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的城镇是在青海地区特定的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与内陆地区城镇发展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更多的特殊性。历史时期青海地区的大型聚落出现较早,但城镇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数量少,城镇功能单一而且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同时,由于青海东部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过渡地带,这种特殊的区位又使青海城镇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与内陆地区有非常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青海土司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体制。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中也实行了土司制度。本文从土族、撒拉族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属性、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土司产生的原因。认为土司制度是明清中央政权在这一地区实行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地方行政体制,对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调和民族关系、维护明清的封建统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经过青海地区的通道,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羌中道"、"河南道"("吐谷浑道")、"青唐道"等。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尤其是公元5-9世纪,青海道因"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主线的作用,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唃厮啰政权时期,青海道又以"青唐道"的名义再次复兴,持续近百年。其余较长时期使用频率相对不很高。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区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 ,其中藏族、土族、蒙古族和少部分汉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考察藏传佛教在青海地区的演变过程 ,搞清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总结历代中央政府处理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问题的经验教训 ,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维护青海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青海在历史上受西藏吐蕃王朝的重大影响 ,今海西、青南的一部分地区曾经由吐蕃直接控制 ,唐朝安史之乱时吐蕃势力进据海东河湟地区。据史籍记载 ,佛教最早传入吐蕃大约在公元 5世纪拉脱脱聂赞普时期 ,到了公元 7世纪时吐蕃王朝政治恢宏、国力强…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我国城乡茶叶市场的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我国的茶叶生产继续发展,城乡茶叶市场也不断扩展.作者分析了明清时期茶叶市场发展的基础,认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茶叶市场扩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茶叶的农村市场、城市市场进行了深入探讨,剖析了城乡茶叶市场在茶叶生产和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局部畸型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城市中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市场体系,各有分工的专业市场出现,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市场管理体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此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江南城市出现了完备的四级城市层级体系。《儒林外史》以相当的篇幅,描写了发生在这些不同层级城市中的文人聚会活动,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的文化风貌。明清江南城市的文化集聚与辐射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便是其独特的交通、经济、人文与自然风光等条件。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者将全国市场网络划分为流通枢纽城市、中等商业城镇、农村集市三大层级 ,既吸收了施坚雅理论的层级概念 ,又代之以更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网络论。文章特别强调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标志着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明清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无重大突破 ,经济发展却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这一市场网络的形成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帝国主义入侵后并不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市场体系 ,而是利用和改造了中国原有的市场体系来为之服务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各地域商人特别是外地商人在浙北地区相当活跃,对以蚕桑丝织业为代表的特色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明清时期浙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外地商人在浙北地区经贸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浙北地区与周边、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交流,推动了浙北地区市镇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和巩固了浙北地区的全国丝业经济中心地位。明清时期浙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招商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搞好招商引资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市场基础,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正>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次革命中,青海地区虽然没有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直接领导的暴烈行动,但全国革命洪流最终还是冲垮了清王朝在这一地区的反动堡垒,并逐渐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青海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嬗变过程,迟缓而且曲折,呈现出有别于内地的特殊发展轨迹。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试图对青海在该时期的历史面貌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环境变迁与城市兴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逸麟 《江汉论坛》2006,(5):98-105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分布与变迁,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的城市大多是在原始聚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自然条件较好的,后来就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都城和重要经济都会,但在布局上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秦汉统一帝国时期,由于运河的开凿,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黄河中下游地区城市蓬勃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城市最发达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战国秦汉以来的名都和重要城市相继破坏、衰落。隋唐帝国的建立,为黄河流域城市的再度兴起,创造了条件。由于自然环境没有大的变化,其布局和繁荣胜于秦汉。两宋以后,黄河流域环境恶化,再上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城市的规模和效应远不如唐代。元明清时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都东移至东部平原,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重要城市都分布在大运河一线。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影响,黄河流域的城市已不及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2.
绿色交通体系与生态城市建设:逻辑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方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绿色交通体系,需要把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分类调控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生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广东墟市的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墟市是属于市场形态的历史范畴。研究它的历史状况和发展规律,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明清时期广东墟市进行考察,从商品市场的角度了解广东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分析墟市经济体系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一、明清时期广东墟市的类型及其商业形态  相似文献   

14.
由崔永红等人编撰的《青海通史》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备的一部青海地方性通史著作。全书 70万字 ,上起青海远古文化 ,下迄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的结束及青海解放 ,内容宏富 ,体例严整。尽管书中存有瑕疵 ,但仍不失为是一部史学良著。第一 ,该书系统整理了以往青海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可谓厚积薄发 ,但其间也有纰漏。对青海的历史记载堪称渊源有自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于青海史迹的记载 ,但青海地处偏僻 ,历史上社会发展进程滞后 ,故记载相对简陋。明清以降 ,随着几部青海地方史志的相继问世 ,对青海历史的记载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拉开帷幕。在这个过程中,青海民族地区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等条件的制约,全面小康的进程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与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等方法,了解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基层政权建设情况,重点是查汗都斯乡的基层建设模范村——红光上村,从而整体上了解青海地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基层政权建设提供参考,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16.
论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在发展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环城型、手工业型、农业型、交通型等四种基本类型.许多市镇商业发展迅猛,手工业兴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在居民结构、社区布局、社会管理、文化生活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具有类似城市的特征.市镇的发展和兴盛,引发了浙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对此研究一直较受经济史家的重视 ,其中陈学文先生是一位较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新作《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于2000年1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八五”社科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全书34万余字 ,主要从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商品市场的结构和网络、与商品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三个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太湖流域的地理范围 ,作者界定在苏、松、常、杭、嘉、湖六府。作者首先对太湖流域农产品的商品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城市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西北城市社会经济及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自汉唐以后,随着丝绸之路作用的衰退,由于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整个国家经济重心向东南倾斜,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长期停滞缓慢的发展状态。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随着国家政治、军事势力的西进和清季近代化的种种尝试,我国西北城市社会经济出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发展时期,但进入民国以后,由于战乱和军阀统治,相对东南各埠来说,西北城市社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并非苏松一种模式,不是江南所有的市镇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都具有城市的性质.在江南很多地区,市镇在本质上仍是农村地区一般性的商业聚落,主要担负的是农村的贸易集散中心和商品供给中心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水患 的发生情况、原因、后果、对未来黄河形势的展 望进行论述分析,认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其时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中游支流挟带泥沙骤然增多所致 。而水患严重又使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近几年来黄河断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 变这种现状,黄河的重新改道或是在地球上消失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