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李渔把自己的家从杭州迁到了江宁,亦即今天的南京。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所指出过的,李渔在他的一生中迁徙过多次,他的每一次迁徒都意味着他的新的一项事业的开始,而这一次,他选择了出版业。李渔仍然处在他的创作事业的巅峰状态,在江宁居住的十年里,他创作了三部戏剧,若干短篇小说以及许多随笔。在此期间,李渔还创建了一个完全由自己独立主持和经营的剧团,剧团的演员来自于他的姬妾,而他本人则既是剧团的经理,又是剧团的编剧和导演。偶尔有兴趣时,他也会亲自粉墨登场,即兴表演一段拿手戏。而眼下最重要的是,李渔又拥有了自己的书店,在戏剧家、诗人等诸多的头衔之外,他为自己又增加了一个  相似文献   

2.
阮章竞 《中华魂》2014,(10):18-21
正太行山剧团的驻地距八路军总部很近太行山剧团的驻地距八路军总部很近,因此,我们常能见到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人,他们给予太行山剧团和其他艺术团体很多关怀和指导。同时,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也在经济上给予剧团大力扶助。在我的印象里,朱总司令中等个儿,很壮实,肤色稍深,我们常见他和战士一起打篮球,五十多岁的人了,仍然像青年人一样有活力。太行山剧团在长治演出,朱总  相似文献   

3.
演艺人生还记得《精彩中国》吗?还记得《公安部见义勇为晚会》吗?还记得《同一首歌》吗?中央电视台的这些品牌节目之所以获得赞誉,都是因为文化部艺术演出中心在其幕后的成功运作,而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演出部起的作用尤为关键。日前,记者在温州有幸采访到来温探亲的中国年轻一代演出家——廖晓春。廖晓春五官端正,中等身材,温文儒雅,言谈中流露出一种淡定和自信。如果不是他自我介绍,谁也想不到他从12岁从艺,艺龄已达28年。1967年,廖晓春出生于温州。他的父亲是温州瓯剧团团长、温州东南剧院经理。受家庭的熏陶,从小酷爱戏曲的廖晓  相似文献   

4.
正"我来办!"邹福秀今年68岁,江西石城县人,她原是一位农村妇女,在石城老家办过民间灯彩剧团。20多年前,她随儿子到赣州市帮着带孙子。一个夏日的晚上,邹福秀和平常一样,忙完家务后就来到不远处的公园,和许多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学戏。与往日不同的是,平时教戏的老师那天情绪低落。邹福秀了解到这位老师是赣县一家民间剧团的成员,由于投资人经济困难,剧团无法维持,已经到了要关门散伙的境地,他因此心里非常失落。  相似文献   

5.
“我能在革命历史巨片——《开国大典》中扮演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感到很荣幸。”这是原太原市工人文化宫主任、离休干部李金水同志的深刻感受。 李金水同志系沁源县城关镇城西村人,今年72岁。他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从小就爱唱爱跳,有个好嗓子,经当时城乌镇党总支书记任云芝同志介绍,参加了沁源的“绿茵剧团”。他在剧团先后担任过组长、队长、副指导员。剧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特别是在沁源“二年半围困”中,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上演了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和戏剧。他曾演出过《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刘胡兰》、《虎孩翻身》、《血泪仇》等现  相似文献   

6.
爷爷非常爱看戏。小时候,他常常领着我到邻近村庄去看戏。遇到人多,他怕我看不见时,还背着我挤到戏台跟前看。几十年时间一晃过去,我也快当爷爷了,可爷爷看戏的爱好有增无减。一打开电视机总是从各个频道上找戏看。偶然听说某地方唱戏时,也总要根据远近或步行或坐上车去看一看。去年2月,他听说10公里外的西站豫秦晋商贸城开业典礼,有河南省豫剧团、曲剧团来演出助兴,就一再说想去看看省级剧团的戏。去年爷爷已是99岁高龄了,到人群中挤着看戏,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又不好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就只好雇辆车由我和儿子陪着他去看…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举行的1994年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中,台湾屏风表演班和上海现代人剧社联合演出《莎姆雷特》受到各方重视。这是台湾剧团第一次来大陆演出。 屏风表演班是目前台湾话剧界最有影响的一个专业剧团。它成立于1986年,每年定期推出两出大型剧目在台湾各地巡回演出,并曾赴美国演出。 屏风表演班的创办人是李国修,他现在是该团的团长和艺术总监。李国修现已成为台湾戏剧界的一位杰出人士。他1955年生,原籍山东莱阳,父亲是个京剧演员。他自小便受到戏剧的熏陶,学生时代即与戏剧结缘。  相似文献   

