本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并非一种经济学超越,而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存在论超越.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曾刊发介绍“没有论文的世界级大科学家”李登海的文章(《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27日),使人感触颇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空前活跃,每年都有大量成果发表,然而在国际上尚没有得到多少承认。“成果丰硕”而水平不高的尴尬,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功利主义倾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构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马克思的新哲学是在对现实物质生产过程的研究中,找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新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新哲学的经典表述,其一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其二是在1859年写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后者与前者的差异在于,通过《资本论》马克思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构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从纵向内在贯通论和横向内在贯通论两个维度来看,马克思的新哲学既是唯物的,又是历史的,当代物质生产实践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影响《资本论》的理论效力,《资本论》依然是我们批判和改造当今世界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理论体系是一个艺术的结构,它的形成依赖于构建结构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实施有几个必要的步骤:首先是对复杂的、多维结构交错、混合而成的混沌的对象总体进行解构,梳理出其中包含的各种结构;其次是对这些结构进行修正和改造,突出典型对象的主要结构,突出其历史发展结构、实质结构、性质结构;再次是对主要对象的实质、性质、多维结构进行分析与重构。这些再现的结构还与批判的结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已是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到的本体论思考则更是牵涉甚广的问题.试就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本体论问题的研究现状,探究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本体论思想,寻找相关例证,解析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资本论》创作历史看马克思科学辩证法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但没有制定“辩证唯物主义”的术语 ,也没有写出专门的唯物辩证法的著作 ,但他却留下了作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资本论》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通过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方法来体现的 ,甚至可以说其完成形式的实际存在形态就是《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因此 ,我们探索疏通《资本论》的哲学脉络 ,破解和阐述其对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内涵的隐喻和明示 ,实质就是透视《资本论》创作过程背后的思想活动的内在本质。一、马克思的理论活动的出发点马克思理论活动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机体及其经验事实 ,这就规定了他首先着手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诸多学者对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著名政治经济学者马克思也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对经济伦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主要内容的阐述,探讨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作用和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钱立火 《学术界》2004,(2):225-229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 ,一是因为工人运动在理论上的需要 ;二是因为他极为清醒地知道 :资本主义并不会因为人们的义愤和诅咒而灭亡 ,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战胜资本主义的前提。当代资本主义又有了新的发展 ,认真研究当代资本和当代资本主义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11.
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 ,其自由资本主义部分 ,一般都照搬《资本论》3卷的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和改变的必要性 ,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 ,不仅要体现在社会主义部分 ,而且也必须体现在其资本主义部分 ,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理论体系 ,使之能够帮助人们深刻认识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运用历史事例验证经济思想的科学性,通过概念与思想准确再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对人类经济活动历史进行整体考察,《资本论》通过这三个不同维度体现了马克思用历史方法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立场和严格态度。《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对经济理论研究的思维产物,更是用历史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典范。通过运用经济活动的历史材料、系统回顾人类经济活动历史、分析经济范畴和思想的历史演变,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科学性得到了历史验证,在揭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忽视历史的思想缺陷的同时,实现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资本论》历史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历史方法和历史态度,立足中国历史和现实,才能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国内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大都赞成通过借鉴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但却很少看到,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合理和有效的研究方法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那里。实际上,现代经济学中关于微观和宏观、均衡和失衡、实证和规范三个重要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在《资本论》中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过;不仅出现过,而且还常常被充分地讨论过;甚至也不仅仅是被充分地讨论过,还在许多方面超出了当代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方瑞 《浙江社会科学》2020,(9):105-111+160
如何判定《资本论》的理论性质,其关键在于对《资本论》方法的研究。围绕这一争论,学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阐释路径。一种是实证主义的阐释路径,立足于经验事实,注重对各种材料的整理与归纳,但这种阐释路径以"非科学的观察者"的方式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外部联系进行说明和描述,最终陷入"图式化"的经验抽象之中。另一种是黑格尔主义的阐释路径,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解释原则,"要求面向既定社会的自我活动,并由之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之中",但这一阐释路径由于"跳过了经济分析的必要环节",必然陷入到黑格尔式的思辨抽象之中。鉴于《资本论》方法的研究对判定其理论性质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通过回顾马克思对不同研究方法的评述,来重新审视这两种阐释路径的理论困难,澄清《资本论》方法研究的阐释原则,以期进一步深化对《资本论》理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9):59-64
《资本论》不仅是关于"资本"的"资本论",而且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存在论。《资本论》之所以能够超越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局限,内在地澄清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机制,正是因为它切中了现代人真实的生存境遇:"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现代社会依托资本这个"物"解构了传统的价值整体主义而强调个人自由,但由于它所理解的人仅仅是"孤立的个人",所以它不仅没有使得个体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反而促使个体由于失去"最高价值"的支撑而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之中。这就是现代性的价值个体主义的深层困境。《资本论》触及到了现代人这一价值困境的现实根源——资本,所以它最终破解了资产阶级自由观的幻象,为现代人的未来指明了实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陈永兴 《南方论刊》2009,(6):10-11,9
从飘逾云端到跌落谷底,不到两年,包括中国上亿股民在内的全世界股民们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一场金融海啸,中心就在华尔街。潮起潮落之后,特里尔——卡尔·马克思出生的地方,一个一直沉寂的德国小城,骤然掀起了它的旅游热,而《资本论》则迅即成为书市炙手可热的抢购品。人们重读《资本论》发现,从成功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至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在它的规律之内运行,它清晰地敏锐地嗅觉到了又一轮更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必然——只是这次表现为金融海啸而已。  相似文献   

18.
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批判社会理论对马克思"空间缺失"问题的批判和质疑,应当立足于《资本论》这一最经典的文本,深入挖掘和阐释马克思丰富的空间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出了"劳动"、"资本"和"时间"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双重空间"本质:劳动是"价值增殖过程"与"协作生产"的空间,资本是"资本的文明面"与"个人受抽象统治"的空间,时间是"工作日的缩短"与"人类发展"的空间。在此意义上,《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最终追求的就是以"人的独立性和个性"取代"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建构一个"自由王国"的"希望空间"。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堪称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理顺《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有利于在新时代实践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本文根据《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幅度和影响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资本论》第一个中文译本的出版和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重译的《资本论》全译本的面世等三个重要事件为分期标志 ,将《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时期 ,并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廖兴兴 《理论界》2023,(12):15-22
在既往的研究中,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机器思想被认为是前后一致的。然而,对比《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机器思想存在一个转变,即马克思在《大纲》中基于生产逻辑批判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同时,承认机器的积极作用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美好展望,而在《资本论》中则立足资本逻辑抨击机器的应用对工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放弃了对机器应用抱有的美好设想。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马克思更加理性和切合实际地对待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而且体现了其机器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对马克思机器思想转变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马克思机器思想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完善科技治理与增进人类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