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语言、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及服饰特点等方面的特征,一般将居住在甘肃、青海等地的藏族同胞统称为安多藏族。他们在藏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与“康巴”(即四川、云南地区)、“卫藏”(指西藏地区)地区藏族是相同的。但在风俗人情、服饰发展上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舟曲藏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对舟曲藏族服饰进行分类,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揭示舟曲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力图向世人展示舟曲藏族服饰最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五省区藏族妇女服饰览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妇女服饰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比较详细地展示了特点鲜明、风格各异的五省区藏族妇女服饰,其目的在于揭示藏族灿烂的服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藏族服饰可分为13大类型,藏族服饰综合性区划是服饰分类与地域分布结合的结果,而以历史地理区域为基础的文化区具有统摄性和包容性,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密切,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其中心区域的服饰文化一致性突出,过渡区域的服饰文化变异大,种类也较多,边缘区服饰呈现出多元性和融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青海藏族聚居区与其他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性予以宏观上的阐述之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和社会发育程度以及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战略等层面,就青海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进行了微观上的分析,并概括出其诸种特点。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历史上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各个民族都为高原的开发和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藏族在各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藏族服饰文化与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本身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综观整个青藏高原,在时间上从古到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联系是密切的;在空间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变化是不断的.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就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环境与藏族服饰之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 藏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分布在青海的有近80万人,约占藏族总人口19%,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其它地区藏族具有民族的共同性,其文化传统是独特风格的藏族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文化传统包括菹围甚广,内容十分庞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多续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狩猎、医药、民间工艺、服饰、饮食、建筑等的田野调查,记录了多续藏族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青海藏族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通过它与神灵沟通企求得到神灵之佑护。藏族有着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历史资源。研究青海藏族民间舞蹈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社会活动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研究藏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也不能离开变化中的社会和发展着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 藏族传统节日,是藏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带有强烈的人为因素,反映了藏族社会的历史文化、习俗、服饰和别具风情的歌舞艺术。  相似文献   

11.
青海记     
《青海记》1系民国初安定县知事康敷镕所纂,专门记述民国初期青海情况的著作,全书一万余字。著者从本人视角,在书中对青海境内蒙古名称、番种族分、住址所在,户口,畜牧,矿产,垦地,森林,出产,名山,水源,路程,寺院,"名酋"(知名头人、有实力的土司),古迹,气候,方域及蒙、"番"(藏族)强弱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通过是书,读者可对清末民初的青海省情、藏族与蒙古族等多元民族文化有一概览式了解。此外,著者还有《青海志》、《青海地志略》等著述传世,亦很珍贵。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青海古老的藏族世居部落,拉安部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青海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明清之际,由于东西蒙古大举入驻青海,迫使环湖地区各藏族部落向黄河以南迁移,拉安部落亦同其他藏族部落一样,遭受背井离乡之厄运。随着蒙古族的衰落及清政府抑藏扶蒙、分而治之、那彦成"查办番案"等政策的干预,两族之间产生了数百年的草场争夺矛盾。之后西宁办事大臣福济筹办安置事宜,为移入河北的拉安等八个藏族部落分地划界,形成"环湖八族",从而稳定了持续百年之久的藏族北移局面。本文以部落的发展纵横为脉络,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与口碑资料,对其族源、族名由来、形成、分流、兴衰及发展现状做了较为客观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正> 青海的藏族主要居住在黄河河曲及河曲以上两岸、环湖周围以及玉树、果洛地区。解放前,青海藏族绝大多数从事畜牧业生产,千百年来沿续着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部落是其最基本的社会基层组织。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里长期以来处于近乎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中,生产力十分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极为缓慢。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现有资料的运用,力图从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以及社会成员的从属关系等方面对青海藏族游牧部落解放前的社会形态加以探讨和分析,恳诚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梅卓是当代著名的藏族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和《月亮营地》抒写了特定时代青海藏区藏族部落的生存困境,展现了作家对民族文化的追思与反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梅卓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藏域风情,但也显现出了一定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15.
川西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的表现形式及造型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姝丽  曾明  张超  李明 《天府新论》2004,1(5):111-113
川西嘉戎藏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姿 ,在藏族艺术百花园中独具特色。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是有别于藏族其他地区的一种最典型、最独特的民间工艺形式 ,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嘉戎藏族刺绣、纺织艺术风格在孕育、演绎、发展过程中 ,与各种文化交流、融合 ,因此表现出与其他地区藏族不同的特点 ,藏族地域性文化特征显著。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独特的表现语言及造型特征 ,直接体现了该民族的审美风格和民族特性 ,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正> 青海角仓地区藏族《婚礼歌》是流传在当地的民间习俗歌,它是由许多短歌连缀而成的,一首短歌往往又是一道礼节仪式。它是角仓藏族人民的口头创作,也是当地传统婚礼习俗的忠实记录,不但具有民俗价值,而且具有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藏族自治地方文化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与该地区社会发展要求来讲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青海藏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到公民政治文化的整合,而且也制约了文化教育对青海藏区社会群体政治行为的积极影响。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既需要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社区的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试述叶蕃封建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吐蕃王朝建立前青藏高原经济的发展 藏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分布在约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聚居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五省区。距今大约五千多年以前,就有比较成熟的人类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这块土地上。这已经被一系列考古资料所证实。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南部沱沱河沿岸发现了许多旧石器。同年,又在西藏林芝发现了古代人类头骨。1966年起又相继在西藏地区的定日、聂拉木、那曲、阿里北部、墨脱、青海湟水流域及黄河沿岸等地出土的旧石器文化。1978年在西藏昌都卡若村等地发掘出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各种石器、骨器、陶器和贝壳、粟米等。上述这些石器分别属于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文件。这些文化说明,此时青藏高原上的人类活动是在有湖泊、河流、泉水等气候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中。这就为藏族先民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青海藏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古老婚姻习俗,这些婚俗无论其包含的内容还是其表现形式都极富特色。它们在藏族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藏族社会的其它诸多方面也产生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这里介绍以下几种婚俗,并试加分析之:偷婚青海藏族有偷婚的婚姻习俗,它虽然不是青海藏族婚姻中的主要形式,但它的作用却给藏区社会以极大的影响。偷婚被藏族群众称之为“偷姑娘”,它通常是男女青年相爱定情,却得不到女方家长及亲戚的同意或男方家庭无力筹措彩礼的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来实现婚姻的一种习俗。偷婚就其程度…  相似文献   

20.
海南州作为青海6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藏族人口较集中、民族风情浓郁、草原文化内涵丰富、农牧业较发达,是传统手工艺的富集之地。本文通过对海南州农牧区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认为其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对全省农牧区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之路将产生一定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