8.
万荣县里望乡北阳村有个“农民业余剧团”。成立4年来,演出了许多剧目,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加强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提起这个剧团和它的创始人董发有,全村村民都赞不绝口。今年69岁的董发有,从小酷爱音乐,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娃,但晋南蒲乡这块戏曲的园地赋予了他特有的艺术灵性,加之他勤奋好学,1955年进入河津剧团拉二胡,因技艺超群,1960年调入晋南地区蒲剧院,1963年曾随团调演赴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来他离开心爱的戏剧事业,到运城地区运输公司工作,1983年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北阳村。董发有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9.
“先生,我对你的演出很不满意。”当尤金·奥尼尔在他父亲的剧团里扮演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下场以后,他父亲抱怨道。尤金·奥尼尔回答:“先生,我对你的剧本很不满意。在尤金·奥尼尔的剧本问世以前,美国几乎可以说没有戏剧。充塞百老汇商业剧场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今年6月下旬,我和温州博物馆王亦武、金柏东两任馆长及市侨联秘书长陈晓军4人组团,奉命赴法国、荷兰、意大利三个欧洲国家开展为期10天的展品征集活动,收获了许多侨胞感人的家史故事和实证藏品……一、百岁侨胞的中国心翁正存,大概是年岁最大的一位旅法温州侨胞了,出生于1919年。17岁时只身从温州瑞安仙岩出来,漂洋过海到了法国投靠亲戚。时值世界二战,在欧洲纷飞  相似文献   

11.
温州的企业文化还很薄弱,绝大多数人并不理会企业与人的关系,一个营销副总你并不单单是做营销的,他还要担负起其他的责任,整个企业的盛衰荣辱都与他有关。有一回我去龙湾给一家企业做培训,一个副总,他们的老总都在,他居然当着我的面掏出手机接电话。这像什么话?可能就他个人来说,他的技能等等各方面都很厉害都很优秀,但是,这算什么文化?现在流行一种考核方法,叫平衡积分卡,各方面都要照顾到。作为温州政府,我觉得在企业的文化建设方面,应该积极介入,积极扶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企业一年才发一次工资,在上海,通用的总经理,一个德国人,他就跟员工们一起,在食堂里跟大家一起排队,一起吃饭。这也是一种文化。温州随便哪一家企业,哪个老总做到这样子了?如果叫哪个老板这样子跟员工们一起吃饭一起排队,人家肯定会说,你放屁!建设企业文化,我觉得重点的是做事情要实事求是,温州很多都是假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张恩和上学的时候,我还在军队当兵。他大学要毕业了,我才上的大学。因此他的许多同辈,有许多著名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和鲁迅研究者,如樊骏、严家炎、林非等,(当然更有我们共同的师长王瑶先生),尽管我可能比他们中的有些人年龄稍长,但他们当年都已是老师的身份,有的还指导过我的学业。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梅调鼎去世100周年。他的书法极好,不过,我留意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书法,而是作为温州人,我知道家乡有家叫“五味和”的百年老店,至今还闪烁在五马街口的那个金字招牌就是梅先生的手笔。  相似文献   

14.
那日,温州来了朋友,为他接风。席间有不少温州人,大多比我呆的时间长。他们学会了流利的杭州话,似乎也融入了当地人的圈子。问我:杭州好还是温州好啊?嘿嘿,这有点像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啊。现如今的孩子大多鬼得很,倘若父母都在,定然是不会明确回答的,而我却是心直口快惯了,亦不管有杭州人在场,脱口而出,自然是温州好了。有几个人觉着我矫情。是啊,到了胜似天堂的杭州,还会留恋温州那杂而乱的小地方吗?  相似文献   

15.
正在温州,有一位"熊猫"大侠,他便是新温州人高鹏程。获得这一名号,原因一是拥有稀有的"熊猫血",二是他乐于助人,乐献热血。高鹏程是湖南人,十多年前来温务工,在乐清一家企业上班,因为身体里流淌着RH阴性稀有血(熊猫血),近8年来,他不仅在温州本地,还多次专程奔赴上海、四川等地,为需要的人献血,累计  相似文献   

16.
张彭春是中国话剧创作的第一人,他于1915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外侮》,比现代文学史上认定的中国第一部话剧作品提前了四年;张彭春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任导演,自从他1916年回国加入南开新剧团后,便实行欧美现代戏剧流行的导演制;在中外戏剧双向交流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张彭春也是第一人。或许是由于他“所务太广”的原因,或许是由于他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的特殊身份,使他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始终没能引起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代文艺界,吴祖光不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歌、散文、戏剧等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造诣.特别是在戏剧领域中,他不仅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话剧,而且还创作了很多出色当行的戏曲作品,此外,他还能写电影剧本,担任过电影导演……他堪称舞台艺术中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18.
张良宇 《今日南国》2009,(23):48-48
继《今日南国》2009年10月(下)期报道的《辰河高腔,一生无悔的追求》后,记者又一次走进了泸溪县剧团。在戏剧排练大厅,见到了向荣与他的儿子向敏谦。一一握手问好之后,我们一起走进了剧团办公室。这位年轻的辰河戏后起之秀,一脸笑容。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的一天,天色很暗,还下着雨。安徽籍小伙子郭强兜里揣着370元钱,独自一人站在温州火车站前广场,举目无亲,那年他20岁。行李箱里只有一张初中文凭的郭强心想,不管到哪个工厂做事,只要有一个饭碗就行了。八年后,已经坐在温州一家食品企业办公室主任椅子上的郭强说,"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我先是到了一家眼镜公司  相似文献   

20.
谈温必言商,这说明你其实还不懂温州。某天,一个外星人在中国降落被俘,围上一群人,大家七嘴八舌。一个北京人说,把他带到研究所去,研究一下他和我们人类有没有血缘关系;一个上海人说,还是先把他弄到上海,举办一场外星人展览;一个东北人接上话,先调查这个外星人来中国有啥动机?一个广东人说,我有约在先,这个外星人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