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资源,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贵柔守雌""万物齐一"为我们提供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诉求的范本。研究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道家生态思想,对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内高校的《美学原理》课程内容和框架因其浓重的西方化色彩而需要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补充和平衡.在源自中国本土的传统儒释道思想中,道家思想由于其典型的非功利化和艺术化的特点,更符合美学教学本身的要求.充分挖掘、利用相关的传统道家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和对话,能够丰富《美学原理》授课内容,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自然美的本质问题的教学中,充分吸收道家自然观以修正和补充《美学原理》教材中的传统自然美理论,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和谐的确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着力解决的,但毕竟只是外在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内心的和谐,人生的和谐。在这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家思想中的达观、宁静、自由、知常、知足等,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安抚当今一些浮躁、过热、功利的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风 《兰州学刊》2008,(6):21-22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道家思想以其道救天下,而救治的关键在于塑造人问世的理想人格。老子展现的理想人格是具有大和、大知和大仁之“玄德”的圣人;而庄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乃是逍遥无待、德合天地、道济天下的应帝王。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政治发展达到鼎盛的时代,动乱频仍,社会信仰日趋多元化,陶渊明思想中,儒、道、玄兼而有之而又逐渐偏向于道。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持久的,他的任自然、守个性、越生死、忘得失、弃功名、厌官场、追求个性自由、喜山乐水等思想及行为,不仅造就了陶渊明的人文品格,也构成了其道家思想的主色调。纵观陶渊明的一生,其思想演进轨迹大致先儒而后道,由儒入道;前期受儒家影响多,后期受道家影响多,由此形成了陶渊明思想的道家倾向。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未对道家的真乐和俗乐加以区分,导致得出道家否定人生幸福的错误结论,故有必要厘清真乐和俗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道家真乐是指依靠内在精神自我激发而引起的快乐,俗乐是指由外部的物质或精神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快乐,两者构成价值上的对立,但在现实中共存。以真乐为人生目标能促使人的物质欲望提升为精神追求,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至乐境界,这是一个使人生趋于圆满、社会趋于和谐的精神修养过程。因此道家认为真乐优于俗乐,是具有真正价值的人生快乐。  相似文献   

7.
梭罗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道家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仔细比较梭罗和老庄如何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所持的政治态度以及表达思想的手法,不难看出梭罗无论在价值取舍、人生观念、道路选择、情操修养等方面都酷似中国的老庄.从梭罗思想中所蕴涵的道家因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酷爱东方哲学的梭罗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营养.他们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思想宝库,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王萍 《文史哲》2003,(2):85-90
两汉时期 ,中国传统史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又是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的。司马迁、刘向、班固、荀悦等史家的史学活动 ,《史记》、《七略》、《汉书》、《汉纪》等史学名著的相继推出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道家学说的沾溉、启示和影响 ,并折射出道家思想在汉代演变、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另一方面 ,汉代道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日趋深化和不断完善 ,也往往得益于史家的努力 ,得益于史学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动 ,相得益彰的。我们研究汉代史学史、思想文化史 ,对此应该有所关注 ,有所探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内在架构中的道家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在外显层面上具有道家与道教文化的色彩,这已为前人所揭示,但人们忽视了其内在架构中所隐含的道家思想意蕴,如老子的循环论思想与庄子的浮生若梦的人生认知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并成为小说悲剧精神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坎坷曲折的人生促使了尤金·奥尼尔悲剧思想的产生.他的作品多真实反映了人类的精神危机和生存苦难.借鉴中国道家思想中的恬淡无为、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奥尼尔竭力为身处困境中的人寻找出路,探索人类生存的自由空间.这对他后期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明友 《学术界》2008,(1):204-208
司马迁著作<史记>有三个目的,其一便是"成一家之言",<史记>成就了司马氏家族学术的"一家之言".在太史公父子的学术体系里,其"一家之言"与道家思想为同宗之学,因此,在<史记>中,道家哲学具有其他哲学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肖宝江 《理论界》2006,(3):88-90
道家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一个需要重视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老子的“法自然”到庄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等道家思想的阐释,以李白等著名作家的创作为例,探讨了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家与道教思想中,自老子始就对宇宙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丰富的探索.道家与道教思想中的宇宙生成论有道的"道生一"理论,道教的"元气论"、"混沌说"、"老子创世说",以及受<周易>"太极"学说影响后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14.
任何门类的艺术发展,总要有一种思想体系作为支柱.在中国美术史上文人的山水画,就是利用老庄哲学思想创造和建构的;而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则是他们在视觉系统对道家思想的阐释与匹配.  相似文献   

15.
论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论体现着中国高度传统文明的精华,闪耀着东方智慧之光。通过探究道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进而探究中国画理和中国画法,揭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哲理,从本质上把握中国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在东汉中后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东岳论丛》2001,22(5):78-81
东汉中后期 ,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 ,儒家经学受到冲击 ,社会批判思潮兴起 ,而富有批判精神的道家学说也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张衡在提出宇宙生成、万物起源及其人生理想观理论时 ,对道家学说多有取资。马融、郎、王符、仲长统、郑玄等人也都对道家学说有所借鉴和发挥 ,表现出道家的思想情怀 ,道家思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荀悦在《汉纪》、《申鉴》中 ,重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 ,强调遵从天道 ,其中不乏道家的自然主义因素。受道家辩证法观念的启示 ,荀悦主张“通古今” ,强调历史著作的真实性 ,强调直笔意识 ,此举不能说与道家的怀疑态度、批判精神和抱朴守真思想无关  相似文献   

17.
西汉初期道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学术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贾谊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生活在道家思想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想上难免不受其影响.《鹏鸟赋》集中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人生观、辨证思想等方面,借道家思想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仝瑞 《殷都学刊》2007,(2):144-148
儒家、道家都主张性善论。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二者都基于关注社会问题、人性问题和如何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以及都主张人性是善的两个方面。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儒家是站在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注重务实性;而道家更注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其理论玄远而富于辩证法。二是儒家以仁、义、礼、智为人性内容,认为培养这四端就能达到至善境界;道家认为人类的善就是按其本性生活,倡导"归根复命",知足养性。由此出发,儒家、道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大不同。但儒家、道家互补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家所重视的自然人本主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价值观的确立和教育生态问题的重视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淳松 《云梦学刊》2008,29(5):122-124
从心理学视野考察传播学会发现:传播学思想源流的心理学特色明显;在传播学经典研究中,这门学科凸现着与心理学的内在联系;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具体体现了传播学与心理学的学科交融;大众传播心理学学科逐渐形成.传播学发展史是心理学有关理论进入传播领域促进传播学不断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道家思想与现代文学的个人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以道家思想最富于个体性的精神光辉。与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迥异其趣,道家思想中的个体性并非建基于“主”/“客”、“个”/“群”的认知对峙,它超越了这种“人为”区划意识。道家视域中的“个体”,是“万物各听其异”之中的个别性的“异”。这就在学理、思辨层面上超越了现代个人主义的认识偏颇。现代文化思潮在引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资源时,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一脉基本上采取了粗约化、效果史式的处理。然而,道家思想却以其一贯的“潜在”方式作用于现代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精神诉求,并由此形成了二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