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星父子们     
作为当今中国影坛的当红导演来讲,他们的成功表现在拍出好的作品,能够让人们记住的作品。而对于他们的父亲来说,最大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儿子,尤其是一个优秀的儿子。时至今日,父亲们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在儿子眼里,父亲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中,父亲掌握经济大权因而具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完全支配儿子;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西方先进观念的传入,儿子们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由于经济的独立他们拥有了话语权并开始审视父亲甚至否定父亲.将父子关系放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来研究,可以清晰看出父子关系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3.
老鼠父子     
《阅读与作文》2007,(3):6-7
之一——鼠父临别赠言一天,老鼠父亲对已长大的孩子们说“:儿子们,你们现在长大了,以后就应自食其力了!正好东西有两家邻居,一鼠一家,现在你们就自谋生路去吧!”见儿子们转身欲走,父亲又叫道“:回来!”二鼠扭头问道“:老爸,您还有啥话要交待吗?”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鱼塘     
儿子在城里做个不小的官,很长一段时间,让父亲在乡村扬眉吐气。儿子刚提拔时,父亲左叮咛、右嘱咐儿子,要做个好官,做个有口碑的官。儿子像儿时听父亲的教诲一样,认真地点点头。儿子一级级提拔,回家的次数一年年减少,父亲心里堵得慌。不能当面说教儿子,父亲只有借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革命     
长江 《社区》2003,(21)
一位独生子女的父亲,在儿子长到20岁的时候,非要逼迫儿子签一份协议。这份协议条款不过76个字,概括它的精神就是“四不管”。这“四不管”规定了“协议”一旦生效,父母从此可以在四个方面不管儿子;儿子也可以不管父母。这位近乎发疯的父亲到底怎么了?那份不可思议的协议到底搅起了怎样的波澜?它给读者、尤其是今天的家长们带来的是怎样的一种思索?  相似文献   

6.
郭秀云 《社区》2014,(15):32-32
父亲70岁寿宴上,神清气爽,笑容可掬,亲友们都夸他健康硬朗。我和弟弟听了会心一笑,这3年来,我们陪伴他走过了一段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在澡堂洗澡时看到一对父子,父亲很年轻,儿子也只有三四岁的样子。为了给儿子洗澡,父亲把儿子摁在澡盆里一阵手忙脚乱,天真活泼的儿子还时不时朝父亲身上泼着水。  相似文献   

8.
章剑和 《社区》2013,(35):26-27
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光头     
年轻的父亲和6岁的儿子正做着游戏,突然父亲问自己的儿子,爸爸帅吗?儿子仰着脑袋,无限崇拜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当然帅!他使劲点着头。父亲问,比罗纳尔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金涛 《可乐》2007,(12)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  相似文献   

11.
任红星 《可乐》2010,(1):41-41
蒲松龄小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去参加朋友的寿宴。人们一边喝酒吃莱,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不知不觉谈起了功名富贵的事情。蒲松龄的父亲很有学问,但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有人问他:“先生参加了好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不知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参加。”  相似文献   

12.
过年的时候,有两个父亲都给自己的儿子一些钱,其中一个父亲给儿子200元,另一个父亲给了儿子100元。结果,两个儿子却说他们一共得了200元,那么,那100元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3.
纸上阳光     
陈树 《今日南国》2009,(6):57-57
儿子从小喜欢看父亲写信,父亲告诉他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长大后,儿子去外地上大学,父亲让儿子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光头     
周海亮 《可乐》2008,(6):36-36
年轻的父亲和六岁的儿子正在做游戏。突然,父亲问儿子:"爸爸帅吗?"儿子仰着头,无限崇拜地看着父亲:"当然帅!"父亲问:"跟罗纳尔多比怎么样?"儿子说:"他哪能跟你比?""那比陈佩斯呢?"儿子快乐地笑了:"比他帅多了。"  相似文献   

15.
华裔美国男性作家笔下的华裔男儿们,对现实中被"阉割"或被"白化"的血缘父亲深感失望和厌恶,他们力图颠覆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强加于华裔男子的刻板印象,在为主流湮灭的华裔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寻觅理想中的"精神父亲"——高大而阳刚的华裔英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建构华裔父系的英雄主义传统和华裔男性形象,重建华裔美国人的光辉历史。唯有重建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和华人男子真正特质的华人英雄形象,才能完全取代美国种族主义者别有用心的荒谬而虚假的华人刻板印象,让华人乃至美国人重新认识华人及其文化,以此增强华裔族群的凝聚力,有效抵御美国的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而"儿子"们理想的父亲应该刚柔并济,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雅与正义,也具有英勇与阳刚之气,在中西文化的土壤中,在精神上引领着"儿子"们不断前进和成长。  相似文献   

16.
这是发生在一个苦难儿子和重刑犯父亲身上的凄美故事。父亲,是湖北荆州江北监狱第九监区的一名重刑犯;儿子,是一名过早承受人生磨难的优秀少年。13年来,儿子的真情呼唤。让父亲连续3次减刑,逐渐获得新生。孰料,儿子身患重病,就在儿子弥留之际,一条特殊的“父子热线”紧急连通……  相似文献   

17.
父子对话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着小车往乡下跑,且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正,就有了下面的对话。父亲:"你在城里到底干什么?挣钱这么快,且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18.
父子对话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且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明确的目标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俄狄浦斯王》讲的是一个"杀父娶母"的故事,它引起人类对父亲这一角色的思考。"父亲"的身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文化的产物。父亲地位的确立是和权力确立相随的。所以,父亲是强权的象征,是儿子的压迫者和制裁者。"父亲"从一开始出现就具有巨大的力量,体现为父亲掌握着对儿子的生杀大权;儿子推翻父亲,但伴随儿子的将是永远忏悔和罪恶感。《俄狄浦斯王》中的"父亲"形象是隐蔽的,但他身上凝聚着人类对"父亲"原型的认识和思考,代表着"父亲"这一形象的文化意义。通过父亲原型批评,再现"父亲"这一角色所体现的人类相同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