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贯是衡量语篇与非语篇的重要标志,而连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篇译文是否是理想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的连贯性.但是,英语的连贯形式与汉语的连贯形式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汉语译文的连贯形式就不能照英文的模式生搬硬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对译文加以变通,再现原文的连贯性,使之成为读者可接受的译文.分别从显性、隐形两个层面探讨了构建原文连贯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决定方法--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从翻译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两个方面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理论,给翻译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它使我们不再片面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译文在译入语文化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确定翻译原则和对译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预设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进行的假设.预设现象分为逻辑、语义和语用三种.预设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三点启示:翻译的过程就是对译文读者的知识、文化、心理特征等进行预设认知的过程;预设的动态性可以解释译文的多样性;恰当使用预设知识,可以使译文更简洁、连贯.  相似文献   

5.
在将新闻从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译文的质量,译者需运用各种翻译手段,对译文进行适度地修改和加工,使译文在文体上更加接近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文学译文的语言杂合性——以张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译文的语言并不像很多学者宣称的那样,是完全地道的译入语.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译文,其语言都是一个杂合体,既有地道规范的译入语成分.也保留了原语的一些特点.通过时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点.地道的汉语成分和明显带有英语特点的成分有机地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使译文呈现出了与汉语文学作品迥然不同的语言特色,表现出了明显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7.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腔"是由于译者受原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产生的不符合译语语言习惯的译文.这种译文生硬、晦涩、难懂,甚至使读者不知所云,是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应该避免的.从翻译腔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克服其症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新闻译者在编译时通过语言层面的改动将原语新闻本土化,使之变为符合译文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要求和译文读者认知期待的新闻。其中,互文性选择的编译改动是新闻译者用以实现译文对原文意识形态转换的最常用方式之一。译者通过扬内抑外的认知模式对原文中原有的不均衡权力关系进行干预,建构了具有译文特点的权力关系,使译文蕴含了具有译文特色的扬内抑外的意识形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英汉翻译信息转换中 ,为了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含义 ,译者只有对原文进行灵活处理 ,才能使译文既保留原意 ,又自然通顺。但现有的译文其语言特色、文化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 ,有的译文信息量却大于原文的信息量 ,因此英汉翻译中的信息损失与增溢往往是并存的 ,等值翻译是译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英译汉的译文更准确、流畅,原文具体译文可以抽象,原文抽象译文也可以具体,关键是译者要把握住转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抓住广告读者的心理.从广告文体的功能出发,分析了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心理,包括读者的需求心理,阅读心理和审美心理.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立足于译入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差异进行处理,着眼于广告实际效果,对广告原文进行再创造,或改写或变通,不拘泥于译文与原文内容形式,而重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使译文能够符合译入语读者的心理,引起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达到广告翻译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门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然而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人们常常无意识地使原语中的语法知识深深地束缚了译文的生动表达 ,结果就使译文不自然、不流畅 ,读起来感到别扭 ,甚至令人费解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翻译症。因此 ,就必须克服语法翻译现象 ,使译文真正做到忠实通顺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翻译中,英语中较长的句子往往需要根据汉语的不同表达习惯译为汉语的多个句子,才能使译文做到准确、通顺、易懂.切分译法是一种调整句子结构的好方法,它可以将原文中不好处置的部分单独列出来,译为一个分句或句子,或者将原文中的从句单独列出来译为独立句,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习惯,达到明白晓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素有“忠实”之说,而译文忠实之后存在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译文忠实之后的空间关系指向译文忠实的背后、背景或基础之根本问题;译文忠实之后的时间关系指 向译文实现忠实的效果后,在时间上或在次序上走向顺达或文雅或顺达与文雅的过程。译者责任是译文忠实之后的皈依,它调和了译文忠实之后的时空关系,使翻译回归沟通交流 之本意。  相似文献   

15.
翻译即是以译文语篇呈现原文语篇.连贯性是语篇的根本特性之一,所以译文语篇应具有对等的连贯性.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实践中,从文化角度出发,借助语篇分析的连贯理论,探讨译文对译文读者是否连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宏观分析是翻译的起点,也是基本的翻译方法.本文阐述了利用这种方法,在翻译时确定句子的性质.逐一找出全句中各部分的关系之后再进行翻译,使译文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7.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目的是让其译语接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应了解汉英这两种语言在风格、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接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十七大报告>英译的策略及其理论依据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译者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译者追求的不同能反映出译者的翻译观,会牵涉到译文的标准,当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文.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等"理论,依靠读者反应确定译文的优劣,但不是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其他中外翻译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许多翻译实例都可以体现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的译文的弊病.译者应该追求"最贴切的最自然的对等表达",译文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不应该是贴近或照搬原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增补翻译是英汉互译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目的是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修辞特点,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三方面对等起来。文章从概念内涵意义、所指意义及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探讨了增补翻译的使用场合。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网站的国际化是全球化和信息化大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在地方政府英文版网站的建设和英译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尝试研究了地级市政府英文版网站的建设现状及不足,如网页设计及译文质量等方面的缺陷,指出英文版网站的设计和翻译应该从网站的功能出发,网页和译文要尽量顾及目的语访客的浏览习惯和文化传统,简洁大方、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译文准确,使访客能方便快捷的获得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