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状况 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特征是二元经济结构。要确定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战略,使农村经济结构与现代化城市的经济结构相适应,不能不从这点出发,认清国情,变革这种二元结构。 1.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由来与实质 本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殖民者在我国少数沿海城市开办工厂企业,建立起以近代工业为代表的先进产业部门以来,我国逐步由一个完全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原地区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在积极改造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重视法治建设,不断优化法治环境.笔者以本土化、地域化为视角,探究中原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结构、地域政治格局、民众生活方式、人文背景、自然环境、法律信仰与法治环境诸因素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中原法治环境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哈拉帕遗址与二里头遗址分别是印度河文明与中国早期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下,两个地区走向文明的路径不同。印度河文明建立了地域集团基础上的早期"城邦"国家,在"城邦"松散的权力结构影响下,哈拉帕文化形成了开放式经济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对外贸易繁荣,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早期文明建立了广域王权国家,在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影响下,二里头文化的经济体系以国家为主导,为统治者阶层服务,对外贸易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低。两个遗址的差异是两个地区早期文明发展模式差异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镇政府人力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表现为数量、质量和结构不能满足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且地域之间供需不平衡。因此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拓宽人力资源增量、增加人力资本总量,加快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员结构,发展贫困县区经济,以缓解少数民族贫困乡镇政府人力资源供需矛盾,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与互动过程中,目前逐渐形成了两会协商机制、党际协商机制与行业协会协商机制等,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两岸经济合作的协商机制.针对两岸经济往来中某一重要问题或事项发展,要建立功能性经济合作机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与推动海峡两岸地方性或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机制建设.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建立高度整合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或经济一体化建设.即"两岸经济共同体"(两岸共同市场).对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及两岸经济整合与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关联性等问题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与时俱进作出调整。本文分析了大众化背景下江苏省高等教育层次、科类、地域、形式和管理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认为,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要从民族地域、民族经济需要出发,发展现代教育,走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区域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出发,扼要阐明诸因素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区域的部门经济结构及经济地域体系,从而为我国区域经济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阿坝藏区位于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是四川的第二大藏区.它以藏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文化,其多元化、复合性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显著.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原采较单一的经济结构产生变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日益频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来的社会结构和族群关系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作为族群认同标志之一的居住形态受此影响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梳理了阿坝藏区族群演化下居住形态的变迁状况,提出了适应该区族群状况居住形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厦门市作为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关注如何持续推进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制度、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并注重发展以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力争使厦门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特区.  相似文献   

11.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区际差异问题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区际差异的深层制度成因 ,为此 ,在 2 1世纪初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调整措施应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际差异为指导 ,有效地将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缩小区际差异结合起来 ,解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 ,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区际经济交流日渐频繁.以资本流动为主要形式之一的生产要素区际流动必然促进投资活动的深入.招商引资者能否有效吸引投资,关键在于引资区域能否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区域相比是否具有较强的投资环境竞争力.在构建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和yaahp 0.4.1 AHP分析软件对7个街(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据此提出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高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及其经济格局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后发优势。对新疆的区域规划和战略思考先后提出了“Y”字型经济带开发战略、环天山经济圈发展战略、五大经济区划及发展战略、天山南北坡协调发展战略。在新世纪的新发展阶段,按主体功能区划与建设的思想和原则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有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新疆如何按主体功能区划与建设的主导思想和原则,实施南北疆的互动协调发展战略,根据新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其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提出八个方面的思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统计了2010~2019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密度,使用区位熵判别方法,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区际间经济的辐射、带动效益有待提升; 中西部地区应构建以铁路为支撑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利用“高铁+”新业态发展高铁经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强化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补短板,推动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中欧、中亚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和枢纽节点,打通微循环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在新一轮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实施进程中,沿海区城经济合作应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城市为中心,以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等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构建沿海产业和生态长廊为切入点,按照城市群、产业带和港口群三位一体的联动开发模式展开,实施三环联动、资源整合、联合营销和可持续发展的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部署正推动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重构与优化,两岸关系持续发生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在对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部署的审视与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战略关系,提出要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地区差异,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国家在1999年制定了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长远来看,这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社会意义。而五年的时间也证明了国家这个重要决定的正确性,五年来,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有利的经济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同时也加快人才培养。其中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桥头堡的陕西成绩尤为瞩目,“一线两带”成功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和开工等等,但其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纰漏和问题,因此需要从根本找出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经济结构面临着两大问题,即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启动内需市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据此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扩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间经济差异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二、忽视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的可能性,消极地等待经济差异扩大幅度的自然缩小,于国于民乃至于地区经济发展均为不利;三、靠牺牲整体利益或发达地区利益去换取区域间经济差异的缩小也是不可取的;四、可取的战略应该是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尽量将差异的扩大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